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张春霖 《中国卫生》2008,(11):45-47
医疗服务的提供之所以需要政府干预,是因为医疗服务的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高度的信息不对称。由于消费者在信息方面的弱势地位,市场机制对医疗服务提供者的约束作用非常有限。解决问题的办法之一是政府亲自“生产”:政府开办公立医疗机构,  相似文献   
42.
随着临床上对椎间盘及椎间盘源性疾病认识的不断提高。腰椎间界面融合技术(cage技术)在手术治疗腰椎不稳及所发生的继发性病变的过程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对椎间融合器的基础与临床作了大量研究。作为评价脊柱内固定器材性能重要手段生物力学试验,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把近年来有关腰椎界面融合技术的生物力学试验结论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3.
背景:寰枢椎椎弓根内固定具有良好的生物力学效果,但凶其椎弓根容积小、个体差异大,与脊髓、椎动脉及神经根等组织毗邻等原因使这一内固定技术的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寰枢椎椎弓根置入精度有待进一步提高。目的:探索自主研制的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进行寰枢椎椎弓根双置入的原理,以建立一种精度更高、更为安全且简便易行的新方法。方法:置入前在头尾侧等分椎弓根的寰枢椎CT剖面图像上,于正中矢状线两侧、椎骨后部弧形骨线l各选取一点,其联线构成一条横线:位于该横线与切过寰枢椎后部最远点的水平线间的正中矢状线构成一条竖线,这样就在寰枢椎椎骨上即体内设置了一条长度已知且相互垂直的横线与竖线。术中在双置入机器手两定位杆尖端间和线配准器上各设定一条相互垂直的横线和竖线,即体外横线和竖线,其长度分别与体内横线和竖线相等。通过X射线侧位透视,将体内和体外的横线与竖线配准,并使两定位杆的尖端紧压寰椎后弓骨面,从而确定寰枢椎椎骨的正中矢状面、冠状面及水平面。设定双黄入机器手两导针中心轴线间的距离与左右两置入点问的距离相等,且其中心轴线与正中面的夹角与术前测量的椎弓根中心轴线与正中矢状线的必角相等,实时动态监测下,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沿椎弓根中心轴线准确双侧置入。结果与结论:应用脊柱导航手术机器人行寰枢椎椎弓根双置入,当体内、外的横线及竖线配准及双置入机器手两定位杆的尖端紧密接触弧形骨面时,两导针的尖端只能落在左右椎弓根的置入点上。实时动态监测下,可保证沿寰枢椎左右椎弓根中一山轴线准确双臂入。  相似文献   
44.
后路椎间盘镜下应用 B-Twin治疗腰椎失稳症6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后路椎间盘镜自1997年研制成功以来,治疗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但对腰椎失稳症患者,内镜下治疗的报道尚不多见.作者在后路椎间盘镜下应用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Twin)治疗腰椎失稳症患者65例,临床疗效满意,现  相似文献   
45.
文题释义: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是机体免疫应答功能的重要细胞成分,是淋巴系统几乎全部免疫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的20%-40%,按其发生迁移、表面分子和功能的不同,主要分成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三大类。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是机体重要的免疫细胞,不仅与抗肿瘤、抗病毒感染和免疫调节有关,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参与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 背景:既往研究认为椎间盘退变的主要原因为遗传、衰老、营养不良和负荷史,免疫系统在椎间盘退变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目的:观察腰椎间盘退变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研究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的关系。 方法:收集76例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患者和5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的血样,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包括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CD3-CD16+CD56+自然杀伤细胞等淋巴细胞亚群的百分率,计算CD4+/CD8+比值。采用Pfirrmann分级标准评估2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和分级,进一步评估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与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审查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9-KY-285),所有受试者都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结果与结论:①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组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②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组CD4+T细胞百分率、自然杀伤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组CD8+T细胞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 < 0.05);③对照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无相关性;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组腰椎间盘退变程度与CD4+ T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自然杀伤细胞百分率成线性正相关(r =0.412,P=0.000;r=0.715,P=0.000;r=0.494,P=0.000),与CD8+ T细胞百分率成线性负相关(r=-0.737,P=0.000);④结果表明,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可能与外周血各淋巴细胞亚群改变有关,且CD4+T细胞增多、自然杀伤细胞增多以及CD4+/CD8+比值增高可能加速腰椎间盘退变。提示,免疫系统改变预示腰椎间盘退变发生的可能,其有望成为腰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防治靶点。 ORCID: 0000-0002-8087-2356(冯阳)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6.
