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5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目的探讨重建钢板内固定在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的可行性,并报告初步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7倒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实施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手术减压范围:C3-C7者24例,C3~C6者3例。椎板抬起后,用塑性好、长度合适的重建钢板固定于棘突根部和同位椎侧块,术中不咬除棘突和棘上韧带。结果术中无因为植入钢板而引起神经血管损伤,手术时间延长15—30min,随访6~32个月,术后3个月JOA评分由术前8.7分提高到12.7分,6个月提高到13.6分,6个月以后改善不明显。手术后CT显示椎管扩大满意,门轴骨愈合率96.7%,随访期间2例发生鹅颈畸形,5例出现轴性症状。结论重建钢板开门侧固定有利于门轴侧骨性融合,由于保留了后方的棘突和韧带,术后颈椎的生理弧度和稳定性良好,鹅颈畸形及轴性症状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前路脊柱钢板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根据骨折榷体部住手术选择不同切口,经骨折椎体的前方或侧前方减压、复位、植骨、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本组34例均获得随访,平均25个月,新鲜骨折压缩椎体高度恢复达85%以上,陈旧性骨折压缩椎体高度恢复达80%以上,9例完全截瘫患者,其中肌力及大、小便基本恢复正常4例,占44.4%;扶单拐行走,大便功能恢复、小便功能部分恢复3例,占33.3%;肌力及小便功能无恢复2例,占22.2%。不完全截瘫25例,肌力及大、小便恢复正常19例,占76%;较术前有明显改善6例,占24%。结论对预计常规后路手术不能达到理想治疗目的胸腰段严重压缩骨折采用前路植骨脊柱钢板内固定可在直视下进行充分椎管前减压,避免后路手术为了切除来自硬脊膜前方致压骨块而需要牵拉脊髓,通过足量椎体间植骨能有效矫正椎体后凸畸形,稳定和恢复脊柱正常的生理结构。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内镜下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Twin)椎间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椎管镜(MED)治疗腰椎滑脱症16例(I°滑脱10例,Ⅱ°滑脱6例),均行B-Twin椎间融合。结果本组均在MED下完成,全部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4个月)。据Macnab评分,优9例,良6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3.75%,无一例发生内植物松动,脱落,椎间融合率100%。结论椎管镜下应用B-TWIN治疗腰椎滑脱症具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疗效满意,但B-Twin仅能进行原位融合。  相似文献   
24.
腰椎间盘切除术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腰椎间盘切除术作为治疗本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取得了良好的近中期效果,但常导致术后腰椎不稳,从而使手术远期疗效丧失。本文就腰椎的稳定性以及手术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5.
据统计,行政事业性资产的80%左右是“事业性”资产,即国家投入到事业单位的资产。这部分资产不仅是行政事业性资产的主体,而且与其管理体制的改革具有更为复杂的联系。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如何对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已经成为一个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26.
张春霖 《中国卫生》2008,(12):58-59
医改下一步的路怎么走?有的专家提到发展社区医疗。但从体制上来说,我觉得首先要解决付费机制问题。就是说,服务的成本谁来承担、如何承担?出路是两个,一个是医疗保险,第二是国家财政投入。现在大家都同意医疗保险的不健全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我认为加快医疗保险方面的改革应该是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但是需要认识到一点,如果要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险体制,  相似文献   
27.
单开门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症、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及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1],其将椎板维持于开门状态的方法很多,如粗丝线悬吊法、"锚定法"[2-3]以及"桥式植骨法"[4]等.作者采用钛板双向固定法颈椎管扩大成形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8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下椎间融合治疗腰椎不稳症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对21例腰椎不稳症行椎间盘镜椎管减压.置入膨胀式椎间融合器(B—twin)行椎间融合。结果18例得到随访,时间6个月-2.5年,平均1.5年,按Macnab评分:优10例,良5例,可3例;未发现内置物松动、脱出,融合率100%。结论椎间盘镜椎间融合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B—twin植骨量大,融合率高,是理想的椎间融合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微创颈椎手术患者颈部制动新方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通过研制可充气式组合型多功能体位垫及改良颈托内衬,成立护颈工作坊,规范护士宣教行为。设计并制定微创颈椎手术患者颈部制动新方案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选择2016年8-11月我院收治的63例微创颈椎手术患者使用新型颈部制动方案,并对患者随访1年,评价患者的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分数及疗效评估、视觉模拟量表测定的评分(VAS)、局部舒适度、压疮发生率。结果 63例患者术前JOA评分为(7.90±1.87)分,术后1年随访时提高至(14.00±1.20)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323,P=0.000)。疗效评估:优28例,良31例,可4例;患者VAS评分在术后1年随访为(2.14±1.06)分,与术前(5.07±1.2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689,P=0.000);患者局部舒适度平均为(4.29±0.21)分,颈托佩戴时间平均为(3.05±1.33)d,颈部周围皮肤Ⅰ期压疮发生率32%。结论应用颈部制动新方案,简化了护理工作流程,提高了患者舒适度,降低了皮肤压力性损伤,减轻轴性疼痛及缩短颈托佩戴时间,促进患者颈椎神经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0.
文题释义:颈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颈椎间盘退变的基础上,因轻微外力或无明确诱因导致的颈椎间盘突出而致脊髓和神经根受压的一组病症。 PACS软件:即医学影像的存储和传输系统软件,是放射学、影像医学、数字化图像技术、计算机技术及通信技术的结合,可将医学图像资料转化为计算机数字资料,通过其可使医学图像资料得以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背景: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测量数据是定量评估颈椎间盘退变程度的重要参数,但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测量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测量方法不够理想、测量误差范围不明确等。 目的:探讨PACS软件测量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的精确性,为临床观察研究颈椎间盘退变提供可靠精确的测量方法和依据。 方法:通过PACS软件对已知体积为5.0 mL的生理盐水多次测量得出误差率,参考该误差率,“监控”分析30例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手术前后突出颈椎间盘的体积变化。试验于2019-09-26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伦理学委员会批准,审查编号:2019-KY-274。 结果与结论:①对已知体积的生理盐水测量,发现PACS软件测量的误差率为±5%,提示用PACS软件测量突出颈椎间盘体积是一种精度较高且简便易行的方法;②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缩小吸收率为5%-100%者有70个,吸收比为76.1%(70/92);体积增大有11个,但增大率均未超出5%;③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突出颈椎间盘体积缩小或消失最早为7 d,最长为76个月;④内窥镜下微创颈椎管成形后疗效为优者11例,良15例,可4例,优良率为86.7%。 ORCID: 0000-0001-9565-4485(张春霖)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人工关节;骨植入物;脊柱;骨折;内固定;数字化骨科;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