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检测神经旁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在人贲门胃底癌中的发生情况,探讨其与磷酸酶2A的癌性抑制因子(cancerous inhibitor of protein phosphatase 2A,CIP2A)的相关性以及二者对贲门胃底癌预后的影响。方法检测85例贲门胃底癌组织中PNI的发生及CIP2A的表达,分析PNI与CIP2A表达和贲门胃底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在贲门胃底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结果 PNI阳性者30例(35.3%),PNI的发生与T分期、癌栓、N分期、TNM分期及CIP2A表达均相关。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贲门胃底癌患者的总生存率与T分期、癌栓、N分期、TNM临床分期、PNI和CIP2A有关(P均0.01);PNI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期为14.3个月,低于阴性组的48.5个月(P0.01)。CIP2A阳性组的平均生存期为22.7个月,低于阴性组的45.6个月(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PNI和CIP2A阳性表达是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1)。结论PNI与贲门胃底癌的进展有关,贲门胃底癌术后检测PNI和CIP2A可以提示患者预后,CIP2A可能在PNI的发生过程中发挥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2.
目的 检测凋亡抑制蛋白Livin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和非前沿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的意义.方法 对48例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和非前沿部分分别病理分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快捷二步法检测Livin在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及非前沿部分的表达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48例口腔鳞癌浸润前沿和非前沿病理分级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1);Livin在浸润前沿中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非前沿部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情况与浸润前沿病理分级情况旱正相关(r=0-329,P=0.022).结论 口腔鳞痛浸润前沿中Livin蛋白的高表达提示在浸润前沿部分肿瘤的凋亡抑制现象更为显著,其表达情况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和复发转移倾向有关.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月经前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从月经前7天开始,2组患者均针刺气海、关元、水道、归来、三阴交、地机,每天1次,直至月经来临。治疗组在留针的同时,接受温针灸。对照组只接受针刺。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缓解疼痛和改善痛经症状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综合疗效(63.64%)明显优于对照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74.
目的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通过针刺肺经和大肠经经穴,观察针刺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EOS、ECP的影响。方法采取随机数字表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2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持续期中度患者按1:1:1:1的比例分入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对照组。对照组按需吸入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气雾剂(万托林),每次1喷。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针刺相应腧穴。观察治疗前后各组患者外周血EOS和ECP的变化。结果肺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治疗后外周血EOS计数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经穴组和肺大肠经穴组治疗后外周血EOS计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经穴组治疗后外周血EOS计数与大肠经穴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治疗后血清ECP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经穴组、大肠经穴组、肺大肠经穴组治疗后血清EC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肺经经穴、肺大肠经经穴均能降低外周血EOS计数和血清ECP水平,针刺大肠经经穴能降低血清ECP水平。  相似文献   
75.
目的 观察ABCG2、CD44、CD24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方法检测ABCG2、CD24、CD44的表达情况,同时以60例癌旁组织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作对照.结果 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癌旁及乳腺增生症组织中均有表达.CD44+/CD24-细胞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r=0.304,P<0.05),与ABCG2、CD24表达无相关性(P>0.05).乳腺癌组织 ABCG2表达与无瘤生存期相关(P<0.05).CD24在复发及间质无淋巴反应者中阳性表达高于无复发及间质有淋巴反应者(P<0.01及0.05).结论 CD44+/CD24-细胞表达并非乳腺癌组织特异性,其与CD44表达呈正相关;ABCG2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长;CD24高表达易复发.  相似文献   
76.
77.
白玲  张昶  陈昊 《临床荟萃》2001,16(9):410-411
为了解凋亡调节基因 Bcl- 2、Bax和 Bcl- 2α在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双向调节作用 ,现应用免疫组化 SP法 ,对 5 7例肝细胞癌组织中 Bcl- 2、Bax、Bcl- 2 α的表达进行了观察和分析。1 材料和方法1.1 材料 选用外科手术切除及肝活检诊断为肝细胞癌标本5 7例 ,经 10 %甲醛固定、石蜡包埋、5 μm连续切片 ,分别做 HE和免疫组化染色。鼠抗 Bcl- 2单克隆抗体及鼠抗 Bax单克隆抗体均为 Santa Cruz公司产品 (购自北京中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抗体稀释度为 1∶ 2 0 0和 1∶ 10 0 ;鼠抗 Bcl- 2 α(Ab- 1)单克隆抗体为 Maxim公司…  相似文献   
78.