47.
背景:对于跟腱断裂,临床传统修复方法是应用踝周自体肌腱移位修复,自体肌腱取材有限,供区损伤,以牺牲正常的动力和稳定结构为代价;而同种异体肌腱移植具有来源丰富,取材方便,不破坏宿主正常结构,保持其原有生物结构特性等优点。 目的:评价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 方法:2008年8月至 2011年6月收治30例急性、陈旧性跟腱断裂患者,4例陈旧损伤有2-5 cm不等缺损,应用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缺损,移植后短腿石膏固定患肢,4周后拆除石膏行功能锻炼。按Arn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评价临床治疗结果。 结果与结论:住院时间平均12.5 d。移植后25例获得随访,随访1-3年,未见再断裂病例。按Arner-lindholm评定标准,25例中优20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为92%。患者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3 例跟腱与邻近组织粘连, 影响踝关节背伸, 足部蹬力无明显下降。2例考虑排异反应,经对症处理痊愈。1例出现少许皮缘坏死、切口感染,扩创换药,行邻近转移皮瓣覆盖后痊愈。所有患者出院时切口均愈合。结果显示,同种异体肌腱移植修复跟腱断裂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治疗选择。但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48.
背景:各种椎间融合器(cage)已相继被用于腰椎椎间融合,其力学性能良好,临床效果满意.常规的后路融合要平行置入双枚cage,但有学者提出可以斜向置入单枚cage的方法.目的:实验设计方案特点在于将膨胀式cage和斜向置入单枚cage的方法相结合,通过人体外的生物力学试验,以得到一种在临床上能满足治疗要求而创伤更小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抽样对照实验,于2005-05/2008-05在上海生物力学工程研究所完成.材料:可膨胀式椎间融合器采用仿制的以色列Disc-O-Tech公司生产的B-Twin Cage.小牛新鲜腰椎标本自购自备.方法:用18具小牛腰椎运动功能单位进行生物力学试验,分为3组,对照组、单枚斜向组及双枚平行组各6个.先测试对照组完整标本力学性能而后分组置入进行力学试验.采用WE-10A液压万能试验机,对标本进行轴向中心压缩、前屈、后伸、左右侧屈以及扭转刚度试验.主要观察指标:各组标本的轴向刚度及扭转刚度结果.结果:双枚cage置入组比单枚cage置入组的轴向刚度高,但只有轴向中心压缩和后伸运动方向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扭转刚度单枚cage置入组较双枚cage置入组高(P<0.15.结论:经皮穿刺斜入路放置单枚膨胀式椎间融合器进行椎间骨融合从理论上是可行的;置入膨胀式融合器的腰椎功能单元的生物力学稳定性能增强,其楔形形状有一定作用;与经侧后路斜向置入单枚cage相比,经后路平行置入双枚cage的轴向稳定性高,但扭转稳定性低.  相似文献   
49.
<正>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double tractors swing 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technique in multisegment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Methods From December 2006 to November 2009,153 patients with multisegmental lumbar disc herniation were  相似文献   
50.
背景:目前已证实力学刺激可以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但其机制未完全明了。初级纤毛是重要的力学感受器并调控TGF-β1/BMP-2/SMAD等多种信号通路,很可能是骨髓基质干细胞力学调控的重要靶点。目的:探讨流体剪切力对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将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分为对照组、力学刺激组(通过摇床施加流体剪切力学干预)、力学刺激+IFT88沉默组(力学刺激+使用siRNA沉默IFT88表达),干预24 h后,采用qRT-PCR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骨形成蛋白2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SMAD2/3蛋白的表达,初级纤毛免疫荧光染色及形态学分析。结果与结论:剪切力刺激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表达,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激活,提高磷酸化SMAD2/3蛋白表达。siRNA干扰初级纤毛生成后,这一力学反应效应明显减低。骨髓基质干细胞的初级纤毛面积改变比值与转化生长因子β1及骨形成蛋白2基因转录增高比例具有Spearman相关性。结果表明:初级纤毛/鞭毛转运系统介导了流体剪切力反应性的TGF-β1/BMP-2/SMAD信号通路激活,促进骨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