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27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是一组病因不明的脑室扩大、但脑脊液压力正常的脑积水症候群,属于交通性脑积水范畴.目前本病的治疗常采用分流手术治疗,然而分流效果存在着争议,其原因可能与分流后脑质的良好顺应性有关,而后者有赖于分流后脑室压力适当降低.为验证这一理论的正确与否,我们对1998年1月~2004年6月所收治的42例INPH患者根据腰穿测压采用不同压力脑室-腹腔管进行分流手术,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综合防治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ovascular spasm,DCVS)综合防治的临床疗效.方法 96例aSAH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48):常规治疗加尼莫地平1~2mg/h持续泵入14d.治疗组(n=48):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同时应用(1)甲基强的松龙30mg/kg体重静点,1次/d,连用7d.(2)盐酸法舒地尔30mg人液静点,3次/d,连用14d.(3)依达拉奉30mg入液静点,2次/d,连用14d.(4)腰穿或脑室穿刺放血性脑脊液.两组均持续监测生命体征,比较治疗前后两组临床表现,意识变化以GCS、病情以Hunt&Hess分级、预后以格拉斯哥(GOS)评分、CT、MRI、TCD结果为评价指标.结果 (1)总体病情GCS、Hunt&Hess分级及Fisher分级治疗前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2)头部CT或MRI:治疗组出现脑梗死灶10例(10.4%)低于对照组21例(43.8%)(P<0.05).(3)TCD:出血后1d大脑中动脉(MCA)平均流速(单位:cm/s)对照组为115.8±11.5,治疗组为112.5±12.1,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3、7、14d对照组分别为158.9±13.6,199.4±17.2,129.5±14.4;治疗组130.7±11.8,140.1±16.4,116.7±13.9,在7d治疗组血流速度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4)疗效:治疗组显效率(75.0%)明显高于对照组(52.1%)(P<0.05).结论 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综合防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之间的关系及其在脊髓空洞前状态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兔56只制作模型,术后1、3、7、14、21d用光镜观察上颈髓病理学演变;应用底物磷酸化法测定胞膜、胞浆PKC活性;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NF—κB和IκB表达变化。结果高岭土组动物于术后第3d上颈髓轻度水肿,7—14d水肿达到高峰期,21d略有缓解;胞膜PKC活性术后1d出现增加(5.67±0.26pmol/mg/min),7—14d达到最高水平(13.27±3.15pmol/mg/min),21d开始回落(8.85±1.56pmol/mg/min),胞浆的PKC活性则呈相反趋势;NF—κB则于术后第1d明显升高(26.08%±2.36%),第7d达高峰(41.37%±3.22%),到两周时开始下降(37.56%±5.11%),IκB与NF-κB表达呈相反变化趋势。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形成中出现PKC移位激活,可能通过激活NF—κB即PKC—NF—κB信号转导途径参与了脊髓空洞前状态的一系列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元凋亡及NF-κB,Bcl-2,Bax的调控作用.方法:选用新西兰白兔,用TUNEL法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脊髓空洞前状态脊髓神经元凋亡情况和NF-κB,IκB,Bcl-2,Bax表达变化.结果:高岭土组动物在术后各个时段均有神经元凋亡发生,以7~14 d最为多见;NF-κB于术后1 d就有表达增高,在3 d达到高峰,维持至7 d后开始回落,14 d时基本恢复正常水平;IκB的表达与NF-κB的表达呈负相关依存关系;Bcl-2和Bax表达则于术后1 d开始增加,到术后7 d达高峰,持续至14 d后开始下降.结论:脊髓空洞前状态发展过程中,作为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核蛋白因子NF-κB表达增高,主要上调其靶基因Bax,诱导神经元凋亡,参与实验性脊髓空洞前状态神经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5.
孙国柱  张庆俊  赵宗茂  张更申  王浩 《医学争鸣》2006,27(24):2235-2238
目的:探讨正常新西兰大白兔脊髓水通道蛋白-4(AQP4)的定位与表达,为研究其在脊髓水代谢中的作用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用正常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脊髓AQP4蛋白及其mRNA的定位及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原位杂交结果显示胶质细胞、前角运动神经元、中央管室管膜细胞、软脊膜上皮细胞均表达阳性,AQP4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其中,胶质细胞和中央管室管膜细胞表达存在极性,前者主要分布在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接触的一侧,后者主要分布在中央管室管膜细胞的基底侧膜.结论:AQP4在正常兔脊髓内具有广泛的表达,其表达的解剖定位提示AQP4在脊髓内主要参与水分子的转运及平衡调节、电解质代谢,并受局部调节以适应特殊的功能需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技术对治疗岩斜区表皮样囊肿的重要意义,就其手术入路选择和术中注意事项进行讨论。方法:应用神经内镜辅以显微外科技术治疗岩斜区表皮样囊肿28例,显微镜直视下力争切除绝大部分肿瘤,神经内镜辅助寻找显微镜无法看到的残余肿瘤组织并切除之。结果: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对残存的肿瘤组织经神经内镜辅助均可做到全部切除,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技术,可提高对岩斜区表皮样囊肿的手术全切率,减少并发症.对该病的预后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7.
