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
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者是否存在肠黏膜屏障功能变化。方法选取重症脑卒中患者67例,按发病部位分为4组,即脑干出血组、脑干梗死组、半球出血组、大面积半球梗死组,分别于患病后24小时、72小时、2周、4周采集静脉血,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抽取外周血,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测定血清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D-乳酸(D-lactic acid,D-LAC)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重症脑卒中组D-LAC、DAO 均明显升高(均 P <0.01)。脑卒中组不同时点比较表明: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 <0.01)。各组从发病24小时至2周均处于高水平,不同时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 P >0.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病后24小时内即可出现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并且损害可持续2周或更长时间。  相似文献   
12.
背景:LabVIEW作为著名的虚拟仪器开发平台,数据采集、信号处理与分析是其强项与优势。 目的:设计一套完整的CT控制与图像采集系统应用程序。 方法:通过LabVIEW8.5虚拟仪器开发平台,设计CT控制及图像采集系统,与X射线源、转台以及探测器等硬件仪器一同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高分辨率显微CT成像系统。 结果与结论:将该软件与实验室显微CT硬件系统配合进行实验,很好的实现了对平台参数的设置及初始化、对载物台移动的控制、CT图像采集并保存和读取等功能,成功构建了一套显微CT图像采集控制系统软件,系统参数可根据实际需要修改,长期运行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3.
取象比类是中医学的基本思维方法之一,在皮肤科应用广泛,对于病情复杂、迁延反复的血瘀型银屑病,可运用取象比类法直观辨证,并指导分析病因病机、确立治疗方法,为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建立肺上皮间质转化的体外模型,筛选出对肺纤维化有抑制作用的丹参活性成分。方法:设立丹酚酸A(10,20,40,80,160μmol·L~(-1))组,丹酚酸B(10,20,40,80,160μmol·L~(-1))组,丹参素(10,20,40,80,160μmol·L~(-1))组,丹参酮Ⅱ_A(10,20,40,80,160μmol·L~(-1))组及空白组作用于A549细胞,用细胞增殖与毒性检测法(MTS)检测这些有效成分对A549细胞的毒性作用,以筛选出丹参有效成分的安全浓度。在安全浓度范围下,再将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丹酚酸A组,丹酚酸B组,丹参素组及丹参酮Ⅱ_A组,用MTS法检测丹参有效成分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诱导的A549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丹参有效成分对纤连蛋白(FN),I型胶原(COL-Ⅰ)表达的影响。综合以上结果,筛选出抑制作用较好的丹参有效成分,用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对细胞E-钙粘(E-Cad)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与空白组比较,丹酚酸A 40μmol·L~(-1),丹酚酸B 160μmol·L~(-1),丹参素160μmol·L~(-1)对A549细胞具有毒性作用(P0.05)。在无毒浓度范围下,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 10,20μmol·L~(-1),丹酚酸B 80μmol·L~(-1)在培养24 h后对TGF-β_1诱导的肺上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P0.05);培养72 h后,丹酚酸A 5,10,20μmol·L~(-1),丹酚酸B 40,80μmol·L~(-1)的抑制作用非常显著(P0.01)。ELISA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FN,COL-Ⅰ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20μmol·L~(-1),丹酚酸B 40,80μmol·L~(-1)对FN,COL-Ⅰ的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E-Cad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丹酚酸A 20μmol·L~(-1),丹酚酸B 80μmol·L~(-1)时,细胞E-Cad的表达显著增加(P0.01)。结论:丹酚酸A,丹酚酸B对TGF-β_1诱导的上皮间质转化具有抑制作用,可能是治疗肺纤维化的有效成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明确痰热清吸入溶液的镇咳、祛痰、解热及抗炎作用,为该制剂的进一步研发提供依据与数据支撑。方法:采用小鼠氨水引咳法及气管酚红排泌法分别观察痰热清吸入溶液的镇咳及祛痰作用;通过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建立大鼠发热模型,观察痰热清吸入溶液的解热作用;通过雾化吸入LPS建立大鼠急性肺炎模型,观察痰热清吸入溶液的抗炎作用。结果:痰热清吸入溶液可减少由氨水引发的小鼠咳嗽次数,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降低LPS所致的大鼠体温及其相关调节因子前列腺素E2(PGE2)和环磷酸腺苷(c AMP)的水平;降低LPS所致大鼠急性肺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降低肺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结论:痰热清吸入溶液具有明显的镇咳、祛痰、解热及抗炎作用,值得进一步研发和推广。  相似文献   
16.
