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574篇 |
免费 | 6876篇 |
国内免费 | 420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806篇 |
儿科学 | 1407篇 |
妇产科学 | 862篇 |
基础医学 | 5750篇 |
口腔科学 | 1519篇 |
临床医学 | 17355篇 |
内科学 | 10094篇 |
皮肤病学 | 1474篇 |
神经病学 | 2430篇 |
特种医学 | 5177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62篇 |
外科学 | 9630篇 |
综合类 | 37545篇 |
预防医学 | 14017篇 |
眼科学 | 1534篇 |
药学 | 14894篇 |
192篇 | |
中国医学 | 15778篇 |
肿瘤学 | 402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25篇 |
2023年 | 2678篇 |
2022年 | 3028篇 |
2021年 | 3772篇 |
2020年 | 3250篇 |
2019年 | 2626篇 |
2018年 | 2610篇 |
2017年 | 1690篇 |
2016年 | 2115篇 |
2015年 | 2315篇 |
2014年 | 6455篇 |
2013年 | 4597篇 |
2012年 | 5292篇 |
2011年 | 5893篇 |
2010年 | 5630篇 |
2009年 | 5558篇 |
2008年 | 5508篇 |
2007年 | 5816篇 |
2006年 | 5533篇 |
2005年 | 5916篇 |
2004年 | 5235篇 |
2003年 | 4855篇 |
2002年 | 4079篇 |
2001年 | 3988篇 |
2000年 | 4455篇 |
1999年 | 4378篇 |
1998年 | 4064篇 |
1997年 | 4192篇 |
1996年 | 4098篇 |
1995年 | 3559篇 |
1994年 | 3263篇 |
1993年 | 2452篇 |
1992年 | 2338篇 |
1991年 | 2139篇 |
1990年 | 1706篇 |
1989年 | 1577篇 |
1988年 | 1010篇 |
1987年 | 814篇 |
1986年 | 722篇 |
1985年 | 692篇 |
1984年 | 527篇 |
1983年 | 463篇 |
1982年 | 470篇 |
1981年 | 395篇 |
1980年 | 293篇 |
1979年 | 199篇 |
1978年 | 140篇 |
1977年 | 67篇 |
1965年 | 76篇 |
1964年 | 6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们对434例精神科住院病人,运用《艾森克个别测验》(EPQ)了解各量分值及相应的表现,再根据个性化资料确定离要护理诊断,对于重性疾病E量表T分增高的病人和轻性精神疾病,特别是女性N量表T分增高的病人所表现的个性特征,采用针对性护理措施,避免了一般化护理。 相似文献
92.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以肾动脉阻力指数(RIN)为参数,对犬肾移植动物模型的急性排斥反应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肾功能稳定组,RI值降低;排斥组,RI值升高,两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5例急性血管型排斥反应,RI值均大于0.8,敏感性为100%,特异性66.7%;6例急性细胞型排斥反应,4例RI值大于0.8,敏感性为66.7%,特异性为54.5%。提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成为诊断肾移植急 相似文献
93.
目的:总结并分析前臂旋转功能的生理机制,探讨影响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解剖因素和预防的可能性,以便最大限度的恢复前臂的旋转和手的各种功能,为临床提供指导依据。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93-01/2004-12关于前臂旋转功能研究的文章。检索词“forearm,rotationfunction”并限定文章的语种类为English。同时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4-01/2004-12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前臂旋转”。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标准:①关于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研究的状况、病因、影响的解剖因素和预防。②对具体事件的回顾调查研究。排除标准:排除重复性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符合上述要求的文献34篇,排除22篇重复性研究。12篇符合纳入标准:其中7篇关于前臂旋转障碍的解剖研究研究,5篇关于前臂旋转障碍的临床报道。资料综合:前臂旋转功能障碍的发生解剖学因素主要有上、下尺桡关节功能异常、骨间膜挛缩和尺、桡骨间异位骨化。其中前臂骨折成角畸形、旋转畸形、侧方移位是临床常见的引起旋转功能障碍的因素。在治疗前臂骨折时必须检查上、下尺桡关节功能,前臂骨折成角畸形、旋转畸形、侧方移位尽量解剖复位,避免尺桡骨间异位骨化的发生。结论:前臂旋转功能障碍发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各因素之间相互影响。为减少前臂旋转障碍的发生,对前臂骨折的治疗应按关节内骨折的治疗原则处理,骨折移位解剖复位,才能最大限度的恢复前臂的旋转和手的各种功能。 相似文献
94.
