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背景:各种椎间融合器(cage)已相继被用于腰椎椎间融合,其力学性能良好,临床效果满意。常规的后路融合要平行置入双枚cage,但有学者提出可以斜向置入单枚cage的方法。 目的:实验设计方案特点在于将膨胀式cage和斜向置入单枚cage的方法相结合,通过人体外的生物力学试验,以得到一种在临床上能满足治疗要求而创伤更小的方法。 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抽样对照实验,于2005-05/2008-05在上海生物力学工程研究所完成。 材料: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采用仿制的以色列Disc-O-Tech公司生产的B-Twin Cage。小牛新鲜腰椎标本自购自备。 方法:用18具小牛腰椎运动功能单位进行生物力学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单枚斜向组及双枚平行组各6个。先测试对照组完整标本力学性能而后分组置入进行力学试验。采用WE-10A液压万能试验机,对标本进行轴向中心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以及扭转刚度试验。 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标本的轴向刚度及扭转刚度结果。 结果:双枚cage置入组比单枚cage置入组的轴向刚度高,但只有轴向中心压缩和后伸运动方向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扭转刚度单枚cage置入组较双枚cage置入组高(P < 0.05)。 结论:经皮穿刺斜入路放置单枚膨胀式椎间融合器进行椎间骨融合从理论上是可行的;置入膨胀式融合器的腰椎功能单元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增强,其楔形形状有一定作用;与经侧后路斜向置入单枚cage相比,经后路平行置入双枚cage的轴向稳定性高,但扭转稳定性低。  相似文献   
62.
文题释义: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软组织增生肥厚或骨质增生,导致椎管或神经根管的容积较正常缩小,压迫从此处通过的脊神经根或者马尾神经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腰椎失稳症:2000年美国骨科医师协会对于腰椎失稳的定义为脊柱在受力时会出现异常活动,无法在受到正常生理负荷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因此导致腰椎间正常的对合关系丧失,从而引发与体位变换、活动有关的一系列临床症状。 膨胀式融合器:是一种前段扁平柱状的可扩张型融合器,通过前端内芯可纵向撑开,膨胀后的楔形结构前端高出后端3.0-4.0 mm,形成“腹侧高背侧低”的结构特性,可维持脊柱正常生理曲度。 背景: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发病人数逐年增高,可引起患者腰腿疼痛、间歇性跛行或者下肢区域性感觉麻木等症状,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尝试各种微创治疗术式,如何进一步减小手术的创伤及并发症,提高微创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临床效果,是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目的:探讨后路双牵开摆动式椎间盘镜下经单侧入路单纯膨胀式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的中长期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自身对照临床试验于2012至2014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进行,采用后路椎间盘镜下单侧椎板小开窗减压并置入双枚膨胀式融合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5例。试验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结果与结论:①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其中单节段者6例,二节段者20例,三节段者9例,共73个椎体间行融合,随访60-85个月,平均(70.17±5.40)个月;②35例患者手术时间35-75 min,平均(53.49±9.13)min,术中出血量50-250 mL,平均(114.86±54.23)mL;③1例术中发生硬脊膜破裂,术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给予补液及止痛治疗3 d后头痛消失。切口愈合不良1例,给予负压封闭引流1周后愈合;④与术前相比,术后1周、6个月、1年、2年及末次随访时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病变椎间隙高度均明显降低。术后6个月复查时31个(42.5%)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25个(34.2%)达到可能融合,17个(23.3%)未融合;术后1年复查时51个(69.9%)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22个(30.1%)达到可能融合;术后2年复查时57个(78.1%)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16个(21.9%)达到可能融合;末次随访复查时62个(84.9%)椎间隙达到坚固融合,11个(15.1%)达到可能融合;⑤末次随访时发现融合器移位1例,因无症状嘱患者定期复查;⑥结果提示,椎间盘镜下单纯膨胀式融合器置入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并失稳症具有较好的中长期疗效,是一种较为可靠的微创术式。 ORCID: 0000-0001-9565-4485(张春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63.
腰椎滑脱症是腰腿痛的原因之一,约占腰腿痛病人的4%~5%。自Kilian报告其临床本质以来,治疗方法很多。解除神经的压迫和固定不稳定的脊椎是目前公认的主要治疗方法。2001年9月以来,我们采用后路椎间盘镜减压及脊柱镜侧前路融合微创手术治疗这一疾病,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4.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效果,但因其椎弓根容积小、个体差异大,与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等组织毗邻等原因使这一内固定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寰枢椎椎弓根置入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目的:探索自主研制的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进行寰枢椎椎弓根双置入的原理,以建立一种精度更高、更为安全且简便易行的新方法。 方法:置入前在头尾侧等分椎弓根的寰枢椎CT剖面图像上,于正中矢状线两侧、椎骨后部弧形骨线上各选取一点,其联线构成一条横线;位于该横线与切过寰枢椎后部最远点的水平线间的正中矢状线构成一条竖线,这样就在寰枢椎椎骨上即体内设置了一条长度已知且相互垂直的横线与竖线。术中在双置入机器手两定位杆尖端间和线配准器上各设定一条相互垂直的横线和竖线,即体外横线和竖线,其长度分别与体内横线和竖线相等。通过X射线侧位透视,将体内和体外的横线与竖线配准,并使两定位杆的尖端紧压寰椎后弓骨面,从而确定寰枢椎椎骨的正中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设定双置入机器手两导针中心轴线间的距离与左右两置入点间的距离相等,且其中心轴线与正中面的夹角与术前测量的椎弓根中心轴线与正中矢状线的夹角相等,实时动态监测下,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沿椎弓根中心轴线准确双侧置入。 结果与结论:应用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行寰枢椎椎弓根双置入,当体内、外的横线及竖线配准及双置入机器手两定位杆的尖端紧密接触弧形骨面时,两导针的尖端只能落在左右椎弓根的置入点上。实时动态监测下,可保证沿寰枢椎左右椎弓根中心轴线准确双置入。  相似文献   
65.
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腰椎弓根标准轴位引导置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腰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具有很好的生物力学效果,是目前脊柱外科常用的技术。各种各样的经椎弓根引导置入方法,包括计算机辅助导航等,均存在一定的失误率,误置会导致严重后果。 目的:采用自主研发的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在椎弓根标准轴位透视引导下置入导针,以期为临床探索一种精准度更高、操作更为简便的经椎弓根穿刺或置入方法。 方法:取6具干燥腰椎体标本(L1~L5),置针前用CT扫描并三维重建后,测量椎弓根中心轴线与椎体自身矢状面的夹角α,以及它与椎体上终板前后缘连线所在平面的夹角β。术中C臂机透视确定腰椎骨标准正位像后,依据α与β角度将其向目标侧椎弓根旋转,进行椎弓根标准轴位投照,遥操作机器人,令导针沿椎弓根近圆环状投影的中心置入。置针后摄椎体侧位像、轴位像观察导针的位置,并行CT扫描测量针道α及β角。 结果与结论:60个椎弓根均成功置入导针,置针后椎体X射线侧位像、轴位像及CT扫描横断面图像显示导针位于椎弓根中心,均未见导针接触或穿破椎弓根骨皮质。提示椎弓根标准轴位投照引导下无框架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置针,是一种精准度高、可靠安全的新方法,操作简便,并能减少或避免射线暴露。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21例腰椎不稳症行椎间盘镜椎管减压,置入膨胀式椎间融合器( B-twin)行椎间融合.结果18例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2.5年,平均1.5年,按Macnab评分:优10例,良5例,可3例;未发现内置物松动、脱出,融合率100%.结论椎间盘镜椎间融合术具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