本人自幼身体较弱,后又有了驼背的毛病,日积月累,虽每况愈下,竞自我感觉良好.去年春天,于洹水岸边学练太极拳,教我的李老师,是一位热心传艺的中年女性.  相似文献   
18.
家兔脊髓空洞症致脊柱侧弯发生的机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探讨实验性脊髓空洞症致脊柱侧弯发病机制。方法24只中国白兔,其中12只制作脊髓空洞模型,另12只作对照。定期MR扫描,拍脊柱正侧位片判断侧弯程度,并用光镜观察脊髓和椎旁肌肉标本。结果4~6周时,9只动物中8只出现脊髓空洞,6只出现颈胸段脊柱侧弯;8周以后,空洞随观察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大、受累节段增多,同时脊柱侧弯程度也明显加重。椎旁肌肉出现代表神经源性变性的小角纤维。结论实验性脊髓空洞症常引起脊柱侧弯,脊柱侧弯加速脊髓空洞发展。及早终止两者的恶性循环将有助于改善本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银杏注射液防治实验性家兔脊髓空洞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银杏注射液对枕大池注入 Kaolin诱导的家兔脊髓空洞症的防治作用。方法 :3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为 3组。在静脉麻醉下 2 4只动物经皮枕大池穿刺缓慢抽出 0 .6 ml脑脊液后注入等量 2 5 % kaolin;其中 12只于当日起给予银杏注射液静注 5 ml× 7日 ,为银杏组 ;12只以等量生理盐水静注 7天 ,为盐水组 ;6只动物仅作假穿刺和假注射为假手术组以作对照。术后定期行 MRI扫描并取 2周以内灌注的部分组织标本行细胞凋亡、bcl- 2及 bax等研究。结果 :注入 Kaolin后 3~ 16天 ,盐水组有 5只银杏组有 1只死亡。盐水组存活的 7只动物有 2只在 4周、 3只在 6周、 1只在 8周时出现上颈髓或颈胸段空洞 ;银杏组存活的 11只动物中只有 1只在 8周时出现上颈髓空洞。组织切片对比发现同一时间内银杏组组织水肿及神经元变性、坏死等均较盐水组为轻。盐水组神经元凋亡率、Bax反应阳性细胞率高于银杏组 ,而 Bcl- 2反应阳性细胞率低于银杏组。假手术组动物 MRI及组织学观察正常。结论 :银杏注射液可改善Kaolin性肉芽肿引起的上颈髓缺血水肿 ,阻止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三维CT血管成像(CTA)探讨椎动脉起始位置与穿出颈椎横突孔高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行头颈上胸部CTA检查的4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图像传输至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进行骨质和血管重建,观察双侧椎动脉的起源、走行及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对于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者,根据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分为C4、C5、C6组,每组随机选取10例分别测量右侧椎动脉起始位置至右侧颈总动脉起始的距离(L1)和右侧甲状颈干的距离(L2),以L1/(L1+L2)×100%计算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结果480例患者中,457例(95.2%)双侧椎动脉起源位置正常,均起源于锁骨下动脉,另23例(4.8%)起源异常,其中左侧椎动脉起源于主动脉弓19例、左侧颈外动脉1例;右侧椎动脉起源于右侧颈总动脉3例,且均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480例患者中,405例(84.4%)双侧椎动脉经C6横突孔穿出;另75例(15.6%)穿出高度异常,其中左侧34例,经C3、C4、C5、C7横突孔穿出的分别有1、4、24、4例,直接入枕骨大孔1例;右侧41例,经C3、C4、C5横突孔穿出的有1、14、26例。椎动脉起源异常的患者,左侧椎动脉起自主动脉弓的占比最高(19/20),且多数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异常(18/19);右侧椎动脉均起自右侧颈总动脉合并迷走右锁骨下动脉(3/3),且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均异常(3/3)。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96.7%(445/460)的左侧椎动脉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正常,92.0%(439/477)的右侧椎动脉穿颈椎横突孔高度正常。3组右侧椎动脉起源正常的患者椎动脉起始的相对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4组:(24.3±2.1)%、C5组:(47.9±6.6)%、C6组:(77.7±1.7)%,H=20.178,P<0.001]。结论椎动脉起始位置异常时,其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多异常。右侧椎动脉的起始相对位置越靠近右侧颈总动脉时,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越高;而越靠近右侧甲状颈干,穿出颈椎横突孔的高度越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