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5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3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研究低强度脉冲超声(low-intensity pulsed ultrasound,LIPUS)对骨陷窝-骨小管系统(lacunar-canalicular system,LCS)的微观影响。方法:选取骨组织中的3个连续的骨细胞,采用SolidWorks软件建立LCS模型,再将LCS模型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中。在LCS模型顶部进行LIPUS照射,分析不同条件下LCS模型的声场和热场分布。结果:超声照射LCS模型后,距离超声入射面越远,声场声压越小,且模型内部的声压分布具有左右对称性;LCS模型内部的声场声压会随着激励声压的增强而增大;越接近超声聚焦区域,温度等值线越密集。结论:该研究揭示了微观角度下LCS内声场和热场的分布规律,为LIPUS实验和治疗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2.
背景:目前临床治疗长骨骨折的主要手段是石膏或夹板外固定及接骨板或者髓内钉等内固定,同时也可服用加速骨折愈合的药物或者在患处外敷药物。目的:探讨夹板外固定联合散巴布剂对于桡骨骨干骨折的恢复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左侧桡骨完全性骨折模型,分成3组,未干预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夹板固定组用夹板外固定处理,散巴布剂组使用夹板外固定处理并辅助散巴布剂药物外敷(每天换药一次),每组6只。术后2,4,6周,取骨痂位置制备样品,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检测骨痂粗糙度和颗粒度。结果与结论:(1)夹板固定组、散巴布剂组可以明显观察到骨痂的粗糙表面和明显的颗粒结构,这些矿物颗粒附着在胶原纤维上,呈现出鱼鳞状,其中散巴布剂组的胶原结构远远小于夹板固定组;(2)随着愈合时间的增长,骨痂矿物颗粒尺寸逐渐减小,散巴布剂组同期骨矿化颗粒尺寸较夹板固定组小47.5%-69.6%;同时随着愈合时间的推移骨痂粗糙度逐渐降低,散巴布剂组术后2周的骨痂粗糙度较夹板固定组小约69%,术后6周两组骨痂粗糙度趋于近似;(3)结果表明散巴布剂对骨折愈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3.
目的:评价两种不同牙周夹板固定对牙周膜内等效应力的分散以及牙周固定后患牙位移情况.方法:选用1名牙周健康志愿者的CBCT资料,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系统及有限元软件建立41牙不同松动度的有限元模型,对实验牙进行25 N力学加载,斜向舌侧分别与牙轴呈0°、15°和25°.研究不同松动度的患牙经牙周夹板固定后应力分布的变化和患...  相似文献   
74.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均为女性,平均年龄(28.5±5.0)岁,3例无自觉症状.除1例糖类抗原19-9(CA19-9)轻度升高外,其余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均正常.影像学检查均发现占位性病变,均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证实.术后随访5~65个月,无远期并发症,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临床症状不典型,腹部超声检查可以作为此类疾病的筛查方法,增强CT扫描有助于肿瘤的定位和定性,手术完整切除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5.
骨的形态是骨长期适应环境的结果,骨能够按着力学环境需要调整其质量和结构。目前,骨再造理论大体可分成两类,一是位置特定理论(Site-Specifictheroy),二是自优化理论(Selfoptimizaiontheroy)。位置特定理论和自优化理论模型都是在骨代化过程中骨内的每一点适应其力学环境,而不是骨整体结构的优化适应。本文是在当前骨细胞水平的力学感知机理和M.G.Mulender,R.Huskes等人(1994)的骨再造的自我组织控制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了W.M.Pnyten工程上的Selfopt方法,我们提出了带有生理限定应力的自适应生理控制模型,形成了局…  相似文献   
76.
目的总结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的初步经验。方法对我院2006年8月至200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患者在全麻下采用单侧或双侧股动脉入路置入带膜支架行腔内修复术。结果10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采用腔内修复治疗,带膜支架置入顺利,立即DSA7例动脉瘤体消失,Ⅰ型内瘘2例,经支架附着点球囊扩张后内瘘即刻消失。随访3~30个月(平均10个月),2例术后切口淋巴瘘,经换药痊愈。全部患者肢体血运正常。1例发生Ⅱ型内瘘,未经治疗,随访2个月后消失。结论腔内修复术对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恢复快及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7.
目的研究缺损软骨在循环压缩载荷下的棘轮应变行为,探索缺损关节软骨的损伤演化规律。方法取新鲜的成年猪股骨远端关节软骨,对不同缺损深度软骨试样进行不同参数的三角波循环加载。结合非接触式数字图像技术,获得软骨不同层区的棘轮应变。结果随循环加载圈数的增加,软骨各层棘轮应变均表现为先急剧增大,然后缓慢增加并趋于平稳,由浅层到深层棘轮应变逐渐减小。各层区对循环圈数响应不同,浅层在50圈内应变增加较快,中层在100圈内应变增加较快,深层在75圈内应变增加较快。除了中层区域响应有滞后性,浅层、深层的棘轮应变与应力幅值、缺损深度呈正相关,与加载速率呈负相关。结论软骨的棘轮行为受软骨的特殊结构的影响,缺损使软骨各层区的应变增大,易造成损伤加剧。实验结果为组织工程软骨的构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8.
79.
患者,男,54岁,外来务工人员。因持续上腹部疼痛2d入院。2d前在工地劳动时突发上腹部疼痛,后迅速波及全腹.以脐周及右下腹为著,呈阵发性加剧,伴发热、恶心。既往健康。查体:体温38.2℃,脉搏95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10/70mmHg,急性痛苦面容,无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部平坦,呈板状腹,无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压痛,以有下腹为著,反跳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查血白细胞19.6×10^9/L,中性粒细胞0.82,血红蛋白110g/L。腹部X线透视示肠胀气,未见气液平面及膈下游离气体;  相似文献   
80.
目的:调查武警某部2013-2018年军事训练伤发生情况,探讨相应的防治策略。方法:采用实地调研与查看病历相结合的方式,走访医院,汇总因训练伤住院官兵的伤情及恢复情况,收集病历信息包括一般情况(性别、职别、隶属单位等)及训练伤发生情况,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训练伤的类型。结果:(1)获得训练伤病例共计4960例,其中骨损伤1666例(占33.6%),关节损伤1308例(占26.4%),软组织损伤915例(占18.4%),脊柱损伤571例(占11.5%),颅面部损伤215例(占4.3%),其他损伤285例(占5.7%)。(2)2013-2018年住院训练伤4960例,占同期住院官兵例数的37.2%。其中,2015、2017和2018年度的军事训练伤占同期住院官兵的比例显著高于2013、2014和2016年度(P<0.05)。结论:军事训练伤防控形势依然严峻;训练伤类型以骨关节损伤与软组织损伤为主;加强训练过程的科学管控,是减少训练伤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