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9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目的探讨四步强化练功法对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患者术后康复功能的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08年3月共收治臀肌挛缩症患者44例,施行关节镜下臀肌松解治疗,术后早期、系统地实施“四步强化练功法”,并行随访,根据步态、并膝下蹲、交腿试验、弹跳感等进行综合评价疗效。结果44例臀肌挛缩症患者,男15例,女29例,年龄12~39岁,平均21.2岁。双侧发病43例,单侧发病1例,共87侧;平均住院时间6.7d,随访时间3~12个月,平均7.9个月,优41例,良3例,髋关节功能恢复,步态恢复正常。结论四步强化练功法在关节镜下臀肌挛缩松解术的患者康复运用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类似物(RTX)治疗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临床效果。方法:34例OAB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19例用0.5%利多卡因溶液40mL从导尿管注入膀胱,保留3min后全部排出,予以膀胱灌注辣椒辣素类似物(RTX)治疗,对照组15例用1:5000呋喃西林(安慰剂)替代RTX,方法同实验组。观察两组用药前、用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临床症状(每日排尿次数、尿急程度)。结果:治疗前与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的临床症状比较,实验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10/19例(52.6%)有轻度尿道刺激症状或膀胱区不适,均可耐受。对照组无差异(P〈0.05)。结论:RTX单剂量膀胱灌注能安全有效地改善女性OAB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3.
目的 研究移植肾出现急性排斥反应时,受者外周血中白细胞CD40、CD40L分子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将患者分成2组,急性排斥反应组15例,未出现排斥反应组(对照组)41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6例肾移植受者外周血CD40、CD40L在CD4 、CD8 T细胞表面的表达.结果 当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时,受者的外周血CD40、 L分子的表达均增强,排斥组与未排斥组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与CD40、CD40L共刺激通路的活化有十分密切关系,CD40、CD40L分子的表达随急性排斥反应的增加而显著上升.可作为临床上对急性排斥反应的无创性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12月采用后腹腔镜行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对输尿管中上段结石患者28例进行治疗,所有病例术前均经B超、静脉肾孟造影或cT确诊为输尿管中段或上段阳性结石,结石直径15~30mm。结果手术时间50~150rain,平均80rain;出血量20~50ml,平均35ml;2例因结石返回肾盂改经皮肾镜手术,2例术后出现漏尿,延迟拔除引流管,术后14d漏尿结束,拔除引流管。无其他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安全有效,可作为一种治疗输尿管中上段结石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测量踝关节外侧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相关解剖学参数,为临床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26例足部标本,解剖测量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的长度,插入角度,止点宽度及与骨性结构的毗邻关系。结果:标本距腓前韧带平均长度为(20.08±2.16)mm,腓骨侧止点宽为(8.75±1.8)mm,距骨侧止点宽度为(9.26±1.34)mm;影像学测量距腓前韧带的插入角度:足中立位侧位与腓骨长轴成角81°±11°,正位与腓骨长轴成角67°±7°。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距腓前韧带在距骨止点与距骨颈上缘的垂直距离为(12.92±0.93)mm,距腓前韧带腓骨侧止点与腓骨尖的距离为(11.44±0.61)mm。跟腓韧带平均长度为(32.72±9.17)mm,跟骨侧止点宽为(5.08±0.77)mm,腓骨侧止点宽为(4.76±0.62)mm。影像学的韧带插入角度:足中立位侧位上与腓骨长轴成角47°±16°。与外科标志的毗邻关系:跟腓韧带腓骨侧止点与腓骨尖的距离(3.74±0.55)mm;跟腓韧带跟骨侧止点与距下关节面的垂直距离(12.62±2.08)mm。结论:踝关节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长度及止点处宽度较为恒定,跟腓韧带插入角度变异较大。在进行踝关节外侧韧带重建时,需考虑其解剖学特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TNF-α-308位点基因型与膀胱肿瘤的关系. 方法 应用PCR-SSP测定从膀胱肿瘤患者血中提取的DNA样本TNF-α的基因型,探讨其基因型与膀胱肿瘤的关系.结果膀胱肿瘤患者TNF-α-308位点基因型多态性与肿瘤的分级相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期、复发无关. 结论 检测膀胱肿瘤患者的TNF-α基因型为膀胱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7.
