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69篇 |
免费 | 57篇 |
国内免费 | 75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29篇 |
临床医学 | 60篇 |
内科学 | 35篇 |
神经病学 | 12篇 |
特种医学 | 40篇 |
外科学 | 7篇 |
综合类 | 129篇 |
预防医学 | 44篇 |
药学 | 137篇 |
中国医学 | 104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10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15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6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20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29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30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32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29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4篇 |
1996年 | 4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9篇 |
1985年 | 20篇 |
1984年 | 7篇 |
1983年 | 8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3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91.
调心方对β-淀粉样蛋白和皮质酮抑制大鼠海马脑片CA1区LTP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 ,观察调心方对 β 淀粉样蛋白和皮质酮抑制大鼠海马脑片LTP作用的影响。结果发现 ,在正常情况下 ,海马脑片LTP诱发成功率约为 6 0 % ,施以高频串刺激后PS幅度显著增高 ,PS潜伏期明显缩短。预先用 β 淀粉样蛋白 (0 2 μΜ )或皮质酮 (2 μM)孵育海马脑片对正常PS的形状、幅度无明显影响 ;但两者均可显著抑制脑片LTP的诱发率 ,并且PS增幅程度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降低 ,提示两者对海马LTP的诱生具有抑制作用。若用调心方 (7 4 5mg ml)与 β 淀粉样蛋白或皮质酮共同孵育脑片后 ,其LTP诱发率呈现上升趋势 ,同时PS增幅也显著提高。以上结果表明 ,调心方对 β 淀粉样蛋白或皮质酮对海马LTP的抑制效应具有明显的对抗作用 ,这可能是其改善A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92.
通过溶剂萃取及硅胶柱层析等分离手段,从车前根茎脂溶性成分中分离得到4种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光谱分析及与标准品对照,鉴定了其中3种化合物,即β-谷甾醇(Ⅰ)、胡萝卜甙(Ⅱ)、乌苏酸(Ⅲ).胡萝卜甙和3,3-二环己甲基-4-(4-已基)环已基丁酸(Ⅳ)(有待于进一步鉴定)是首次从车前中分离得到的。 相似文献
593.
594.
氧化应激是芥子气毒性损伤作用重要的起始环节之一。该文综述了近年来芥子气清除剂及抗氧化应激药物研究进展,对现存药物和潜在候选化合物进行了分类评述。研究表明,硫醇类化合物、小分子金属卟啉类化合物、含氮类化合物以及多酚类化合物是受关注的4种主要药物类别。开展这些药物的抗毒作用研究,对推进芥子气抗毒药物开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95.
596.
芥子气[bis(2-chloroethyl) sulfide, sulfur mustard, SM]是一种强效化学战剂,其作用机制复杂,尚无特效解毒剂。研究芥子气的中毒机制及病理生理学变化过程,是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的关键。氧化应激作为芥子气中毒后的重要病理生理学改变,是芥子气产生毒性效应的重要原因之一,对其相应生物标志物的观察和研究能够更好地揭示氧化应激在芥子气中毒中的作用,从而对揭示芥子气中毒机制及制定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产生重要意义。该文综述了芥子气氧化应激相关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97.
