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52.
目的 了解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率、特征及HBV易感率。方法 以2015—2018年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未接受过抗反转录病毒治疗的成年HIV感染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特征和临床资料,分析纳入对象合并HBV的感染率、合并感染者特征及HBV易感率。结果 共纳入4666例初治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率为10.46%(488/4666);合并感染率随年龄升高、CD4细胞计数的降低和WHO HIV 临床分期的加重均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P均<0.05)。不同HBV DNA水平分组间HIV RNA的差异以及不同HIV RNA水平分组间HBV DNA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HIV/HBV共感染者以HBeAg阴性所占比例较高(76.2%),但HBeAg阳性者ALT异常率高于HBeAg阴性者(31.03% vs. 15.86%, P<0.05)。深圳市HIV感染者HBV易感率为24.73%(1154/4666),女性高于男性(31.56% vs. 24.16%, P<0.05),15~24岁在各年龄组中最高,为29.00%(P<0.05)。结论 深圳市初治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率和HBV易感率均较高。年龄较大和病程较重的HIV感染者合并HBV感染率最高。建议对HIV感染者常规进行治疗前HBV的筛查、临床状态的评估及用药后的监测。对乙型肝炎(乙肝)五项检测均为阴性的HBV易感者建议接种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53.
目的 探讨重组人脑利钠肽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以60例AMI后心衰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重组人脑利钠肽组)与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27/30),高于对照组66.67%(20/30)(P<0.05)。两组治疗后脑钠肽(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均降低,观察组BNP、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心排出量(CO)、每博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升高,观察组CO、SV、CI、LVE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6%(2/30),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10.00%(3/30),(P> 0.05)。结论 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AMI后心衰的效果理想,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54.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ETV)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在应用ETV治疗的不同时间点抽取HBV感染患者及健康对照者静脉血.对HBV表面标志物、HBV DNA、ALT水平进行检测;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检测并对比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经CD3/CD28细胞和HBV核心抗原(HBcAg)... 相似文献
55.
HIV病毒库的长期存在是HIV患者持续感染和难以彻底治愈的重要原因.目前以高效抗反转录病毒疗法为核心的治疗手段还难以将病毒库彻底清除.研究证实HIV病毒库存在于多种类型的CD4+T细胞内,包括中心记忆CD4+T细胞、CCR4+CCR6+和CXCR3+CCR6+CD4+T细胞、干细胞样记忆CD4+T细胞、Vγ9Vδ2 T细胞及近期证实的滤泡辅助性T细胞等,而且有研究发现巨噬细胞、B细胞中也可能存在病毒库.当前HIV病毒库清除的策略主要有CCR5基因缺陷造血干细胞移植,基因编辑及激活然后杀死等,但这些方法仍然不能有效清除HIV病毒库.最新研究发现HIV潜伏的CD4+T细胞表面CD32a分子特异性高表达,这为病毒库的清除带来新的希望.本文旨在综述可能存在HIV病毒库的免疫细胞及HIV病毒库清除策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聚乙二醇IFN-α2a(Peg-IFN-α2a)治疗后完全应答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h1与Th2细胞频数变化.方法 抽取应用Peg-IFN-α2a治疗发生完全应答乙型肝炎患者7例、健康对照者9名、未进行治疗的乙型肝炎患者9例的静脉血,分离血清及外周血单核细胞(PMBC),检测血清中HBV标志物、HBV DNA、ALT以及外周血中的CD3+CD4+IFN-γ+T细胞、CD3+CD4+IL-4+T细胞的频数.结果 7例患者发生HBsAg转换的时间最短为36周,最长为49周,平均为(39.28±6.44)周.患者外周血中CD3+CD4+IFN-γ+T细胞的频数表现为持续下降,但6个月后仍高于健康对照;而CD3+CD4+IL-4+T细胞的频数在发生应答的时间点升高,明显低于健康对照,6个月后下降.结论 应用Peg-IFN-α2a治疗后发生完全应答的患者,体内Th1类免疫应答下降而Th2类应答不足,体内仍存在一定程度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7.
58.
59.
6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单核/巨噬细胞及其亚群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110例CHB患者外周血内单核细胞亚群的频率和表型,包括32例免疫耐受期HBV携带者和78例免疫活化期患者。另选取20例免疫活化期患者肝组织标本用于免疫组化和肝内单核细胞亚群分析。结果免疫活化期患者外周血、肝内的单核细胞及其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显著增加,且与肝组织学活动指数和ALT水平密切相关。结论免疫活化期患者单核细胞及其促炎症亚群CD16+单核细胞的增加可能参与形成肝脏炎症微环境和促进CHB患者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