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篇 |
免费 | 0篇 |
国内免费 | 28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1篇 |
基础医学 | 8篇 |
临床医学 | 54篇 |
神经病学 | 6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33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11篇 |
药学 | 6篇 |
出版年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6年 | 2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7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1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10篇 |
2007年 | 9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7篇 |
2003年 | 14篇 |
2002年 | 14篇 |
2001年 | 12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背景:骨形态形成蛋白4及其受体在骨再生和修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目的:建立小鼠胫骨牵引成骨模型,分析骨形态形成蛋白4及其受体在牵引成骨过程中的表达,探讨机械牵张力转化为生物信号从而调节骨再生过程的机制.方法:健康雄性8周龄CD-1小鼠36只,按照手术时间随机分成术后第5,9,13,17,24和31天组,每组6只.所有小鼠均接受左胫骨中上段低能截骨,安置体外延长固定架,截骨后5 d为静止期;截骨后第6天起开始每天进行胫骨延长,速率为0.2 mm,2次/d,共12 d,为牵引期;自第18天停止牵引,为固塑期.于术后第5,9,13,17,24和31天分别处死动物,采集胫骨标本,作组织学检查、RT-PCR和原位杂交实验分析骨形态形成蛋白4及其受体激活素样激酶3以及骨钙素的表达.结果与结论:组织学检查显示静止期修复过程基本与骨折愈合过程相似.小鼠骨折断端在持续牵引下有明显的骨痂形成,骨形态形成蛋白4及其受体激活素样激酶3以及骨钙素的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结果表明,牵引成骨是一种持续的骨再生过程,机械张力可通过刺激骨形态形成蛋白4及其受体以及骨钙素的持续高表达维持骨痂的不断形成和再塑,以充填连续延长的骨折间隙.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修复周围神经缺损新的手术方法。方法:应用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修复周围神经缺损42例(57条),。术后1年进行神经功能评定。结果:本组42例,得到随访38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按Seddon的周围神经损伤术后恢复评定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69.0%。结论:植入自体雪旺细胞的胎儿神经复合型神经桥接体移植,是一种修复周围神经缺损的新方法,具有进一步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前景。 相似文献
83.
背景:骨水泥型人工髋关节前倾角的调整难度较大,部分地区依靠术中三维导航定向来确保前倾角的准确性,但其高昂的成本使得这一技术的推广前景存在疑问。目的:设计一种人工股骨头,即具有术中自由调节前倾角、假体柄锁定防止股骨假体脱位、松动的特殊功能,并通过计算机辅助制成三维动态图像,直观展示这种人工股骨头的特殊设计理念。方法:①根据设计理念采用AutoCAD软件进行绘图,获取人工股骨头设计图纸。②采用3DMAX软件进行三维建模,观察模型的形态及拟真度。结果与结论:在AutoCAD软件上根据设计要求和设计理念,绘制出人工股骨头设计图纸:①3个锁止孔通道的假体柄,其基底部为刻度盘,旋转刻度盘可改变假体颈的前倾角。②假体颈为齿状圆柱形。使用3D Max软件构建人工股骨头三维模型,其模型的设计、形态及拟真度符合设计要求。说明人工股骨头的三维模型整体结构清晰、设计合理,为人工股骨头的进一步设计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早期制动对髌骨-髌腱连接点损伤修复中巨噬细胞聚集的影响。方法对36只新西兰大白兔构建大白兔髌骨-髌腱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18)和对照组(n=18),实验组用管型石膏固定膝关节实施早期制动,对照组不用石膏固定,借助免疫组化结果对巨噬细胞聚集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巨噬细胞标记物(CD68)标记结果显示:2、4、8周时实验组巨噬细胞阳性染色的积分吸光度值明显小于对照组(P<0.01),两组的吸光度值术后均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下降趋势(P<0.01)。结论早期制动与兔髌骨-髌腱损伤修复中巨噬细胞聚集及消退相关,早期制动可加速巨噬细胞消退,从而促进炎症消退,加速髌骨-骨腱连接点的愈合产生。 相似文献
85.
内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依据脊髓型颈椎病诊断标准,选择单间隙病变病人35例(35个椎间隙)施行手术,应用椎间盘镜手术系统,取颈椎前入路,镜下完成椎间盘、骨赘及变性的后纵韧带的切除,并同时行椎间融合器的置入和前路钢板内固定术。结果:35例病人手术顺利,无并发症,经12~24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6个月,病人的平均JOA评分从9.6提高到13.5。结论:内镜辅助前路颈椎间盘切除手术可有效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6.
88.
89.
内镜下经口咽入路寰枢椎手术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经口咽入路进行寰枢椎手术的可行性,并通过临床应用加以验证。方法测量50套干燥寰枢椎标本前柱结构解剖学数据,包括寰椎前弓长度、枢椎齿突高度、最大横径及矢状径、枢椎上关节面横径、矢状径。在20具完整头颈部标本上按内镜下方法行寰枢椎模拟手术,探讨内镜下经口咽入路的手术方法、手术“安全区域”。临床上将该方法应用于枕颈区先天性畸形及齿突陈旧性骨折5例患者的治疗。结果寰椎前弓长度为(19.8±2.3)mm,齿突高度为(15.9±1.9)mm、最大横径为(10.5±0.6)mm、最大矢状径为(11.5±1.9)mm,枢椎上关节面横径为(15.1±1.6)mm,矢状径为(17.7±1.3)mm,均满足内镜下手术要求。内镜下寰枢椎手术可以寰椎前结节为定位标记,行寰椎前弓、齿突切除,侧块关节面打磨。其中,寰椎前弓切除可采用由寰椎前结节向两侧磨除或前结节两侧磨断后完整摘除前结节两种方法;齿突则由尖部向下顺行磨削切除;打磨侧块关节面时需平移或倾斜工作通道,关节面打磨宽度应在12mm以内,深度不宜超过10mm。5例患者均可在内镜下完成经口咽入路手术,手术减压彻底,效果确切。结论内镜下经口咽入路行寰枢椎手术对局部解剖结构显露清晰,操作精细,减压及侧块关节面打磨效果确实,可作为临床上处理寰枢椎病变的一种新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