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FOLFOX4方案(奥沙利铂、氟尿嘧啶和甲酰四氢叶酸钙)联合放疗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对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96例评估为T3-5N0M0和T1-3N1M0低位直肠癌(均靠病理确诊为直肠腺癌)的临床资料,其中A组:48例患者术前接受4个疗程的化疗(按FOLFOX4方案实施),从第2个疗程的第1d开始同步放疗,放化疗结束后4~6周行手术治疗;B组:48例患者术前未接受新辅助治疗。结果A组中有38例运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获得保肛,3例中转采用低位前切除术,2例行姑息性手术,余5例不能保肛而采用Miles术式,B组中有21例运用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得到保肛,4例中转低位前切除术,4例采用姑息性手术,余19例保肛困难采用Miles术式。结论低位直肠癌病人在术前实施FOLFOX4方案化疗联合放疗获得保肛率较未接受放化疗者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2.
切口感染是胃肠道手术常见的并发症,容易导致病人切口裂开而需再次手术及全身感染、住院时间延长等,不仅增加了病人经济和身体负担,同时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根源之一.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是外科医生需要重视的问题.胃肠道手术属于污染手术,部分患者甚至污染较重,相对而言,较其它部位手术及器官手术感染的机会增加,切口感染尤其常见.因此,有必要对胃肠道手术导致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降低手术部位感染(surgicalsite infection,SSI)发生率,为临床提供依据.手术  相似文献   
83.
目的:对寰椎进行剖面解剖和三维CT测量.为临床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解剖学和三维CT参数.方法:采用游标卡尺和量们器测量30例60侧C1湿骨剖面标本,采用GE LightSpeed 16 Pro螺旋CT操作软件(ADW4.2)测量30例60侧30~50岁正常人的C1-三维CT图片结果:剖面解剖学和3D-CT的测量结果分别为:寰椎侧块宽度为(10.42±1.50)mm、(10.1±1.4)mm;侧块长度为(21.33±1.06)mm、(21.5±1.3)mm;侧块高度为(10.22±0.80)mm、(10.3±1.1)mm;椎弓根中点至侧块前缘的距离为(27.98±1.32)mm、(27.8±1.2)mm;中线至寰椎椎管外缘的距离为(13.81±1.36)mm、(14.5±1.1)mm;中线至寰椎椎弓根中点的距离为(18.02±1.64)mm、(18.6±1.1)mm;中线至寰椎横突孔内壁的距离为(22.06±1.90)mm、(22.1±1.7)mm;椎管外缘至横突孔内肇的距离为(8.22±1.62)mm、(7.6±1.4)mm;寰椎后弓最薄处的宽度为(9.60±1.44)mm、(9.7±1.3)mm;高度为(4.60±0.11)mm、(4.4±0.8)mm.其中17侧(18侧)的寰椎后弓最薄处高度<4 mm.占28.3%(30%);寰椎侧块角为(24.6±1.1)°、(24.8±1.5)°两者的符个参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剖面解剖学和三维CT的寰椎测量一致,均可为骨科医师提供寰椎椎弓根螺钉技术的可行性、进针点、进针方向和进针深度,但三维CT可提供具体、个体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84.
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因素及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7月因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接受腰椎融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观察手术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并分析术前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与否、融合位置、融合范围、性别对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同时分析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符合标准的病例共147例,随访时间30±10个月(18~84个月),其中20例(13.6%)患者发生了邻近节段退变,而且都发生在头侧邻近节段.如果邻近节段椎间盘术前存在退变,则术后出现ASD的机率将会显著增加(χ2=6.272,P=0.012).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前邻近节段椎间盘存在退变是术后出现ASD的危险因素(P=0.046),而性别、年龄、融合位置及融合范围不是ASD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 如果邻近节段椎间盘术前存在退变,则术后邻近节段发生ASD的机率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腹腔镜Roux-en-Y胃旁路术(LRYGB)治疗非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普外科行LRYGB的28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体质量指数(BMI)将患者分为非肥胖组(BMI≤27.5 kg/m2)11例和肥胖组(BMI>27.5 kg/m2)17例。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3、6、9、12个月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空腹胰岛素(FIns)的变化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42、0.871,P=0.526、0.392),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BMI、FPG、HbA1c、FCp、FIns随着时间的推移均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且明显低于术前水平(P<0.05)。非肥胖组患者BMI在各时间点均低于肥胖组患者(P<0.05),术后12个月时非肥胖组的FCp水平显著低于肥胖组(t=0.711,P<0.05)。非肥胖组和肥胖组术后1年T2DM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2.7%(8/11)和82.4%(14/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8,P=0.544)。 结论LRYGB能明显降低非肥胖型T2DM患者的体质量,并改善糖代谢情况,且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86.
