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8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了解河南省在读医学硕士研究生职业认同状况。方法利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5所院校在读医学硕士研究生进行现况调查,调查方式采用自评调查。结果医学硕士研究生职业认同处于中上水平,不同群体间职业认同情况有差别。通过此次对进入临床学习的硕士研究生调研,整体对医学职业的认同度达到中上水平,说明仍存在一些负面因素影响了研究生对职业的认同。结论医生是国家急需人才,培养一个医学生需时长、投人多,医学生需要得到社会、政府及患者的支持理解,这样就更有利于提高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临床行为及大脑结构网络的改变。方法 对20例特发性快速眼动睡眠行为障碍患者(iRBD组)和22例健康对照者(HC组)进行UPDRS评分及Hoehn-Yahr分期测评,并进行大脑磁共振弥散张量扫描,利用图论方法分析脑结构网络拓扑特征,分析行为变化与脑网络拓扑特征改变的相关性。结果 iRBD组UPDRS评分明显高于HC组(P<0.05)。与HC组相比,iRBD组网络整体拓扑属性:小世界属性无统计学差异(P>0.05),iRBD组特征性最短路径长度Lp明显缩短(P<0.05),整体效率Eglob、局部效率Eloc和网络同配性明显增加(P<0.05);iRBD组网络局部拓扑属性:iRBD组 额、颞、顶、枕及纹状体和边缘叶均出现节点属性异常,左苍白球节点度明显增高。左丘脑、颞上回、颞极和左右枕上回、右左豆状核以及右侧直回、杏仁核、缘上回、颞中回的节点效率明显增高,左额上回、扣带回中部、顶上回和左右纺锤回以及右运动上 区、中央后回、角回的节点局部效率明显增高。左运动上区、苍白球、丘脑、颞上回、颞极和左右豆状核、左右枕上回以及右直回、杏仁核、缘上回、颞中回节点最短路径明显缩短,左侧枕上回节点集群系数明显降低。iRBD组UPDRSⅠ评分与右侧缘上回节点效率、右侧纺锤回局部节点效率正相关(r=0.50、0.53,P<0.05),与左侧枕上回节点集群系数负相关(r=-0.552,P<0.05)。结论 iRBD存在精神、行为、情绪、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方面异常,其大脑结构网络仍存在小世界属性,整体拓扑属性出现异常,局部拓扑属性异常分布于皮层、纹状体及边缘系统。  相似文献   
93.
94.
目的 比较窦源性颅内曲霉菌病(ICA)和鼻-眶-脑毛霉菌病(ROCM)的临床特征和辅助检查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3年1月诊治的7例窦源性ICA和6例RO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00%ROCM和57.1%窦源性ICA患者存在CNS真菌感染致病因素。ROCM患者更易出现眼部症状和体征,包括眼球突出、眶周肿胀和眼内炎,且易出现发热、面部肿胀和面神经麻痹等非眼部症状和体征。ROCM患者血糖、血沉、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升高更明显。头颅MRI显示窦源性ICA患者常见受累部位为鼻窦-眶尖-眶后-海绵窦,ROCM患者易出现鼻窦炎症、骨质破坏和毛霉菌侵及脑血管表现。50%ROCM和42.9%窦源性ICA患者接受单纯抗真菌药物治疗,50%ROCM和57.1%窦源性ICA患者接受药物+手术联合治疗。随访至2023年9月,共50%ROCM和28.6%窦源性ICA患者治疗无效死亡。结论 窦源性ICA和ROCM病情进展迅速,伴有糖尿病的ROCM幸存者更易遗留残疾。及时诊断和启动抗真菌药物治疗,纠正潜在的诱发因素,以及积极的手术清创,是更好地治疗CNS真菌感染的基础。  相似文献   
95.
