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4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5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8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 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缺血性脑卒中(IS)小鼠神经功能障碍、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4只C57BL/6J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假刺激组及观察组,每组16只。采用线栓法将模型组、假刺激组及观察组小鼠制成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观察组小鼠于造模后24 h给予低频(1 Hz)rTMS干预,每天治疗1次,连续治疗7 d;假刺激组小鼠则同期给予假磁刺激干预;模型组及正常对照组小鼠均未给予特殊处理。于rTMS干预7 d后分别对各组小鼠进行Zea-Longa评分,采用TTC染色法检测小鼠脑梗死面积,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梗死灶周围区域NLRP3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脑组织中NLRP3蛋白表达水平,选用ELISA技术检测脑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 IL-18表达情况。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及假刺激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升高(P<0.01),脑皮质及海马区均出现大片脑梗死灶(P<0.01),且该区域神经细胞中NLRP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P<0.01),IL-1β及 IL-18大量释放(P<0.01);与模型组及假刺激组比较,观察组小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皮质及海马区脑梗死灶面积明显缩小(P<0.01),且神经细胞中NLRP3表达明显减弱(P<0.05),IL-1β及 IL-18水平也明显降低(P<0.05)。 结论 低频rTMS干预可有效促进IS小鼠受损神经功能恢复,抑制神经细胞焦亡,减小脑梗死体积,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下调神经元中NLRP3表达、抑制IL-1β、IL-18等炎性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22.
老年性痴呆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总结散发型克雅病(sCJD)患者头颅磁共振(MRI)特征,探讨MRI对sCJD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25例sCJD患者的头颅MRI、临床资料、遗传学资料进行总结,主要分析sCJD患者头颅MRI上异常信号在不同序列上的显示情况、受累部位分布及其他指标。结果 本组25例sCJD患者中,头颅MRI异常者24例,阳性率96%。异常信号在MRI不同序列上的阳性率:DWI高信号者占96%,FLAIR高信号者占56%,ADC低信号者占80%。受累部位、皮层受累者占52%,皮层和基底节同时受累者占48%。皮层肥大征的阳性率为28%。另有1例病人丘脑受累,为国内外罕见。结论 头颅MRI异常在sCJD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以DWI序列最为敏感,病灶模式以单独皮层和皮层/基底节同时受累为主。中国sCJD病人中皮层肥大征和丘脑受累情况,值得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24.
肌电图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肌电图引导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疗效。方法在肌电图引导下采用A型肉毒毒素局部多点注射治疗痉挛性斜颈42例,治疗前后的病情采用Tsui量表进行评分比较。结果症状基本缓解20例,占47.62%,明显缓解18例,占42.86%,部分缓解4例,占9.52%,无效0例,有效率90.48%。疗效平均持续约6月左右,最长达1~3年。复发者重复注射仍有效且剂量无增加,局部不良反应轻微短暂。结论肌电图引导下局部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痉挛性斜颈是一种安全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方法,可重复注射。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肢带型肌营养不良R1型(LGMDR1)患者下肢肌肉MRI特点及MRI脂肪化总评分与其他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人民医院暨郑州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16年5月至2021年11月收治的经基因检测确诊为LGMDR1的8例患者资料。应用Gardner-Medwin和Walton(GM-W)评分评估肌无力严重程度, 观察肌肉病理染色结果, 通过MRI T1WI序列、短时间反转恢复序列(STIR)观察肌肉脂肪化情况及水肿程度, 并采用Mercuri’s评分对下肢肌肉进行评分;最后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下肢肌群脂肪化总评分与年龄、起病年龄、病程、GM-W评分及肌酸激酶(CK)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8例LGMDR1患者中7例出现下肢近端肌力下降, 其中4例伴下肢远端肌力下降;骨骼肌病理均呈肌营养不良样病理改变。所有患者下肢肌肉均出现不同程度脂肪化, 在大腿层面脂肪化最重的是大收肌、股二头肌长头、半膜肌、半腱肌和长收肌(平均分≥4分), 缝匠肌和股直肌相对保留;小腿层面脂肪化最重的是腓肠肌内头, 其次是比目鱼肌, 胫骨后肌和前部肌群相对保留。7例患者伴有肌肉水肿, 水肿...  相似文献   
26.
目的对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依据其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03—2016-03驻马店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痴呆患者68例,按照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实验组(感染)和对照组(未感染),通过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生院内感染的34例老年痴呆患者中以下呼吸道感染(38.2%)最多,其次为泌尿道感染(26.5%)、上呼吸道感染(17.7%)。通过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性别、病程等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无相关性,而年龄、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侵袭性操作、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使用均为老年痴呆患者并发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时间、年龄、抗生素使用、侵袭性操作、免疫抑制剂及激素的使用均是导致老年痴呆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因素,对危险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院内感染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慢性失眠患者汉字任务下脑激活区改变。 方法  对40例慢性失眠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汉字工作记忆功能磁共振扫描。 结果  慢性失眠组与正常组脑激活区存在差异:慢性失眠组编码期枕叶、右前额和右边缘叶激活增强;保持期左前额激活下降;提取期激活增强区为右枕叶,激活下降区为左尾状核和右侧丘脑。 结论  慢性失眠患者在文字记忆任务编码期及提取期均出现了右脑皮层的代偿激活,保持期出现了左前额激活下降,提取期出现了皮层下区域激活的下降,提示慢性失眠在文字记忆处理过程出现了相关脑区的损害和异常激活。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美洲商陆抗病毒蛋白(pokeweed antiviral protein,PAP)基因的克隆表达,进而研究其诱发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方法 利用RT PCR技术克隆PAP基因,构建PAP毕赤酵母表达质粒pPICZaA PAP并导入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 GS115。SDS PAGE检测PAP的分泌表达。采用镍离子亲合层析纯化PAP,并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和MTT检测其抑制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的生长。结果 分泌表达的PAP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35/kD,纯化的PAP在体外能诱发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 PAP对U251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810 μg/mL,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能看到明显的慧星尾,表明PAP引起了神经胶质瘤细胞基因组的降解。结论 PAP蛋白能抑制神经胶质瘤细胞的生长及诱发人神经胶质瘤细胞U251凋亡。  相似文献   
29.
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为肺外结核常见而严重的类型,近年来发病有增加的趋势,病死率、误诊率均高[1].继发脑梗死者预后差,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故提高其诊治水平,有其重要的临床价值.现对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0月间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结核病继发脑梗死者52例(同期住院的结脑患者176例,脑梗死者占29.54%)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30.
目的 研究一个进行性肌阵挛癫(癎)家系的临床特点、遗传性特征并复习文献.方法 搜集并整理一个进行性肌阵挛癫(癎)家系患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学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和遗传性特征.结果 该家系呈母系遗传,先证者表现为进行性肌阵挛癫(癎)发作,同时伴有近端肌无力、肌肉萎缩、腱反射减弱.肌电图提示肌源性改变,头颅磁共振提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