背景:颈椎骨关节炎是使颈椎发生障碍的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研究相对较少.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症状性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方法:抽取广州地区具有当地正式户口的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颈椎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有症状者进行X射线投照,摄取颈椎正侧位片.颈椎骨关节炎的最终诊断为最严重节段有颈椎骨关节炎临床症状合并影像学Kellgren & Lawrence 分级II级及以上者.结果与结论:共分析1 342名40岁以上人群资料,症状性颈椎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23.2%,女性多于男性(30.2% vs.15.5%,P<0.001).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0.001);颈5~6节段骨关节炎患病率为21.0%,明显高于周围节段;城市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P<0.001).调查结果说明广州地区症状性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手术操作技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顺利,无1例中转,无肠漏、肠梗阻、腹腔感染等严重术后并发症,随访2~32月,无局部复发,无戳孔/切口种植。结论只要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掌握手术操作技巧,腹腔镜左半结肠切除术是一种安全的、更符合肿瘤根治原则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8.
为了探讨D-二聚体在急性脑梗塞时的变化及溶栓治疗前后的变化,我们对6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用巴曲酶治疗前后血浆D-2聚体进行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62例中男50例、女12例;年龄52~78岁(平均62.4岁);符合中华神经科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并均经CT或MRI证实。正常对照组42例,男30例、女12例;年龄48~76岁(平均59.2岁)。二、治疗方法:巴曲酶治疗首次用10BU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以后隔日用5Bu加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连用3次为一疗程,每次滴注时间…  相似文献   
89.
类风湿关节炎滑膜CD68阳性细胞筛选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CD68作为细胞标志筛选类风湿关节炎和正常滑膜组织中的滑膜巨噬细胞CD68^+细胞,并观察筛选后细胞的活性及特性。方法:滑膜组织来源于2003-02/2004-03南方大学南方医院脊柱骨病科收治的12例住院患者。类风湿关节炎组6例源自全膝关节置换术或经关节镜滑膜切除术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正常滑膜组6例来自无关节炎病史的半月板损伤患者,均经病理诊断证实。从滑膜组织中分离滑膜细胞,免疫磁珠法筛选滑膜CD68^+和CD68^-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筛选效能;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类风湿关节炎组和正常滑膜组筛选前后滑膜CD68^+细胞所占比例;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筛选后细胞体外培养增殖活性。结果:所获12例滑膜组织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滑膜细胞分离后观察:滑膜细胞24h后贴壁生长,滑膜巨噬样细胞在类风湿关节组的比例较正常滑膜组高。②筛选后滑膜细胞的观察结果:免疫磁珠法筛选的CD68^+和CD68^-细胞均在2h内开始贴壁,24h后CD68^-细胞呈极向排列生长,贴壁能力强于CD68^+细胞。筛选后的滑膜CD68^+细胞与磁珠结合在一起,具有巨噬样细胞形态,胞周可有突起,分裂增殖较慢,但在体外能传数代;CD68^-细胞未与磁珠结合,表现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形态,细胞分裂增殖迅速。③CD68^+细胞的纯度分析:经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纯度为93.6%,主峰右移,细胞平均体积增大。滑膜CD68^-细胞不能被FITC标记。④滑膜细胞CD68的表达观察:筛选后CD68^+细胞均为棕黄色。细胞核大、较疏松,细周有突起。CD68^-细胞基本为成纤维样细胞,胞浆未被黄染,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卵圆形,核仁明显。⑤两组滑膜细胞体外增殖速度:在体外均有不同程度增殖活性。类风湿关节炎和正常滑膜CD68^-细胞增殖速度快于同一组织来源滑膜CD68^+细胞的增殖速度[(0.680&;#177;0.047),(0.236&;#177;0.014);(0.605&;#177;0.031),(0.195&;#177;0.019);τ=21.989,P&;lt;0.05]。类风湿关节炎滑膜CD68^+细胞增殖速度快于正常滑膜CD68^+细胞的增殖速度[(0.236&;#177;0.014),(0.195&;#177;0.019);τ=4.149,P&;lt;0.05]。结论:CD68可作为一种标志来筛得滑膜细胞中的巨噬细胞和其他滑膜细胞,筛选后滑膜细胞均具有良好增殖活性。CD68^+细胞具有典型巨嗜样细胞形态,CD68^-细胞主要为成纤维样细胞,两种细胞区分程度好有助于临床对疾病活动期和严重程度判断。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急性脑卒中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新疆地区急性脑卒中779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非急性脑卒中726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脑卒中登记方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病例组与对照组logistic回归显示:性别(P=0.028,OR=1.384),年龄(P=0.010,OR=1.014),族别(P=0.014,OR=1.346),饮酒(P〈0.001,OR=2.739),脑卒中家族史(P〈0.001,OR=0.374),糖尿病病史(P〈0.001,OR=2.093),高血压病病史(P〈0.001,OR=5.713),高脂血症(P=0.009,OR=0.656)均与急性脑卒中相关。(2)维吾尔族与汉族急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比较:779例急性脑卒中,其在男女性别比例上无显著性差异。维吾尔族相比汉族脑卒中患者,其在吸烟、饮酒及糖尿病病史的比例要低于汉族(P〈0.05),而患高血压病病史的比例高于汉族(P〈0.05)。结论性别、年龄、民族、饮酒、糖尿病病史、高血压病病史是新疆地区急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