目的 比较六味地黄汤全方(LW)及其拆方三补(地黄、山茱萸、山药)和三泻(茯苓、泽泻、牡丹皮)对快速老化小鼠(SAM)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 分别灌胃给予SAM亚系小鼠(SAMP8)LW(10 g/kg)、三补(6.4 g/kg)和三泻(3.6 g/kg),每日1次,连续60 d;抗快速老化亚系小鼠(SAMR1)作为对照。采用3H-TdR掺入法检测脾脏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观察脾脏CD3+、CD4+、CD8+、CD19+淋巴细胞百分率。结果 与SAMR1组相比,SAMP8组经刀豆蛋白A(ConA)和脂多糖(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能力、脾脏CD3+、CD4+细胞百分率、CD3+/CD19+和CD4+/CD8+比值均显著下降,而CD19+细胞百分率显著上升;灌胃给予LW全方及折方对上述指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LW对LPS诱导的脾细胞增殖能力、CD3+和CD19+细胞百分率、CD3+/CD19+比值、CD4+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的改善作用优于三补和三泻;三补对升高ConA诱导的脾细胞增殖能力优于LW和三泻,对脾脏CD3+和CD19+细胞百分率、CD3+/CD19+细胞比值及CD4+细胞百分率的改善作用优于三泻;三泻升高CD4+/CD8+比值的作用优于三补。结论 LW可显著改善SAMP8低下的T、B淋巴细胞功能,纠正脾脏CD4+/CD8+ 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其作用优于单独应用三补和三泻;三补和三泻对SAMP8的免疫改善作用各有侧重,三补的作用可能在于调节T、B淋巴细胞的数量和功能,三泻则可能着重于调节T细胞亚群的比例。本研究提示LW对免疫功能的调节是三补和三泻相互协调综合作用的结果,该结果为揭示LW配伍规律及其科学内涵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98.
枸杞多糖体外对正常及衰老小鼠免疫细胞功能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枸杞多糖(LBP) 对免疫细胞功能的直接作用及其机理。方法:应用淋巴细胞增殖、溶血空斑和Fura2AM 双波长荧光测定等方法。结果:LBP体外应用对正常小鼠及快速老化模型SAMP8 和抗快速老化模型SAMR1 脾细胞增殖反应具有直接促增殖作用,明显增加正常小鼠脾抗体形成细胞(PFC) 数目,迅速诱导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内[Ca2 + ]i 的增加,并有一定剂量依赖性关系。结论:枸杞多糖对免疫活性细胞的功能有直接促进作用,这可能与其增加细胞[Ca2 + ]i 有关。 相似文献
599.
目的:研究调心方对快速老化模型小鼠(senescence accelerated mouse,SAM)海马学习记忆有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的方法,以β-actin为内参照,检测SAM海马盐皮质激素受体(MR),早老蛋白1(PS-1),早老蛋白2(PS-2),tau,APP,apoE及bcl-2等学习记忆有关基因表达水平的变化及调心方对其影响。实验中选用E2020为对照药物。结果:与同龄抗快速老化的R系(SAMR1)比较,5月龄快速老化亚系(SAMP8)海马MR,tau,PS-2,APP基因表达水平显著升高,apoE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而PS-1和bcl-2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12月龄SAMP8海马MR,tau基因表达水平升高,bcl-2基因表达水平降低,而PS-1,PS-2,apoE,APP基因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连续口服给予调心方对5月龄SAMP8海马MR,tau,apoE基因的异常表达具有纠正作用,对12月龄SAMP8海马MR,bcl-2基因的表达异常亦具有纠正作用。结论:连续口服给予调心方对5月龄及12月龄SAMP8海马学习记忆有关基因的异常表达有纠正或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600.
目的 观察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下交叉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下交叉综合征患者33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6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对照组则给予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治疗,2组患者均每周治疗1次,每次治疗20 min,连续治疗4周。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治疗结束1个月后(随访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DI)分别评估2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腰椎功能;于治疗前、治疗1周后、治疗4周后,测量2组患者的手指指地距离;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测量2组患者骨盆前倾角度(ASIS-PSIS)、骶骨倾斜角度(SS)、腰椎曲度指数(LCI)和表面肌电腰背肌伸屈比(FRR)。 结果 治疗1周后和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和手指指地距离均显著小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1周后和治疗4周后的手指指地距离均显著小于对照组同时间点,治疗4周后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时间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2组患者的VAS评分和ODI均显著低于组内治疗前,观察组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随访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骨盆前倾角度、骶骨倾斜角度和腰椎曲度指数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两侧的表面肌电腰背肌FRR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左、右两侧的表面肌电腰背肌FRR分别为(13.27±5.48)和(14.54±4.90),改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4周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姿势解密技术的手法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改善下交叉综合征患者的骨盆前倾角度、腰椎前凸症状和腰椎活动度,还具有缓解腰痛、放松腰背部肌肉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