目的分析肥大性下橄榄核变性(hypertrophic olivary degeneration,HOD)患者的临床资料,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收集2016-01—2018-01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确诊的HOD患者4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男1例,女3例,平均年龄46.3岁(25~68岁);原发病变中桥脑出血3例,中脑梗死1例。临床症状包括言语含糊3例,震颤及不自主运动3例,不能独自站立和行走2例,头晕1例,视物不清1例,强哭1例,四肢软瘫1例,眼震1例,软腭阵挛1例,平均晚于原发病2.5个月(0.9~4个月)出现。影像学特点主要为MRI呈现下橄榄核体积增大和长T_2信号。缓解症状药物作用有限,长期预后较差。结论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环路(dentato-rubro-olivary pathway,DROP)病变时要警惕HOD的发生,诊断HOD主要依赖于MRI,腭肌阵挛有提示意义。  相似文献   
96.
目的总结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探讨其病因和发病机制。方法回顾分析4例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病因。结果4例患者中2例(例1和例2)有颅脑创伤史,1例(例3)于饮酒后出现发作性双眼视物模糊,1例(例4)于感冒后出现头痛、晕厥,伴间断性视物模糊和慢性肾功能衰竭;MRI表现为胼胝体压部孤立性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的病变,呈T_1WI等或稍低信号,T_2WI、扩散加权成像和FLAIR成像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低信号,无明显水肿和占位效应,1例(例2)除胼胝体压部病变外,磁敏感加权成像可见额叶出血。均经对因和对症支持治疗后症状完全缓解,病程8~15 d。复查MRI,3例胼胝体异常信号消失,1例(例2)病变信号范围和强度较前明显好转,均未遗留神经功能障碍。结论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是一种临床影像学综合征,病因多样,癫及其相关疾病是最常见病因,颅脑创伤也可以引起可逆性胼胝体压部病变综合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经对因治疗后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7.
目的探讨基于大脑半球间相互抑制理论的针刺法对治疗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传统巨刺组、试验针刺组,每组30例,分别针刺患侧穴位、健侧穴位、患侧和健侧穴位,每日1次,每周5次,治疗4周共20次。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及运动诱发电位(MEP)潜伏期。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FMA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及CMC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FMA、MBI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MEP潜伏期及CMCT显著短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试验针刺组患者FMA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传统针刺组、传统巨刺组(P0.05),MEP潜伏期和CMCT均显著短于传统针刺组和传统巨刺组(P0.05)。传统针刺组和传统巨刺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针刺法、传统巨刺法比较,基于半球间相互抑制理论的针刺法,可以更好地调节脑梗死偏瘫患者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显著提高其运动功能评分。  相似文献   
98.
椎动脉发育不全(VAH)可能造成血流灌注的减少,促发后循环缺血事件。多普勒超声技术、磁共振血管成像、氙气增强CT、磁共振灌注显像、CT灌注显像、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等检测方法可用来评估VAH所致的脑血流灌注异常,但尚需要深入研究,进而架起血管异常与后循环缺血事件之间的桥梁。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vertebralartery dysplasia,VAH)在眩晕患者中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后循环梗死的规律和危险性。方法连续入组245例眩晕患者(可疑为血管性),采用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合并VAH情况,根据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是否出现后循环新鲜梗死灶分为梗死组和非梗死组,对相关血管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分析VAH合并后循环梗死的特点和规律。结果 VAH发生率26.1%(64/245);多因素分析显示VAH(OR=2.59,95%CI:1.07~6.27,P=0.035)、后循环血管狭窄(OR=6.04,95%CI=1.94~17.07,P=0.002)和糖尿病(OR=3.21,95%CI:1.36~7.57,P=0.008)是后循环梗死独立危险因素。VAH合并后循环梗死患者中,TOAST分型多为小动脉病变型(10/18);8例桥脑、丘脑和颞枕叶梗死发生在VAH对侧(8/11),4例小脑和延髓梗死发生在VAH同侧(4/6)。结论 VAH在可疑的血管性眩晕病人中较常见;VAH为后循环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其相关的梗死分布存在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100.
随人口老龄化加剧,年龄相关的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血脑屏障损伤是常见的与年龄相关的神经病理改变,在神经退行性变性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但正常衰老过程中血脑屏障损伤的结构基础、血脑屏障损伤后引起脑白质损伤的病理机制以及保护血脑屏障能否逆转衰老尚未阐明.本文就血脑屏障的正常结构、血脑屏障损伤的结构基础、血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