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1.
目的:探讨等热量而血糖指数不同的食物对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胰岛素的影响。方法:①选择2003-06/2004-06在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3例,男40例,女33例。患者均知情同意。②在原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饮食治疗,试验期8周,经过2个饮食阶段。第1阶段: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食用血糖指数<55%的食物4周,经过15d清洗期后,进入第2阶段:血糖指数饮食阶段:食用血糖指数>75%的食物4周。所需食物的总热量按标准体质量计算。③分别于两个饮食阶段结束时测定患者血生化学指标:血脂检测采用比色法,果糖胺检测采用酮胺法,血糖用血糖仪检测,胰岛素用放射免疫学法检测,胰岛素曲线下面积犤0.25×空腹胰岛素±0.75×(餐后60min胰岛素)±0.5×(餐后60min胰岛素犦。④计量资料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糖尿病患者73例均进入结果分析。8项指标: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明显低于高血糖指数饮食阶段犤(6.8±1.2),(12.73±2.71),(10.26±1.92),(2.19±0.58),(1.9±0.2),(4.6±1.2)mmol/L,(75±25)mIU/(L·min),(68±22)mIU/L;(8.9±2.7),(14.81±2.77),(13.82±3.24),(4.10±0.67),(2.5±0.5),(7.0±0.3)mmol/L,(118±40)mIU/(L·min),(93±14)mIU/L,t=4.58~18.41,P<0.01犦;空腹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餐后2h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血糖指数饮食阶段明显高于高血糖指数饮食阶段犤(1.4±0.4),(1.4±0.5)mmol/L;(1.2±0.4),(1.2±0.2)mmol/L,t=3.02,3.17,P<0.01犦。结论:低血糖指数饮食可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抵抗状态,糖尿病患者应以低血糖指数饮食为主。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现已被广泛用于膝关节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但膝关节镜术后仍存在不同程度疼痛。关节腔内给予罗哌卡因为膝关节镜术后镇痛提供了一种新方法。本文综述了膝关节镜术后应用罗哌卡因的药动学、药效学及其安全性,为临床合理应用罗哌卡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青壮年(20—40岁)甲亢患者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腰椎骨密度低于健康年轻女性减1.0—2.0标准差的青壮年(20—40岁)甲亢患者共76例,随机分为2组,抗甲亢药治疗组(A1)38例,服抗甲亢药;抗甲亢药加阿仑膦酸钠治疗组(A2)38例,在服抗甲亢药基础上加服阿仑膦酸钠5mg/d。两组共服药12个月。结果抗甲亢药加阿仑膦酸钠治疗组A2组腰椎、股骨颈及大粗隆的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腰椎骨密度治疗前为(0.91±0.09)g/cm2,治疗后12个月达到(1.11±0.07)异/cm2,增加率为30.6%,明显高于A1组(P〈0.05)。1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A2组为61.2%,显著高于A1组的31.6%(P〈0.05)。患者无严重副作用。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明显提高甲亢患者的骨密度.副作用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常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MSⅡ)与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CSⅡ)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鼻饲患者的降糖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CSⅡ组(n=34)及MSⅡ组(n=33)。以CGMS观察治疗2w后血糖谱的变化,比较2种治疗方法在全天血糖曲线变化、控制血糖水平、低血糖发生率方面的差别。结果CSⅡ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MSⅡ组(P0.05,P0.01),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MSⅡ组(P0.01)。结论CSⅡ治疗使糖尿病鼻饲患者全天血糖曲线波动小,血糖控制更为平稳,可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2型糖尿病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尿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关系,并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脑卒中患者血尿酸水平的因素。方法:对正常对照组、2型糖尿病脑卒中组、单纯脑卒中组、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测定血尿酸、肌酐、血脂及血糖等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脑卒中组血尿酸水平、TG、BMI、WHR、FINS、HOMA指数、BP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血尿酸水平升高、高血压、高TG血症和低HDL血症是2型糖尿病脑卒中发病的危险因素(OR=1.64~2.75)。