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59篇 |
免费 | 3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4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15篇 |
外科学 | 6篇 |
综合类 | 39篇 |
预防医学 | 6篇 |
药学 | 12篇 |
中国医学 | 22篇 |
肿瘤学 | 2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4篇 |
2020年 | 3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2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7篇 |
2011年 | 17篇 |
2010年 | 20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5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3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6篇 |
1998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Max-VisionTM法检测48例口腔鳞癌组织和正常口腔黏膜中Livin和PCNA蛋白的表达,分析两者间相关性,探讨可能的意义。结果显示口腔鳞癌组织中Livin和PCNA呈高表达,Livin的表达与PCNA呈正相关(rs=0.398,P=0.016)。提示Livin可能与口腔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Livin可能抑制癌细胞凋亡、促进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102.
慢性肝病肝细胞凋亡Fas、FasL、Bax、Bcl-2、Bcl-XL、Bcl-2α等蛋白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肝病时肝细胞凋亡蛋白Fas、FasL、Bax、Bcl-2、BcL-XL、Bcl-2α等的表达与线粒体的改变。方法 慢性肝炎72例、肝炎后肝硬化29例,以上患者肝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促凋亡蛋白Fas、FasL、Bax和抑凋亡蛋白Bcl-2、Bcl-XL、Bcl-2α等的表达,并对其中15例肝组织着重观察了线粒体的超微结构。结果 促凋亡蛋白与抑凋亡蛋白相比,表达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前者最高达94.4%,明显高于后者的最高值61.1%,两组Fas、FasL的表达程度以( )、( )为主,未见差别;但慢性肝炎组Bax( )表达多达16例(22.2%)、肝硬化组未见( )表达者。提示慢性肝炎组有明显的细胞凋亡现象而肝硬化组的凋亡相对不活跃。凋亡肝细胞的线粒体普遍存在明显的改变,包括线粒体嵴的扩张,外膜破裂、基质外漏等。结论 慢性肝炎时肝细胞的凋亡激活途径很可能偏重以线粒体途径为主,但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03.
104.
p63,34βE12在前列腺良恶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63,34βE12在前列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S-P免疫组化法对104例不同的前列腺病变进行p63,34βE12标记,观察它们的表达情况。结果 p63,34βE12在除前列腺癌(35例)以外的3组良性病变的基底细胞均有阳性表达,但p63的阳性表达率高于34βE12;p63在前列腺癌组织中无表达,而34βE12则有假阳性。结论 通过对前列腺不同病变的观察,腺体周围基底细胞是否存在是前列腺良恶性的重要鉴别点。p63,34βE12是基底细胞特异性标记物,而p63更敏感,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首选抗体。如同时选用p63,34βE12则更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Survivin和P27蛋白在前列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和P27与前列腺癌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8例前列腺癌组织和20例前列腺增生组织Survivin和P27蛋白的表达。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中Survivin和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7%(38/48)和47.92%(23/48),前列腺增生组织中Survivin和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O(0/20)和90%(18/20),Survivin和P27蛋白阳性表达率在前列腺癌组织和前列腺增生组织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urvivin和P27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骨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P〈0.05),前列腺癌Survivin和P27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Survivin和P27表达异常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检测Survivin和P27的表达对判断前列腺癌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6.
针刺从肺肠论治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中医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刺支气管哮喘患者的肺和大肠经穴对中医肺、肠症状评分的影响,探讨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进行针灸选穴在治疗肺系疾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针刺1组(肺经穴组)、针刺2组(大肠经穴组)、针刺3组(肺大肠经穴组)及对照组,每组24例。4个组均按需吸入万托林,前3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针刺治疗,针刺1组取中府、尺泽、列缺等,针刺2组取曲池、合谷、天枢等,针刺3组取尺泽、列缺、合谷、天枢等,隔日针刺1次,每周3次,治疗12次为1个疗程,共3个疗程(12周)。采用中医症状量表,观察各组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肺、肠系统症状)评分变化。结果各针刺组肺、肠系统症状总分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组间比较各针刺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5),各针刺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肠系统症状总分的变化有很强的相关性(P<0.01)。结论从肺论治、从肠论治以及肺肠合治均可使哮喘患者的肺系统症状以及大肠系统症状得到改善,且肺、肠症状的改善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7.
109.
目的:探讨小肠卡波西型血管内皮瘤( kaposiform he-mangioendothelioma, KHE)的临床病理学特征、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小肠KHE患儿的临床表现、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以肠梗阻、肠套叠为主要表现,不伴有Kasabach-Merritt综合征。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多结节状或多小叶状排列,向肠壁浸润生长,可见梭形细胞区、毛细血管瘤样结构和特征性的肾小球样结构。免疫表型:肿瘤细胞中CD31、CD34均强阳性, SMA 灶阳性, GLUT1、D2-40、S-100、CKpan、CK5/6、CR、desmin、DOG1和CD117均阴性。结论小肠KHE是一种罕见的中间型血管肿瘤,好发于婴幼儿和儿童,应与婴幼儿毛细血管瘤、丛状血管瘤、卡波西肉瘤、胃肠道间质瘤和梭形细胞血管内皮瘤等鉴别,诊断依靠典型的组织学形态和免疫表型,完整切除是治疗小肠KH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0.
幽门螺杆菌抗原在慢性肝病胃粘膜的表达及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乙型肝炎 (慢肝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 (肝硬化 )伴随胃粘膜病变且有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并不少见 ,目前常用快速尿素酶试验、特殊染色、幽门螺杆菌镜检进行检测 ,本文报告以幽门螺杆菌IgG型抗体对胃粘膜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幽门螺杆菌抗原表达 ,并与上述方法比较 ,进行评价。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受检患者 10 2例 ,其中肝硬化组 4 4例 ,慢肝组 2 8例 ,非肝病慢性胃炎组 (胃炎组 ) 13例、非肝病溃疡病组 (溃疡组 ) 17例。1 2 胃粘膜活检 受检者常规胃镜检查 ,取胃窦小弯距幽门口 2~ 3cm内活体组织 3块 ,一块做快速尿素酶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