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1篇
  免费   121篇
  国内免费   11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39篇
妇产科学   27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442篇
内科学   227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科学   146篇
综合类   576篇
预防医学   195篇
眼科学   36篇
药学   225篇
  2篇
中国医学   211篇
肿瘤学   5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8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5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7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08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83篇
  2000年   61篇
  1999年   59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72.
73.
目的比较不同时间服用缬沙坦及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loodpressurevariability,BPV)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法将120例轻一中度高血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日间口服缬沙坦组、夜间口服缬沙坦组、日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以动态血压变异标准差作为血压变异性指标,比较3个月后3种治疗方案对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影响。结果3种治疗方案均能有效降低血压,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控制BPV方面,日间口服缬沙坦组的BPV改善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夜间口服缬沙坦组[收缩压变异性:(11±3)mmHg眠(15±4)nlmHg(1mmHg=0.133kPa),P〈0.05;舒张压变异性:(7±2)mmHgVS.(10±4)mmHg,P〈0.05]和苯磺酸氨氯地平组[收缩压变异性:(10±3)mmHgIJS.(16±3)mmHg,P〈0.05;舒张压变异性:(6±2)mmHgVS.(11±2)mmHg,P〈0.05]的24h动态血压变异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苯磺酸氨氯地平组在改善BPV方面仍优于夜间口服缬沙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日间服药相比,夜间服用缬沙坦能更有效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7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清楚。虽然神经血管压迫导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观点被很多研究者接受,但是也有一些学者不认同此理论,认为血多神经血管关系密切,但不致病;临床上也有一些现象不能用神经血管压迫来解释。也有研究者认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有中枢机制的参与。本文就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发病机制、病因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5.
目的三叉神经痛术后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临床少见,本文报告4例并探讨其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出现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表现、处理方法及随访结果,并探讨发病机制。结果 94例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后发生4例卡马西平戒断综合征。临床表现的特征为停药前服药剂量较大,疗程较长,均表现为精神和行为异常。给予口服卡马西平替代治疗后好转,逐渐减量直至停药未见复发。结论三叉神经痛术后是否出现卡马西平药物戒断综合征有不同观点。我们观察到的主要表现为精神和行为异常,替代治疗并逐渐减药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北京地区2012—2015年沙门菌临床分离株的血清型分布、耐药状况及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耐药基因特征。方法采用最小抑菌浓度法测定北京市肠道门诊分离的677株沙门菌株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244株β-内酰胺酶类耐药菌株进行耐药基因检测。结果677株沙门菌分为68种血清型,其中肠炎沙门菌、鼠伤寒沙门菌和山夫登堡沙门菌位居前3位。沙门菌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耐药率分别为42.54%、40.77%,至少耐3种以上抗菌药物的菌株占57.16%。244株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的沙门菌,携带至少一种ESBLs基因的菌株174株(71.31%),146株bla_(TEM-1)型,30株bla_(OXA-1)型,18株bla_(CTX-M)型(其中7株bla_(CTX-M-15),6株bla_(CTX-M-55)和5株bla_(CTX-M-14));20株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结论该地区沙门菌携带ESBLs耐药基因水平较高,以bla_(TEM-1)为主,同时伴有bla_(OXA-1)和3种bla_(CTX-M)基因亚型,呈现基因多样性。  相似文献   
77.
目的分析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感染病原菌的分布、耐药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89例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培养、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并分析引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并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卒中并发肺部感染与患者年龄、卒中类型、卧床时间、吞咽困难、意识障碍、糖尿病、长期吸烟史和侵入性操作明显相关(P0.05)。急性脑卒中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率为20.1%,肺部感染患者细菌培养阳性率为89.7%,共分离病原菌70株。主要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妥布霉素较敏感;主要革兰阳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完全耐药,对磺胺甲恶唑/甲氧苄啶、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完全敏感。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肺部感染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临床应结合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根据感染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8.
摘 要1例72岁女性患者,因“ 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10年,加重伴间断发热1个月”入院,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双下肢静脉血栓,血小板减少。患者在治疗中需要权衡抗凝药物与促凝药物的应用,在制定方案时利用房颤出血评分系统结合患者临床实际进行出血风险的评估,同时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对患者产生的危害和用缜密的临床思维来评估患者的预后,减少了患者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79.
目的 分析补体C3在脓毒症患儿中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脓毒症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探讨补体C3对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1月—2021年9月湖南省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529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按诊断脓毒症后28 d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471)和死亡组(n=58);按入院诊断脓毒症24h内补体C3的中位数(0.77g/L)分为C3正常组(n=273)和C3降低组(n=256)。比较各组间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差异,分析补体C3对脓毒症患儿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 死亡组补体C3水平较存活组明显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儿童快速序贯器官衰竭评分(pediatric Sequential Organ Failure Assessment,p-SOFA)得分高和补体C3低与脓毒症患儿死亡密切相关(P<0.05)。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p-SOFA与补体C3的联合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为0.852,高于p-SOFA、补体C3单项指标的预测价值(P<0.05)。结论 补体C3可作为脓毒症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综合康复治疗脊柱骨折所致截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0侧脊柱骨折所致截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2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康复组还同时给予手法、运动训练及针灸等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康复疗效评定及体感诱发电位检测。结果 2组患者分别经相应治疗后,康复组患者瘫痪肢体运动功能较治疗前有较大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有明显改善,其Barthel指数积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感诱发电位检查结果亦有一定程度改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康复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对脊柱骨折所致截瘫患者具有显著疗效,可明显促进其患肢运动功能恢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