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慢性乙型肝炎(慢肝)、乙型肝炎后肝硬化(肝硬化)伴随胃粘膜病变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不少见,目前常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特殊染色、幽门螺杆菌镜检进行检测,本文报告以幽门螺杆菌IgG型抗体对胃粘膜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抗原表达,并与上述方法比较,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EBV感染与癌基因P5 3、P2 1、P16在食道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 对 6 0例食道癌病例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V的表达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 3、P2 1、P16的表达。结果 EBV阳性表达率为 72 % ,P5 3阳性表达率为 83% ,P2 1阳性表达率为 6 5 % ,P16阳性表达率为 30 %。在EBV阳性病例中P5 3、P2 1、P16的阳性病例分别为 2 7、2 8、5例。结论 EBV感染对食道癌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 ;P2 1、P16的表达与EBV感染有关 ;P5 3、P2 1、P16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ABCG2、CD44、CD24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方法检测ABCG2、CD24、CD44的表达情况,同时以60例癌旁组织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作对照.结果 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癌旁及乳腺增生症组织中均有表达.CD44+/CD24-细胞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r=0.304,P<0.05),与ABCG2、CD24表达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 ABCG2表达与无瘤生存期相关(P<0.05).CD24在复发及间质无淋巴反应者中阳性表达高于无复发及间质有淋巴反应者(P<0.01及0.05).结论 CD44+/CD24-细胞表达并非乳腺癌组织特异性,其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ABCG2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长;CD24高表达易复发.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和非前沿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意义.方法 对48例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和非前沿部分分别病理分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快捷二步法检测Livin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及非前沿部分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和非前沿病理分级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Livin在浸润前沿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前沿部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情况与浸润前沿病理分级情况旱正相关(r=0-329,P=0.022).结论 口腔鳞痛浸润前沿中Livin蛋白的高表达提示在浸润前沿部分肿瘤的凋亡抑制现象更为显著,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复发转移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85.
回顾总结3例原发性粒细胞肉瘤(Gs)的临床资料、病理学检查和免疫组化结果。3例均为青壮年,分别以软组织、骨和乳腺的孤立性肿块为主要表现,其中2例在原发性Gs诊断后进展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镜下肿瘤细胞呈列兵样排列或弥漫分布,肿瘤细胞形态大小一致,可见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MPO、CD43、lysozyme、CD45、CD34、CD99阳性,CD3、CD15等阴性。原发性Gs临床少见,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86.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的光镜及电镜结构观察,揭示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病变特点。方法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39例,并以慢性乙型肝炎并胃病26例及非肝病胃病患者30例作对照。纤维内窥镜下取胃窦和(或)胃体粘膜,10%甲醛固定,5μm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在上述病变中同时选择门脉高压性胃病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4例及正常胃粘膜2例在胃镜下活检胃窦粘膜,经常规电镜固定、脱水、包埋、制片,电镜观察。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结果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胃粘膜中光镜可见在炎症基础上粘膜内新生毛细血管网、粘膜内微血管中有透明血栓形成及粘膜下微静脉扩张、扭曲。且粘膜内小灶出血的病例多于对照组(P<0.05),毛细血管数量增加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毛细血管充血病例少于对照组(P<0.05)。电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突起变钝,吞饮小泡增多,线粒体透亮度增加、变性肿胀、甚至破坏,基底膜增厚,出现“双轨”现象。结论 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病变光镜在炎症基础上以粘膜内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小灶出血及粘膜下微静脉扩张、扭曲为主要特点,超微结构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基底膜的增厚为特征。  相似文献   
87.
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的诊断和临床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一、资料和方法收集本院1992年6月至1998年4月32例桥本甲状腺炎中发现7例桥本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7例均为女性,年龄24~73岁。以颈部发现肿块而就诊,体检:甲状腺肿大,3例可触及肿大的颈部淋巴结,4例测血中甲状腺球蛋白抗体、甲状腺微粒...  相似文献   
88.
目的检测神经旁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人贲门胃底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对贲门胃底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85例贲门胃底癌组织中PNI的发生及CIP2A的表达,分析PNI与CIP2A表达和贲门胃底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贲门胃底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PNI阳性者30例(35.3%),PNI的发生与T分期、癌栓、N分期、TNM分期及CIP2A表达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贲门胃底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与T分期、癌栓、N分期、TNM临床分期、PNI和CIP2A有关(P均0.01);PNI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4.3个月,低于阴性组的48.5个月(P0.01)。CIP2A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2.7个月,低于阴性组的45.6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NI和CIP2A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PNI与贲门胃底癌的进展有关,贲门胃底癌术后检测PNI和CIP2A可以提示患者预后,CIP2A可能在PNI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9.
慢性肝病颗粒酶-B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要起坏死作用的颗粒酶 B(GrB)与凋亡蛋白在慢性肝病肝细胞的表达及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 :77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慢性肝炎 (CH) 32例 ,肝炎后肝硬化 (LC) 14例 ,原发性肝癌 (HCC)31例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NF α、TNFR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rB、Fas、FasL、Bax、Bcl 2、Bcl XL、Bcl 2α及HBsAg、HBcAg在其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GrB在三种慢性肝病肝细胞中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 ;促凋亡蛋白Fas、Fasl表达在LC组高于HCC组 (P <0 .0 5、0 .0 1) ,抑凋亡蛋白Bcl 2在LC及HCC组表达明显高于CH组 (P <0 .0 0 1、0 .0 1) ;HBcAg表达在HCC组较LC组显著增多 ,前者 6 1.2 9% ( 19/ 31)、后者 2 8.5 7% ( 4 / 14 ) ,P <0 .0 5。CH组GrB随着表达程度的增强 :( + ) 8例、( ) 3例、( ) 5例炎症组织学活动指数 (HAI)均值逐渐升高 :为 4 .88、5 .34、8.4 0。结论 :促坏死的GrB对慢性肝炎肝脏炎症活动有较明显相关关系。抑凋亡蛋白Bcl 2在肝硬化及肝癌表达较明显 ,在慢性肝病时坏死、凋亡及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三者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
我们对15年来我院收治的159例新生儿破伤风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并对近6年收治的75例(治疗组)与1987年~1995年间收治的84例(对照组)新生儿破伤风临床资料系统比较,目的在于对新生儿破伤风的两种治疗方法疗效做出评价。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