结论:糖尿病脑卒中血尿酸水平升高与肥胖、血脂异常、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硒对成人桥本甲状腺炎的干预效果.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亚硒酸钠对成人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的影响.结果 硒治疗组中,58%患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降低,68%患者甲状腺球蛋白抗体降低,优于单纯左旋甲状腺素(L-T4)治疗组.结论 硒可降低桥本甲状腺炎患者体内甲状腺自身抗体滴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双C和MSII治疗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强化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04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未使用过胰岛素治疗的T2DM合并CAP患者99例随机分为双C组(50例)和MSII组(49例),分别给予双C和MSII。双C是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结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一即“双C”方案。MSII是每日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结合每日八次指尖血糖监测。两组患者应用胰岛素和抗生素治疗后,观察CAP主要症状缓解时间、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频率及肺炎控制时间的差异。结果双C组和MSII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分别为(6.3±0.2)mmol/L和(6.8±1.2)mmol/L,餐后2h血糖分别为(8.7±0.4)mmol/L和(9.3±1.2)mmol/L,均能达标。治疗后双C组患者果糖胺(7.2±0.13)mmol/L与MSII组(9.0±0.11)m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双C组患者肺炎主要症状(发热、胸痛、咳黄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和湿啰音)缓解时间分别为(4.2±1.8)d、(3.7±1.2)d、(d.7±1.8)d、(8.2±1.3)d、(8.3±1.1)d和(9.2±2.6)d,血糖达标时间为(3.7±0.6)d、肺炎控制时间(12.8±4.5)d、胰岛素用量(37.6±6.5)次/d及低血糖发生频率(0.6±0.4)次/例;MSII组分别为(6.2±1.7)d、(4.3±1.4)d、(8.4±2.5)d、(9.6±3.5)d、(9.6±3.4)d、(12.4±4.1)d、(7.2±1.2)d、(18.2±6.8)d、(57.2±10.3)U/d和(4.3±0.7)次/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配合抗生素的前提下,“双C”方案治疗能及时、有效地控制T2DM合并CAP患者的血糖水平.肺炎症状缓解时间及治愈肺炎的时间均较MSII组短,而且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是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阿仑膦酸钠对20~40岁甲亢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B组)。76例甲亢患者随机分为2组:A1组38例,服抗甲亢药;A2组38例,在服抗甲亢药的基础上加服阿仑膦酸钠5 mg/d。2组共服药12个月。结果 A2组腰椎、股骨颈及大粗隆的骨密度均明显升高(P均<0.05),其中腰椎骨密度治疗前为(0.91±0.09)g/cm2,治疗后12个月为(1.11±0.07)g/cm2,增加率30.6%,明显高于A1组(P<0.05)。12个月治疗总有效率A2组为61.2%,显著高于A1组的31.6%(P<0.05)。患者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明显提高甲亢患者的骨密度,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病机与转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临床特征、诊断及处理的认识。方法 分析了30例慢性乙型肝炎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以糖尿病首发者4例,以乙型病毒性肝炎首发者24例,二者同时发现者2例。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多属于肝原性糖尿病,临床表现类似于2型糖尿病。典型的多尿、多饮、多食症状因受肝病影响多不存在,而酮症酸中毒、微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少见。治疗上应积极治疗慢性肝炎、改善肝功能、尽早控制糖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并皮肤真菌病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皮肤真菌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合并症 ,糖尿病伴发的真菌感染不易治愈 ,即使治愈也容易复发。我们在 1999年 4~ 9月收集和追踪了糖尿病合并皮肤真菌病 35例。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5例患者按WHO糖尿病诊断标准确诊为 2型糖尿病 ,并根据临床表现 ,真菌学镜检阳性和真菌学培养阳性确诊为皮肤真菌病。男 2 8例 ,女 7例 ;年龄 33~ 72岁 ,≤ 6 0岁 16例 ,>6 0岁 19例。糖尿病病史 1~ 2 6年 ,平均 5 2 4年。皮肤真菌病病程 1/ 2个月~ 18年 ,平均 3 6年。其中诊断糖尿病前发现有皮肤真菌病 8例 ,诊断糖尿病后才伴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