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的病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对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的光镜及电镜结构观察,揭示门脉高压性胃病的病变特点。方法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39例,并以慢性乙型肝炎并胃病26例及非肝病胃病患者30例作对照。纤维内窥镜下取胃窦和(或)胃体粘膜,10%甲醛固定,5μm切片,常规HE染色,光镜观察。在上述病变中同时选择门脉高压性胃病7例、慢性乙型肝炎组4例及正常胃粘膜2例在胃镜下活检胃窦粘膜,经常规电镜固定、脱水、包埋、制片,电镜观察。统计学方法用χ^2检验。结果 门脉高压性胃病的胃粘膜中光镜可见在炎症基础上粘膜内新生毛细血管网、粘膜内微血管中有透明血栓形成及粘膜下微静脉扩张、扭曲。且粘膜内小灶出血的病例多于对照组(P<0.05),毛细血管数量增加病例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毛细血管充血病例少于对照组(P<0.05)。电镜下可见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细胞突起变钝,吞饮小泡增多,线粒体透亮度增加、变性肿胀、甚至破坏,基底膜增厚,出现“双轨”现象。结论 门脉高压性胃病胃粘膜病变光镜在炎症基础上以粘膜内毛细血管增生、扩张,小灶出血及粘膜下微静脉扩张、扭曲为主要特点,超微结构以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肿胀和基底膜的增厚为特征。  相似文献   
79.
慢性肝病颗粒酶-B及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主要起坏死作用的颗粒酶 B(GrB)与凋亡蛋白在慢性肝病肝细胞的表达及与乙型肝炎病毒抗原表达的关系。方法 :77例慢性肝病患者中 ,慢性肝炎 (CH) 32例 ,肝炎后肝硬化 (LC) 14例 ,原发性肝癌 (HCC)31例 ,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TNF α、TNFR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GrB、Fas、FasL、Bax、Bcl 2、Bcl XL、Bcl 2α及HBsAg、HBcAg在其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GrB在三种慢性肝病肝细胞中表达未见显著性差异 ;促凋亡蛋白Fas、Fasl表达在LC组高于HCC组 (P <0 .0 5、0 .0 1) ,抑凋亡蛋白Bcl 2在LC及HCC组表达明显高于CH组 (P <0 .0 0 1、0 .0 1) ;HBcAg表达在HCC组较LC组显著增多 ,前者 6 1.2 9% ( 19/ 31)、后者 2 8.5 7% ( 4 / 14 ) ,P <0 .0 5。CH组GrB随着表达程度的增强 :( + ) 8例、( ) 3例、( ) 5例炎症组织学活动指数 (HAI)均值逐渐升高 :为 4 .88、5 .34、8.4 0。结论 :促坏死的GrB对慢性肝炎肝脏炎症活动有较明显相关关系。抑凋亡蛋白Bcl 2在肝硬化及肝癌表达较明显 ,在慢性肝病时坏死、凋亡及乙型肝炎病毒抗原三者关系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为研究慢性肝炎时肝细胞凋亡的途径及线粒体在凋亡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对72例慢性肝炎及29例肝炎后肝硬化的活检肝组织进行了各种凋亡蛋白的免疫组化观察;并对其中15例慢性肝炎患者肝细胞凋亡时线粒体的改变进行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肝细胞中促凋亡蛋白(Fas、FasL、Bax)在肝炎组表达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1),但抑凋亡蛋白(Bcl—2、Bcl-XL、Bcl-2α)在肝硬化组的表达强于慢性炎组。对15例慢性肝炎(按肝组织学分类轻度10例、中度1例、重度1例,肝硬化3例)的364个肝细胞超微结构观察,发现40个(11.0%)肝细胞线粒体具有多种损伤,包括线粒体的外膜破裂及内膜和外膜之间的基质溢出于肝细胞胞浆中的现象均清晰可见结论慢性肝炎时有多数线粒体受到损害,线粒体外膜破裂,基质外溢于肝细胞浆,支持近年对凋亡研究的观点,即肝细胞凋亡主要属于内源性凋亡(或称Ⅱ型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