背景: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雷公藤甲素具有很好的抗排异、抗肿瘤作用。PG490-88是雷公藤甲素的提取物,能够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和诱导免疫耐受。 目的:探讨雷公藤甲素PG490-88联合环孢素A在大鼠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 方法:改良法建立大鼠肾移植动物模型。40只Wistar大鼠做供体、40只SD大鼠做受体,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4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饮食。雷公藤甲素组给予雷公藤甲素PG490-88 20 mg/(kg•d)灌胃。环孢素A组给予环孢素A 15 mg/(kg•d)灌胃;联合治疗组:PG490-88 20 mg/(kg•d)+环孢素A 15 mg/(kg•d)灌胃。分别检测肾移植后各组1,3,5,7,14 d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和肾移植后大鼠的脾脏淋巴细胞组织中的白细胞介素2活性蛋白表达。 结果与结论:3个治疗组的白细胞介素2活性和白细胞介素2受体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其中,联合治疗组低于雷公藤甲素组和环孢素A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雷公藤甲素PG490-88通过对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影响,来达到免疫抑制作用,不但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而且还能够诱导一定程度的免疫耐受,联合环孢素A效果会更好。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腹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体会和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泌尿系疾病腹腔镜术的治疗效果及恢复情况。结果除1例肾上腺手术中途改行开放手术,余40例均获得成功。本组手术时间约25m in至4h,肾上腺平均手术时间65 m in,肾囊肿平均手术时间35 m in,肾切除平均时间为100 m 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5.5 d。所有手术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骨碎补总黄酮对大鼠腱骨愈合的作用及相关分子机制。方法 :选取10只8周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培养原代跟腱干细胞,取第3代跟腱干细胞用于实验。向大鼠跟腱干细胞中加入不同浓度(0、0.1、1、10 ng/ml)骨碎补总黄酮处理,14 d后分别检测ALP、Runx2、OCN、VEGF、P-S6和P-4E/BP1表达的变化。选取40只8周龄的雄性SD大鼠(体重180~220 g)行大鼠关节外骨隧道-游离肌腱移植造模,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灌胃骨碎补总黄酮(100 mg·kg-1·d-1),对照组灌胃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后3、6周取材进行生物力学检测腱骨愈合强度,组织学切片观察腱骨愈合情况及新生血管数目。结果:不同浓度的骨碎补总黄酮处理后,ALP染色及活性指标检测提示0 ng/ml组(0.55±0.11)、0.1 ng/ml组(0.87±0.08)、1 ng/ml组(1.18±0.11)、10 ng/ml组(1.48±0.10),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培养14 d后提取细胞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提示,随着骨碎补总黄酮浓度的增加,mTOR下游标记蛋白P-S6蛋白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P-4E/BP1蛋白表达量逐渐减少(P0.05),成骨相关蛋白Runx2、OCN,VEGF表达量逐渐增加(P0.05)。生物力学检测显示术后3周时,对照组(0.51±0.02)N/mm和实验组(0.78±0.05)N/mm力学强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6周时实验组(1.36±0.09)N/mm的力学强度明显高于对照组(1.01±0.08)N/mm(P0.05)。组织学结果显示实验组3周和6周时腱骨界面细胞成熟程度更高,Sharpey纤维生长更加密集,间质钙化程度更高,新骨和血管发生明显增多。结论:骨碎补总黄酮可以通过激活mTOR信号通路,促进肌腱干细胞的成骨分化,在活体可以加快腱骨愈合速度,提高腱骨愈合质量。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股骨内髁软骨波纹征诊断膝内侧半月板纵形撕裂损伤的特异性。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6月,对56例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镜下探查股骨内髁软骨是否存在波纹征,明确半月板损伤类型;同时行半月板修复及韧带重建术。男35例,女21例;年龄12~38岁,平均22.2岁。致伤原因:运动伤40例,摔伤10例,交通事故伤6例。左膝22例,右膝34例。病程10~40 d,平均20.2 d。单纯内侧半月板损伤15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38例,后交叉韧带损伤2例,髌骨脱位1例。结果关节镜下探查示患者股骨内髁软骨均出现波纹征,其中轻度23例、中度28例、重度5例;内侧半月板损伤均为纵形撕裂损伤。结论关节镜下发现股骨内髁波纹征提示可能存在内侧半月板纵形撕裂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