为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脑梗死患者上下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activitiesofdailyliving ,ADL)的影响 ,我们对 110例脑梗死患者进行了观察研究。全部病例均为 1993年 3月~ 2 0 0 1年 12月我院康复科收治患者。除偏瘫外 ,无明显言语及认知障碍 ,均经临床、CT确诊 ,符合我国现行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1] 。 11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 5 5例 ,男 3 1例 ,女 2 4例 ;平均年龄 5 5岁 ;瘫痪侧别 ,左 2 7例 ,右 2 8例。对照组 5 5例 ,男 3 6例 ,女 19例 ;平均年龄 5 4岁 ,瘫痪侧别 ,左 3 0例 ,右 2 5… 相似文献
95.
张香林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1998,(11)
目的:研究运用平仰卧位加压牵引方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方法:93例患者随机抽样分组以不同的牵引方法,两组均并配合其它同样辅助疗法。结果:平仰卧位加压牵引组显效率91.5%,优于对照组。结论:平仰卧位加压牵引方法疗程短、疗效快,既安全又方便,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96.
循证医学与脑卒中康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小年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3):273-274
1 循证医学概论
医学发展经历了古代医学和近代医学两个发展阶段,已经进入了现代医学阶段。古代医学仅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缺乏对疾病系统的、科学的认识;而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于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医学也得到了高速的发展,从解剖、病理、生化甚至基因、分子水平对疾病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得到基本控制。随之而来的是疾病谱发生了重大改变,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而这类疾病的共同特点是致病因素和发病机制复杂,多数病种缺乏特效、能治愈的药物。与基础研究相比,临床研究的方法学也相对落后。现代医学应运而生,它是以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为基础,强调生物-社会-心理的整体医学模式.以可靠的证据指导临床实践和医学决策。 相似文献
97.
综合康复治疗膝骨关节炎软骨病变的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膝骨关节炎(OA)治疗前后磁共振成像软骨缺损的最大直径和治疗前后T2值的变化,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思路。方法: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综合中西医康复)、对照I组(西医康复)和对照Ⅱ组(中医康复)。治疗组采用针刺、推拿、微波、康复运动疗法及药物综合疗法,对照I组采用药物口服、微波配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Ⅱ组采用针刺、推拿治疗。每日1次,每周6天,治疗12周。采用Noyes关节软骨评分标准分级评分比较其疗效,采用GE signa3.0磁共振进行治疗前后膝关节MRI检查,观察膝关节治疗前后软骨缺损的最大直径和T2值的变化。结果:三组患者膝关节Noye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治疗组和对照I组、对照Ⅱ组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临床疗效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患者软骨缺损最大直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I组、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Ⅱ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各期治疗前后软骨缺损最大直径比较,治疗组在磁共振ⅡA、ⅡB、ⅢA级别、对照I组在ⅡA级别、对照Ⅱ组在ⅡA、ⅡB级别软骨缺损最大径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前后三组软骨下平均T2值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和对照Ⅱ组、对照I组和对照Ⅱ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I组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三组各期治疗前后软骨下平均T2值比较,治疗组在磁共振ⅡA、ⅡB、ⅢA级别、对照I组在ⅡA、ⅡB级别、对照Ⅱ组在ⅡA级别软骨下平均T2值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三组所用的干预方法对膝骨关节炎软骨缺损均有疗效,根据软骨缺损最大径诊治,病情较重者建议选择中医疗法、中西医综合康复进行治疗。根据磁共振软骨下平均T2值诊治,早期建议选择西医治疗或中西医综合康复治疗。按照诊治标准不同,可选用不同治疗组合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思路。 相似文献
98.
99.
目的:总结采用APL非骨水泥柄人工髋关节假体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月,我们采用施乐辉APT。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49例,男21例,女28例;摔倒32例,车祸12例,高处跌落5例。按evans分型,Ⅲ型20例,Ⅳ型24例,V型5例。49例病人中30例患有多种内科疾患,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等,术后随访时间2个月~2年,平均17个月。结果:术后x片示假体位置良好,且髋关节恢复正常活动,全部病人均如期出院,在院期间均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出院后随访,49例病人中无髋关节脱位、松动及感染,均保留了行走功能,大部分(36例)达到了骨折前的行走水平。结论:APL柄非骨水泥柄人工假体置换在治疗尤其是老年人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方面,短期在死亡率,并发症,早期康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0.
内呲赘皮会影响重睑成形术的美容效果。而重睑成形术后上睑皮肤被抬高,内眦处张力会更大,使内眦赘皮更加明显,自2011年9月至2013年1月,我们采用“Z”成形术矫正内眦赘皮同期行重睑成形术,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