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7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颅内高度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颅内高度恶性非生殖细胞瘤性生殖细胞肿瘤(non-germinomatous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NGMGCTs)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例高度恶性NGMGCTs患者的临床特点、血清肿瘤标记物监测、治疗方法以及预后.其中胚胎癌2例,卵黄囊瘤4例,绒毛膜上皮癌7例,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6例.有7例术前肿瘤标记物监测均异常,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全切除7例,近全切除10例,大部分切除2例.所有患者均行放疗,有11例行术后化疗.结果共随访到17例患者,平均随访3.5年,1年生存率为29.4%,3年生存率为5.9%.其中卵黄囊瘤1年生存率为25.0%;混合性生殖细胞肿瘤3年生存率为20.0%,胚胎癌和绒毛膜上皮癌患者皆于1年内死亡.结论高度恶性NGMGCTs预后很差.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和肿瘤标记物甲胎蛋白(AFP)和(或)β-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增高,多数患者在术前可确诊为高度恶性NGMGCTs.治疗应先采用化疗后放疗,对治疗后肿瘤标记物水平降至正常而影像学上肿瘤仍未完全消失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术后再行化疗和(或)放疗.治疗结束后注意随诊,如肿瘤标记物再次升高,经影像学证实肿瘤复发,可再行化疗和手术治疗.这样会延长高度恶性NGMGCTs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82.
为探索湖沼垸内水网地区血吸虫病流行区的防制对策,1987—1990年选定9个血吸虫病重流行村,进行了人、牛同步扩大化疗结合易感地带灭螺的效果观察,取得较好的效果。防治方法1 每年秋季对5岁以上人群凡粪检、皮试及询诊有明显症状体征者均用吡喹酮(系上海天平制药厂生产)50mg/kg治疗(送药上门,看服到口),1d2次分服,并连续观察5-7d副反应。2 由农牧兽医部门负责耕牛的查治工作,于每年秋后用吡喹酮粉剂30min/kg1次性饲喂粪检阳性牛。3 每年春、秋季系统抽样调查钉螺,框距为5—10m。并于每年秋季铲草皮抽槽土埋灭螺,五氯酚钠10g/m2喷洒易感地…  相似文献   
83.
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ST-PNET)的临床特征、治疗策略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06年12月问12例经组织病理学证实的儿童ST-PNET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男性6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6.5岁.8例为脑内肿瘤,4例为脑外肿瘤.1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1个月至5年,死亡10例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未放化疗(3例)、单独放疗(3例)、放疗或加化疗(7例)分别为5.0,21.7和23.3个月,后者的3年生存率为14.3%.结论 儿童ST-PNET少见,影像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有助于诊断.治疗应以手术切除加放疗为主,辅助化疗,但预后极差.  相似文献   
84.
河北省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肠道病毒监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河北省 1997~ 1999年急性弛缓性麻痹 (AFP)病例肠道病毒监测结果显示 ,分离到的 47株脊髓灰质炎 (脊灰 )病毒 ,经型内特征鉴定均为疫苗病毒 ;分离到非脊灰肠道病毒 (NPEV) 80株 ,占AFP病例病毒分离数的 63 %。在明确型别的毒株中 ,有柯萨奇病毒 (Coxsackie ,Cox )A组 1个型别 ;Cox B组的 5个型 ,以Cox B1常见 ;有埃柯病毒 (Entericcytopathichumanorphanvirus,E CHO)的 10个型别 ,ECHO15型在 3年中都有分离。NPEV有明显的夏秋季高峰 ,主要发生在小年龄组人群 ,5岁以下儿童的感染占 77 5 % ,2岁以内的占 5 6 3 %。  相似文献   
85.
在短短的20年间,我们已经很少拿笔写字、捧书阅读了.毛笔、钢笔、铅笔、书本、算盘正逐渐被电脑键盘和屏幕所取代,我们的孩子接近不会查字典了、不会写中国字了、不会打算盘了.中外历史上有太多的名人、名句来形容书和读书:书籍是人类最好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等等.  相似文献   
86.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自1985年创刊至今已26年,其间共发表文章6112余篇,是我国创刊时间最长、刊登文章最多的专业杂志,基本能够体现我国神经外科整体发展水平;同时也记载了我国神经外科26年发展壮大的过程.特别是近5年来,在总编辑王忠诚院士的领导下,<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在办刊形式、内容、各项学术指标等都有了新的突破和进步[1].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广大神经外科医生的支持和关心,他们将取得的科研成果、最先进的手术技术、最新的发现、最有价值的临床经验撰写成文章,投到本刊,是对本刊最大的支持.  相似文献   
87.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内肿瘤对穹窿结构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6年6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5例第三脑室内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5例患者均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切除肿瘤.分别于术前,术后1、2、3个月行弥散张量成像(DTI)检查,分析穹窿各向异性分数(FA)、表观弥散系数(ADC)以及穹窿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5例患者均行肿瘤全切除.术后1个月,3例患者穹窿的FA值稍有下降,1例ADC值稍有下降,4例穹窿长度缩短.至术后3个月,4例患者穹窿的ADC值,3例患者穹窿的FA值、长度呈现向术前状态恢复的趋势.结论 经胼胝体-穹窿间入路手术对第三脑室内肿瘤患者穹窿结构的影响不明显,且多可恢复.DTI功能分析可作为评估手术安全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8.
糖尿病足的健康教育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玉琪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8):2796-279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1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预防和保健教育,并对27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以及发放宣传手册,传授糖尿病自我保健知识.结果: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足的预防保健和伤口护理有了更高的认识,并改变了一些不良习惯.结论: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提高了患者和家属对糖尿病足的认识,使糖尿病足的发病率、截肢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9.
硬脑膜切开的几种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硬脑膜的切开有很多种方法,根据部位和手术的要求,也有一些特殊的硬脑膜切开法,如翼点入路的放射状切开。剪开硬脑膜时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获得最佳(而非最大)的颅内暴露,对于半球手术可以要求最大范围的脑皮层显露;(2)硬膜剪开的长度最短;(3)便于缝合;(4)操作简单。缝合硬脑膜的顺序与切开的顺序相反,即:先剪开的后缝合,  相似文献   
90.
小儿后颅窝肿瘤开骨瓣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往对后颅窝肿瘤的手术采用咬骨窗术,即咬除枕骨,关颅时不缝硬膜,颅骨缺损也无法修复。这种开颅方式有许多并发症:后颅窝颅骨缺损、局部积液、长期发烧等。由于局部颅骨缺损,对儿童的心理成长可造成不良影响。现代外科手术要求解剖结构的完整,从1997年9月到11月,我院小儿神经外科病房共实施6例后颅窝开骨瓣术:缝合硬膜并骨瓣复位,术后效果相当满意,避免了许多后颅窝咬骨窗术后所引起的并发症。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共有6例小儿后颅窝肿瘤实施了后颅窝开骨瓣术,有小脑蚓部髓母细胞瘤3例、小脑半球星型细胞瘤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