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3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24篇 |
内科学 | 11篇 |
外科学 | 5篇 |
综合类 | 32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药学 | 8篇 |
中国医学 | 20篇 |
肿瘤学 | 2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2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7篇 |
2008年 | 11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3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对长沙市某三所高校在校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医疗保障实行状况及相关内容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以对进一步完善新时期下大学生医疗保障体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2.
乳腺癌中TOPOⅡ、GST-π、雌激素受体、C-erbB-2癌基因的表达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乳腺癌中TOPOⅡ、GST -π、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4 2例术前未行化疗的乳腺癌根治标本雌激素受体 (ER)、C -erbB - 2癌基因、TOPOⅡ、GST -π的表达。结果 14 2例乳腺癌中 ,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GST -π、TOPOⅡ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5 2 1%、81 0 %、6 4 1%、76 8% ;C -erbB - 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与ER表达呈负相关 ;GST -π与C -erB - 2表达和淋巴结转移间呈正相关 ,与ER表达呈负相关 ;TOPOⅡ与C -erbB - 2、ER、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青年组 (<4 0岁 )ER表达率低于老年组 (>6 0岁 ) ,C -erbB - 2表达率高于老年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TOPOⅡ、GST -π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乳腺癌患者若出现GST -π高表达 ,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3.
刘新丽杨聪颖陈昊刘毅王巧张昶刘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2017,(4):257-258
乙醛脱氢酶1(aldehyde dehydrogenase-1,ALDH-1)作为肿瘤干细胞标志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目前关于ALDH-1在雌激素受体(ER)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研究较少,我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分析ALDH—1蛋白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乳腺癌各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及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74.
75.
76.
目的:探讨孤立性髓外浆细胞瘤(SEP)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分析15例SEP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等资料。结果15例SEP患者发病部位:鼻腔和鼻窦各3例,肺、胃、直肠、乳腺、膀胱、睾丸、胸膜、肝脏、皮肤各1例。12例行血清免疫固定电泳:阴性9例,阳性3例。组织形态:正常组织结构破坏,瘤细胞弥漫性分布,高分化肿瘤细胞似正常浆细胞,细胞异型性小;低分化肿瘤细胞似中心母细胞,细胞异型明显,核仁明显,核分裂象易见。免疫表型:瘤细胞表达CD38、MUM1、CD138、CD79α,不表达CD3、CD20、CD30和MPO,κ或λ轻链限制性表达。5例在SEP诊断后5~58个月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结论 SEP具有特征性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高分化者需与反应性浆细胞增生、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等相鉴别,低分化者需与大细胞淋巴瘤、粒细胞肉瘤、低分化癌等相鉴别。 相似文献
77.
78.
目的评价月经前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方法 42例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从月经前7天开始,2组患者均针刺气海、关元、水道、归来、三阴交、地机,每天1次,直至月经来临。治疗组在留针的同时,接受温针灸。对照组只接受针刺。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随访3个月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缓解疼痛和改善痛经症状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综合疗效(63.64%)明显优于对照组(4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寒凝血瘀型痛经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79.
近30年国内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随机对照临床试验选穴及疗程设定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索近30年国内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文献,归纳分析其选穴及疗程设定规律.方法 电子检索1979-2009年<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学术文献总库>、1979-2009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及1989-2009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把逐一阅读检索到的20篇文献,用自制的<文献质量、治疗手段、选穴及疗程信息表>提取相关信息,建立数据库.将收集的相关数据,通过Excel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RCT文献,哮喘分期认识不足,文献质量尚待提高.2.选穴及疗程规律:(1)选穴:肺俞、定喘、丰隆、曲池、足三里是急性发作期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肾俞、肺俞、脾俞是临床缓解期使用频次较高的腧穴.(2)疗程:急性发作期每天针刺1次(83.3%),7~10天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临床缓解期每天针刺1次(33.3%),或隔日针刺1次(33.3%),12~21天1个疗程,治疗1~4个疗程.结论 国内体针治疗支气管哮喘RCT研究质量有待提高.本次研究结果对急性发作期、临床缓解期体针选穴及疗程设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慢性肝病肝损伤时TNF-α、TNFR及Bcl-2家族对肝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8例慢性乙型肝炎、22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Fas、FasL、Bax、Bcl-2、Bcl-α及Bcl-XL的表达,用分子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mRNA、TNF受体(TNFR) 表达的阳性率及表达程度。结果:各种凋亡蛋白在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中的表达无显著差别,但促凋亡因子与抑凋亡因子相比,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P<0.01)。TNF-α、TNFR阳性表达率在肝硬化组为90.9%、95.5%,明显高于慢性肝炎组(P<0.05,P<0.01)。结论:抑制促凋亡因子、阻止肝细胞大量凋亡对防治慢性肝炎重症化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