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4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0篇
肿瘤学   2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51.
目的 观察乳腺癌中TOPOⅡ、GST -π、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14 2例术前未行化疗的乳腺癌根治标本雌激素受体 (ER)、C -erbB - 2癌基因、TOPOⅡ、GST -π的表达。结果  14 2例乳腺癌中 ,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GST -π、TOPOⅡ的阳性表达分别为 5 2 1%、81 0 %、6 4 1%、76 8% ;C -erbB - 2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与ER表达呈负相关 ;GST -π与C -erB - 2表达和淋巴结转移间呈正相关 ,与ER表达呈负相关 ;TOPOⅡ与C -erbB - 2、ER、淋巴结转移均无相关性 ;青年组 (<4 0岁 )ER表达率低于老年组 (>6 0岁 ) ,C -erbB - 2表达率高于老年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C -erbB - 2癌基因、TOPOⅡ、GST -π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乳腺癌患者若出现GST -π高表达 ,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TNF -α和TNF -R在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方法 原位分子杂交法检测了 94例慢性肝病肝组织中TNF -αmRNA、TNF -R1mRNA的表达 ,其中慢性肝炎 2 8例、肝硬化 2 2例、肝癌 4 4例。结果 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组织中TNF -αmRNA阳性率分别为 5 3.6 %、86 .4 %、4 3.2 % ;TNF -R1mRNA阳性率分别为 4 6 .4 %、90 .9%、38.6 %。两者同时阳性分别为慢性肝炎 7例 (2 5 % )、肝硬化 18例 (81.81% )、肝细胞肝癌 11例 (2 5 % ) ;两者同时阴性分别为 9例 (32 .14 % )、1例 (0 .0 5 % )、19例 (4 3.19% )。慢性肝炎与肝硬化TNF -αmRNA阳性率相比 ,P<0 .0 5 ,慢性肝炎与肝硬化TNF -R1mRNA阳性率相比 ,P <0 .0 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肝硬化与肝癌TNF -αmRNA和TNF -R1mRNA阳性率相比 ,P <0 .0 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慢性肝炎与肝癌TNF -αmRNA和TNF -R1mRNA阳性率相比 ,P >0 .0 5 ,差异无显著性。慢性肝炎的活动度越重其表达率越高 ,TNF -αmRNA和TNF -R1mRNA表达强度也强 ,肝硬化组的阳性强度最强 ,肝细胞肝癌组织表达与分化程度关系不密切。结论 TNF -α和TNF -R在肝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对慢性肝炎亦有一定的作用 ;肝细胞肝癌时TNF -αmRNA和TNF -R1mRNA的产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EBV感染与癌基因P53、P21、P16;在食道癌中的表达与意义。方法对60例食道癌病例,用原位杂交法检测EBV的表达.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P21、P16的表达。结果EBV阳性表达率为72%,P53阳性表达率为83%,P2l阳性表达率为65%,Pl6阳性表达率为30%.在EBV阳性病例中P53、P21、P16的阳性病例分别为27、28、5例。结论EBV感染对食道癌的发生有一定的作用;P2l、P16的表达与EBV感染有关;P53、P2Q、P16的表达程度与肿瘤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组织中CK7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50例CIN、40例慢性子宫颈炎组织中CK7的表达情况。结果 CINⅠ、CINⅡ、CINⅢ组CK7阳性率、表达强度与慢性子宫颈炎组相比显著增高(P均0. 01),且随CIN病理分级的增高而递增(P 0. 05)。82. 5%CINⅠ、58. 3%CINⅡ、87. 5%CINⅢ组CK7阳性细胞分别定位于上皮上1/3层、上皮上2/3层、超过上皮上2/3层至全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1)。CK7的表达强度、定位与CIN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P 0. 01)。结论 CK7在CIN组织呈"自上而下"分层表达现象,其表达强度、定位对判断CIN病理分级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5.
目的:从经络学角度探讨肺与大肠及其经脉在病理状态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传统的切诊方法,对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肘膝关节以下的十二经脉及背俞穴进行循经切按,记录异常反应,发现病变经脉及有异常反应的背俞穴。结果:异常经脉以肺经为首,其次为大肠经、脾经,继之为肝经、胃经和三焦经;背俞穴的异常反应主要出现在肺俞,其次为大肠俞、脾俞。结论:根据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经络腧穴切诊的诊察结果,初步说明肺及其经脉和相表里的大肠及其经脉在病理状态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ABCG2 以及CD44+/CD24-细胞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双染技术检测60例乳腺癌、癌旁及30例乳腺增生症组织中CD44+/CD24-细胞的表达并应用单染技术检测ABCG2.结果:ABCG2在乳腺癌、癌旁和增生组织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0%、16.67%和60.00%,乳腺癌及增生组织表达均高于癌旁(P < 0.01);CD44+/CD24- 细胞在3组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00%、3.33%和26.67%;增生组织表达高于乳腺癌及癌旁(P < 0.01).两者表达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有无转移、复发与否、间质有无淋巴反应之间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ABCG2表达与无瘤生存期相关(P < 0.05),CD44+/CD24-细胞表达与无瘤生存期不相关(P > 0.05).ABCG2表达与CD44+/CD24-细胞无相关性 (P > 0.05).结论:ABCG2阴性患者无瘤生存期长;CD44+/CD24-细胞并非只存在于乳腺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57.
患者女,53岁.因常规体检腹部B超发现胰头部占位入院.患者无自觉症状及肿瘤病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CT示胰头部2 cm×2 cm局限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为轻度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58.
最新发现了一种与肿瘤多药耐药机制相关的药物排出泵—三磷酸腺苷结合转运蛋白G超家族成员2(Adenosine triphosphate-binding cassette superfamily G member 2,ABCG2),ABCG2被认为是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的表型,是一种潜在的干细胞分子标志[1]。乳腺癌的肿瘤干细胞为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组织形态、骨髓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者女性,34岁,临床表现为右侧乳腺肿块。镜下瘤细胞呈列兵样排列或弥漫分布,瘤细胞形态大小一致,中等大小,圆形或卵圆形,细胞质少,胞核圆形或卵圆形,核分裂象易见,核仁易见,可见不成熟嗜酸性粒细胞散在分布。免疫组化示瘤细胞MPO、CD34、CD45为阳性,CD20、CD3、CD15、CD79α、Syn、CK、EMA、E-cad均阴性。结论:乳腺原发性粒细胞肉瘤临床较罕见,临床表现不具特征性,易误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浸润性小叶癌等,掌握组织形态和免疫组化特点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