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9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12篇 |
内科学 | 82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15篇 |
预防医学 | 9篇 |
药学 | 6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16年 | 1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1篇 |
2009年 | 3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2篇 |
1998年 | 6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72.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防治试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林丹丹 HidenoriMurakami 张绍基 吴忠道 宁安 TomokoMurakami TokaoTotsuya 辜小南 胡广汉 高祖禄 刘跃民 胡飞 陈太辉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1999,17(3):167-171
目的:纵向观察鄱阳湖区血吸虫病重疫区血吸虫病防治效果。方法:采取每年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的防治策略。此外,在 1996 年血吸虫病易感季节,成年男性加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青蒿琥酯。结果: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分别从 1992 年的 26.0% 和 1.92 下降到 1994 年的 10.7% 和 0.55;居民肝、脾肿大,肝实质状况得到显著改善;1995 年夏季试区遭受洪水灾害,居民血吸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又上升至18.4%和 1.04;1996 年由于上述防治策略的继续实施及易感季节高危人群口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青蒿琥酯,居民血吸虫病感染率和感染度又下降至5.0% 和0.25。结论:每年全民化疗结合健康教育与高危人群口服血吸虫病预防药物是控制湖区血吸虫病的一项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3.
鄱阳湖区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报导了解阳湖区连续3年血吸虫病流行因素和流行规律研究的结果,认为目前这类地区血吸虫病的疫情甚为严重,其中以洲岛型和滩型沿湖居民的感染率最高,放养猪牛的感染率亦高。主要传染源为病牛和病猪以及渔船民患者;血吸虫病易感洲滩约占洲滩总数的3/4,在不利于钉螺繁殖的水位年份钉螺和阳性螺密度剧降;20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为易感人群;易感季节因地而异;认真查治能有效地控制感染率。根据上述结果,讨论了当前湖区血防的重点、策略和目标。 相似文献
74.
肝移植是一个创伤性较大、操作复杂且要求极高的外科手术。由于肝脏本身病变所致的凝血功能紊乱能否得到正确纠正,除供肝的质量外,其常常是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环节。本例通过各种成分血的合理使用,使凝血功能得以纠正,为移植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为肝移植手术的成分输血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75.
本文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以左旋吡喹酮(Levopraziquantel,L-P)与吡喹酮(Praziquantel,P)一剂治疗粪检阳性的日本血吸虫病278例(139对配对),其中慢性早期(慢血)268例,晚期(晚血)10例。L-P组剂量为20mg/kg,P组为40mg/kg,一次顿服,治后4~6个月,L-P组粪检阴转率分别为94.85%、96.27%;P组粪检阴转率分别为97.06%、94.03%,(P>0.05),L-P20mg/kg治疗轻、中度感染是可行的,疗效与P40mg/kg相仿。L-P剂量小、毒副反应轻、安全、简便、有利于大规模治疗的开展。 相似文献
76.
鄱阳湖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 ,沿湖 11个县 (市、区 )为我国最严重的血吸虫病流行区之一。由于这类疫区水位呈季节性变化 ,有螺面积辽阔 ,地理环境和流行因素复杂 ,人、畜同为传染源 ,故血吸虫病疫情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为阐明地理环境对血吸虫病之传播影响 ,自 2 0世纪 80年代起 ,我们就此开展了系列研究 ,现将研究结果及论点综述于后。1.湖区概貌[1] :鄱阳湖位于东经 115°4 9′~116°4 6′ ,北纬 2 8°2 4′~ 2 9°4 6′ ,地处江西省北部 ,长江中下游南岸 ,似葫芦形。鄱阳湖与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等五大河流尾闾相接 ,承纳上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患者术前自体贮血式输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对住院行剖宫产分娩的前置胎盘患者26例(A组)进行术前自体贮血式输血观察,并选择同期行剖宫产分娩非自体贮血的前置胎盘患者21例(B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A组平均贮血640 mL,贮血全部回输。除1例因贮血不足分别加输异体血200 mL外,其余均未用异体血。血液采集过程中仅1例母体有心悸主诉,1例胎动频繁,予吸氧、补液后好转,其余均未发生任何异常。回输过程中亦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B组异体输血平均520 mL,输血过程中除1例发生轻微发热反应外,其余均无异常。两组患者采血前、采血后及行剖宫产分娩术前、术后各项血液指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产妇及新生儿各项生理指标和生命体征均无明显异常。结论对符合条件的前置胎盘患者进行术前贮血式自体输血,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且安全可靠、临床效果满意,同时又可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是一种简便、经济、适用、可行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
78.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 探讨鄱阳湖水位变化对洲滩钉螺分布的影响,为设计生态灭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既往鄱阳湖洲滩钉螺资料与水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鄱阳湖钉螺面积的94.55%分布于14—17m高程洲滩;水位变化的重要指标为洲滩水淹日数与显露日数,通常水淹日数为216—113d(中位数160d);显露日数为149—252d(中位数205d)。结论 鄱阳湖洲滩钉螺分布与水位变化密切相关,4—6月份由江西省境内5河洪水引起的洲滩水淹与显露日数比例是制约洲滩钉螺密度与分布的关键,2—5月洲滩显露有利于钉螺产卵,5月以后洲滩水淹则有利于螺卵孵化与幼螺的发育生长。因此,控制鄱阳湖水位,改变钉螺生态特性即可达到制约湖区钉螺的目标。 相似文献
79.
水淹对钉螺生存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7,他引:8
目的 探讨水淹对钉螺生存的影响,为长江洪水和三峡建坝引起的水位变化对血吸虫传播的影响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系统抽样法进行现场查螺,现场和实验室模拟水淹实验观察钉螺存活情况。结果 现场查螺显示,3-6月份未淹水洲滩以成螺为主,密度基本稳定在17-23只/框(每框为0.1m^2)之间;7-9月分洲滩被水淹没,启动了钉螺的世代交替,新螺急剧上升并生长发育,8月份达到最高80.95只/草帘(0.1m^2),之后又急剧下降,而才螺大量死亡,基本稳定在2-5只/草帘;退水后的洲滩以新螺为主,其密度是淹水前洲滩的06倍。现场模拟钉螺水淹实验显示,淹水1个月螺存活率急剧下降,之后则稳定在5.8%-8.7%之间;实验室模拟淹水显示,不管是在夏季还是冬季;淹水使得钉螺存活率下降,以夏季更为明显,并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而继续下降,而与淹水的深度无关。结论 淹水可促进幼螺的生长发育和成螺的死亡,自然淹水成倍增加洲滩的活螺密度,并且有小部分成螺仍能在一个自然淹水期存活。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高龄手术患者自体贮血式输血的临床应用。方法对围手术期高龄患者28例(A组)进行自体贮血式输血与同期手术非自体贮血式输血的高龄患者26例(B组)进行对比观察。结果A组贮血200~800mL,平均600mL,贮血全部回输;除1例因贮血不足加输异体血200mL外,其余均未用异体血。血液采集、回输过程中均未出现任何不良反应。B组平均输异体红细胞悬液2.5U(200mL全血分离出的红细胞为1U),输血过程中除1例发生轻微发热反应外,其余均无异常。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各项血液指标比较,A组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各项血液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符合条件的高龄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自体贮血式输血,均未发生明显并发症和不良反应,且临床效果满意,它是一种简便、经济、安全、适用的输血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