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31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门静脉动脉化对大鼠肝脏再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后对肝脏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脏血流加半肝切除(43%)的大鼠实验模型,分别在术后3 d和10 d取出肝脏烘干称重、光镜下计数进入有丝分裂期的肝细胞和分离肝细胞进行流式细胞仪分析,以观察肝脏再生的情况。结果实验组术后3 d和10 d测定的肝脏干重分别为(67.56±3.70)%(、78.76±5.68)%,与对照组(71.66±3.24)%(、82.38±4.86)%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进入有丝分裂期的肝细胞计数(708.4±68.21、239.6±24.50)与对照组(724.8±69.99、216.2±23.81)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流式细胞仪测得的进入G2和M期的肝细胞的DNA含量[(25.72±4.78)%、(15.60±2.52)%]与对照组[(28.78±3.37)%、(13.34±2.88)%]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行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肝血流不影响肝脏的再生。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的肝切除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自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对4例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行肝切除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该系统,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其中2例为单独切除肝转移瘤,2例为同期切除结肠原发灶及肝转移瘤。手术时间为210-510 min。术中失血量100-900 ml,输血1例。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8-15 d。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能够安全有效地完成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微创外科手术。  相似文献   
23.
张煊  崔全才  李龙芸 《北京医学》2000,22(2):117-117
血管中心性T细胞性淋巴瘤(angiocentric T-cell lymphoma,ACTL)是恶性淋巴瘤中一种少见类型,易累及皮肤、肺、副鼻窦等结外器官.由于病情进展快,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十分重要.现对我院收治的3例做一分析,旨在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建立人增生胆管上皮细胞(BECs)的原代培养.方法 通过胶原酶消化、机械分离对不同原因引起的扩张人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进行分离纯化,建立原代培养;利用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对培养的胆管上皮细胞表达CK-19、E-cadherin、Vimentin、α-SMA和S100A4进行特性鉴定.结果 BECs的贴壁成活率高,原代培养细胞生长速度快;免疫细胞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显示,上皮细胞特异性标志CK-19和E-cadherin表达阳性,间质细胞标志Vimentin表达弱阳性或阴性,α-SMA表达阴性,但上皮间质表型转变标志蛋白S100A4呈阳性表达.结论 本方法经济、简便、易行,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增生的人肝外胆管上皮细胞,获得了高纯度的BECs(>98%);发现增生的胆管上皮细胞发生了上皮间质表型转变,可能是参与胆汁性肝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5.
艾滋致孤儿童作为社会最弱势的群体之一,不仅承担着巨大的生活重担,而且还承受着各种心理压力。结合“阳光下成长”艾滋致孤儿童关爱活动,对湖北省部分农村社区艾滋致孤儿童心理状况进行调查和个别访谈,发现这些儿童存在明显的孤独、自卑、胆怯、自我封闭、偏激逆反等心态。应制定相应的心理关怀政策,大力消除社会的歧视,全社会参与对他们的关心,开展更多的心理关怀活动,加强艾滋致孤儿童的沟通能力,促进艾滋致孤儿童全面健康的成长。  相似文献   
26.
大剂量免疫球蛋白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作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大剂量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 ( Iv Ig)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 SL E)的作用。方法 采用分组对照研究 ,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 SL E血清学指标、临床表现及整个疾病活动度 ( SL EDAI)的影响及疗效 :对照组口服 1mg· kg- 1 / d)强的松 +静脉滴注 0 .8~ 1.0 g/ ( 3~ 4)周环磷酰胺 ,其余 3组除给予相同剂量的强的松和环磷酰胺外 ,分别给予 Iv Ig( 2 0 g/ d)连续 3天、甲基强的松龙 ( MP)冲击 ( 1g/ d)连续 3天及 Iv Ig+ MP冲击。结果  1联合应用大剂量 Iv Ig及 MP冲击治疗较单纯应用 MP冲击可更显著降低 SL EDAI( P<0 .0 5 ) ;2 Iv Ig、MP冲击、Iv Ig+MP冲击联用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分别为 ( 6 .2± 4.4)、( 7.3± 4.9)、( 3.8± 2 .4)天 ,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 ,后者为( 31.0± 17.8)天 ,P<0 .0 1。 Iv Ig+ MP冲击联用组血小板达高峰时间亦显著低于单纯 MP冲击组 ( P<0 .0 5 )。 Iv Ig、MP冲击、Iv Ig+ MP冲击 3组血小板计数峰值分别为 ( 175 .1± 89.2 )× 10 9/ L ,( 12 6 .8± 10 7.4)× 10 9/ L及 ( 12 8.4±78.6 )× 10 9/ L ,血小板计数升高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 P<0 .0 5 )。 3对于狼疮肾炎及其他的血清学改变 ,这几组治疗方案无明显差别。结论  Iv Ig对控制 SL E疾病活动度及 SL E继发血小  相似文献   
27.
目的以胰岛素为模型药物,评价PEG包裹胰岛素脂质体的降血糖药效学作用.方法采用逆相蒸发法制备PEG包裹的胰岛素脂质体.正常Wistar大鼠分别静脉注射给予胰岛素溶液、胰岛素脂质体及PEG包裹的胰岛素脂质体.采用葡萄糖还原酶法测定血清中的血糖浓度.以梯形法计算血糖-时间曲线上面积(AAC),采用胰岛素溶液的AAC为对照,分别计算胰岛素脂质体和PEG包裹的胰岛素脂质体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PEG包裹的胰岛素脂质体的包封率为18.33%,平均粒径为58.4 nm.静脉注射给予胰岛素溶液、胰岛素脂质体和PEG包裹的胰岛素脂质体后,其血糖降低的最低百分率(Cmin%)分别为:25.26±5.75%,33.92±12.42% 和42.39±10.5%;达到最低百分率的时间(Tmin)分别为:0.7±0.3,1.2±0.4和2.3±0.7 h.胰岛素脂质体和PEG包裹的胰岛素脂质体的药理相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98.03%和99.70%.结论 PEG包裹的胰岛素脂质体具有相对的缓释作用,降血糖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28.
笔者发现一些社区医师将尿频、排尿不适综合征与尿路感染等同,造成抗菌药的滥用。尿频是指患者排尿次数增多而尿量不多,排完后仍有尿意。排尿不适是指患者在排尿时有不舒服的感觉,可为痛  相似文献   
29.
根据药学、中药学及临床药学专业的特点及在分析化学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改革内容,主要从实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手段、实验教材、实验考核、教师队伍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相似文献   
30.
1临床病例例1,女,39岁,中上腹间断性不适30年余,加重伴腹痛3月。4年前因腹痛伴返酸于外院行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诊断“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给予止酸等治疗,服药后症状缓解;2年前因腹痛伴呕吐,于外医院行CT检查提示胰头肿瘤,前来我院。查体无阳性体征。CT增强扫描:胰头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