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促凋亡蛋白FasL、Bid在结肠癌组织表达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促凋亡蛋白FasL、Bid在结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生物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快捷法检测促凋亡蛋白FasL、Bid在正常结肠黏膜(正常组)18例、结肠腺瘤(腺瘤组)18例及结肠癌(肠癌组)56例的表达。结肠癌Dukes分期为A期21例、B期10例、C期10例及D期15例。表达程度采用半定量积分法。结果各组FasL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9/18例)、62.50%(11/18例)和16.07%(9/56例);其阳性表达在正常组与肠癌组及腺瘤组与肠癌组相比,X^2分别为9.82、15.65,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组Bi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22%(13/18)、94.44%(17/18)、66.07%(37/56);其阳性表达在正常组与肠癌组及腺瘤组与肠癌组相比,X^2分别为3.20、5.56,P值分别为〉0.05及〈0.05,肠癌组与腺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肠癌Dukes D期Bid阳性表达100%与A、B期38.1%、40.0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Dukes D期有50.00%呈高表达。结论 结肠腺瘤是结肠癌的早期阶段,其FasL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结肠癌组织,Bid阳性表达率腺瘤组明显高于正常组及肠癌组,说明两者均参与细胞凋亡调控和结肠癌生物学进程,在结肠癌的发生过程中,由于FasL、Bid缺失,细胞的凋亡程序不能正常进行,致使肿瘤细胞逃避免疫监视,在结肠癌的发生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SE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5例SE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等资料。结果15例SEP患者发病部位:鼻腔和鼻窦各3例,肺、胃、直肠、乳腺、膀胱、睾丸、胸膜、肝脏、皮肤各1例。12例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阴性9例,阳性3例。组织形态:正常组织结构破坏,瘤细胞弥漫性分布,高分化肿瘤细胞似正常浆细胞,细胞异型性小;低分化肿瘤细胞似中心母细胞,细胞异型明显,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38、MUM1、CD138、CD79α,不表达CD3、CD20、CD30和MPO,κ或λ轻链限制性表达。5例在SEP诊断后5~58个月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SEP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高分化者需与反应性浆细胞增生、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等相鉴别,低分化者需与大细胞淋巴瘤、粒细胞肉瘤、低分化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93.
张昶  谭程  高丹  白鹏  王军  赵吉平 《北京中医药》2010,29(8):571-574
目的 通过检索近30年国内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文献,归纳分析其选穴及疗程设定规律.方法 电子检索1979-2009年<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1979-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1989-2009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把逐一阅读检索到的20篇文献,用自制的<文献质量、治疗手段、选穴及疗程信息表>提取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将收集的相关数据,通过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RCT文献,哮喘分期认识不足,文献质量尚待提高.2.选穴及疗程规律:(1)选穴:肺俞、定喘、丰隆、曲池、足三里是急性发作期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肾俞、肺俞、脾俞是临床缓解期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2)疗程:急性发作期每天针刺1次(83.3%),7~10天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临床缓解期每天针刺1次(33.3%),或隔日针刺1次(33.3%),12~21天1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结论 国内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RCT研究质量有待提高.本次研究结果对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体针选穴及疗程设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
临床上淋巴结外霍奇金淋巴瘤很少见,而肺霍奇金淋巴瘤则更为少见,临床多误诊为肺癌而行手术治疗。现报道我院1例肺霍奇金淋巴瘤。  相似文献   
95.
细胞色素C、caspase-8及caspase-9在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观察细胞色素C(Cyt C)及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8和caspase-9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原位分子杂交方法对45例原发性肝癌及30例正常肝组织中Cyt C、caspase-8和caspase-9 mRNA进行了检测.结果 Cyt C、caspase-8在正常组与肝癌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33%(19/30)、88.36%(38/44)和60.00%(18/30)、84.10%(37/44),均呈升高趋势,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aspase-9基因在正常组及肝癌组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0.00%(24/30)和75.00%(33/44),均呈高表达,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肝癌组caspase-8及caspase-9阳性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无关.肝癌组Cyt C阳性率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及远处转移等因素无关;但随着分化程度的升高,阳性表达率也逐渐升高,高、中和低分化者阳性率分别为100%(7/7)、91.18%(31/34)和25%(1/4),高、中分化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高、中分化与低分化者相比,均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癌组织中凋亡基因Cyt C、caspase-8、caspase-9的高表达表明,线粒体内源性凋亡途径在原发性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肿瘤分化程度越好,CytC表达率也越高,提示Cyt C表达程度有可能成为判断肝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之一,并成为通过内源性凋亡途径靶向治疗的主要靶点.  相似文献   
96.
97.
98.
针刺从肺肠论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针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和大肠经穴对中医肺、肠症状评分的影响,探讨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针灸选穴在治疗肺系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针刺1组(肺经穴组)、针刺2组(大肠经穴组)、针刺3组(肺大肠经穴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4个组均按需吸入万托林,前3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针刺治疗,针刺1组取中府、尺泽、列缺等,针刺2组取曲池、合谷、天枢等,针刺3组取尺泽、列缺、合谷、天枢等,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治疗12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12周).采用中医症状量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肺、肠系统症状)评分变化.结果 各针刺组肺、肠系统症状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 <0.01、P<0.05),组间比较各针刺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 <0.01、P <0.05),各针刺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肠系统症状总分的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P<0.01).结论 从肺论治、从肠论治以及肺肠合治均可使哮喘患者的肺系统症状以及大肠系统症状得到改善,且肺、肠症状的改善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黏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结合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对40例黏膜原发性恶性黑色素瘤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40例黏膜恶性黑色索瘤占我院同期恶性肿瘤的0.19%,恶性黑色素瘤的29.2%;组织学类型:上皮样细胞型28例,梭形细胞掣8例,小细胞性3例,气球样细胞型1例;无色素15例,有色索25例;由于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不同,易与色素痣、癌、肉瘤、淋巴瘤、嗅神经母细胞瘤等混淆;瘤纠胞表达HMB45、Melan—A、S100、Vimentin。结论黏膜恶性黑色素瘤少见,且形态复杂,部分病例诊断比较困难,需借助免疫组化方法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0.
患者男,46岁.大便带血1年余,曾于2009年4月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收入本院,当时无其他伴随症状.患者无家族遗传性疾病.本次无明显恶心、呕吐,无反酸等症状.肠镜示十二指肠乳头处肠腔内见一8cm×8cm×6 cm肿物,表面光滑.腹部B超检查未见异常.全麻下行十二指肠肿瘤切除并送病理.巨检:十二指肠肿瘤椭圆形肿物1个,可见部分包膜,表面光滑,大小8 cm×8cm×6cm,灰白色,实性,质软.镜检:肿瘤组织位于十二指肠黏膜下,团块、结节状.肿瘤细胞由三部分组成:上皮样细胞、神经节细胞样细胞、梭形细胞.梭形细胞呈束状或片状分布.上皮样细胞散在分布于梭形细胞间,形成大小不等腺样结构.神经节细胞样细胞(图1)小巢状分布,每巢1~6个神经节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