腹泻是一种临床常见消化道疾病,是引起儿童患病和死亡的第2大病因。目前,在治疗腹泻过程中长期不合理使用化学类药物、抗生素类药物等会加速肠道病原菌耐药性的产生,并且现代药物制剂和治疗成本较高,因此会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而中药作为含有多种有效活性成分的纯天然药物,具有低残留、低毒性、不易产生耐药性等优势,并且研究表明中药制剂、单味中药和中药有效成分对腹泻治疗有着独特的疗效,使抗腹泻中药成为抗腹泻药物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本研究通过查阅近几年相关中外文献资料,整理出抗腹泻相关中药,并从中药调节水和电解质平衡、抗炎、干预胃肠激素分泌、保护肠黏膜、促进肠道修复等方面对中药治疗腹泻展开系统的阐述。其中肠上皮细胞对液体和电解质的过度分泌与吸收障碍是腹泻发病机制的两个重要因素,因此减少肠液分泌和促进肠液吸收成为治疗腹泻的有效手段。本文对中药抗腹泻的药效作用及机制进行整理,以期为中药抗腹泻作用机制研究和抗腹泻中药新药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博来霉素(BLM)气管灌注、尾静脉注射及雾化吸入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优劣,以便筛选出最佳的给药途径。方法:选择SPF级雄性SD大鼠80只,采用体重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正常组,单次气管灌注组(10 mg·kg~(-1)),多次气管灌注组(5 mg·kg~(-1)),单次静脉注射组(150 mg·kg~(-1)),多次静脉注射组(50 mg·kg~(-1)),单次雾化吸入模型组(30 min),多次雾化吸入模型组(30 min)。观察给药后7,14,28 d各组大鼠死亡情况及体质量变化。给药后28 d,观察各组大鼠肺系数,取大鼠肺组织制备石蜡切片并进行苏木素-伊红(HE)及马松(Masson)染色,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肺组织中羟脯氨酸(HYP)和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含量,评价各组大鼠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气管灌注组的大鼠死亡率在所有药物处理组中最高。大鼠肺系数的测定结果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多次静脉注射组和多次雾化吸入组大鼠的肺系数显著升高(P0.05,P0.01)。雾化造模组较高于其他模型组,多次雾化模型组高于单次雾化模型组。大鼠HE及Masson染色结果提示,气管灌注组、静脉注射组和多次雾化吸入组大鼠肺组织中肺间隔增厚和肺间质纤维化程度较高,其中多次雾化模型组较其他组肺纤维化程度最为明显。ELISA结果发现,与正常组比较,雾化吸入组和气管灌注组大鼠肺组织中HYP和PAI-1含量显著升高(P0.05)。多次雾化吸入组与单次雾化吸入组显著高于其他造模组。结论:多次雾化吸入博来霉素制备肺纤维化模型,造模大鼠的病理损伤和生理指标相对稳定,符合肺纤维化的演变过程,是一种有效的肺纤维化模型制备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THA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多模式镇痛+常规护理。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的50例THA患者作为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多模式镇痛。由专人采用数字评分法调查患者术后6、12、24、48 h的疼痛情况,统计术后48 h的不良反应、追加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术后1、3、5 d屈髋活动度和外展活动度,术后1个月记录患者的Harris评分,并调查患者的镇痛满意度。 结果 观察组术后6、12、24、48 h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镇痛药物追加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5 d的屈髋活动度、外展活动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镇痛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综合护理能够提高THA多模式镇痛的镇痛效果,减少镇痛不良反应,促进术后早期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紊乱,一直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糖尿病的危害不仅在于血糖、尿糖的升高,更在于它能够引起全身各器官的功能损害,形成一系列的并发症,如糖尿病肾病、视网膜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危害病人的健康,为病人、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糖尿病中以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为多见,占糖尿病总数的90%左右[1].糖尿病的传统治疗包括糖尿病知识教育、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药物疗法及胰岛素强化治疗等,由于2型糖尿病的核心病因是胰岛素抵抗,上述治疗方法都是在控制血糖、改善症状,都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因从而达到治愈糖尿病的目的,对于一部分患者也较难达到血糖长期稳定在正常值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发病早期肠黏膜屏障功能及全身炎症反应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2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6例作为病例组,根据患者脑梗死情况分为大面积脑梗死组32例和一般梗死组34例;另选择同期在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3组受试者血清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D-LAC)、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Scr)水平,并对病例组患者进行肺部感染评分(CPIS)及痰培养。结果对照组与一般梗死组血清ALT、Scr、CRP、PCT、WBC、D-LAC及DA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面积梗死组患者血清ALT、CRP、PCT、WBC、D-LAC、DAO水平高于一般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大面积梗死组CPIS及大肠埃希菌检出率高于一般梗死组(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发病早期会出现肠黏膜屏障功能损伤、全身炎症反应及肠源性感染,继而造成脏器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