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4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26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李清  张忠民 《贵州医药》2015,(2):146-148
在外科急腹症中,阑尾炎是常见疾病之一,亦是临床上最常见的腹腔感染性疾病,其中急性发作多见,临床上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体温上升、恶心与呕吐,以及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等。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阑尾炎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手术后的常见并发症为切口感染,不但增加了患者痛苦与住院时间,还增加了患者的住院费用,这往往也成为了医疗纠纷的隐患。所以通过对贵州省人民医院近一年来阑尾炎行开腹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相似文献   
52.
手足口病(HFMO)是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发生在5岁以下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以手足、口腔、肛周等部位黏膜的皮疹、疱疹、溃疡为特征[1].根据有关报道,引起该病的病毒有20多种,其中柯萨奇病毒CAV16和肠道病毒EV71型最为常见.本病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和疫苗,对于已患普通型手足口病患者主要采用对症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主要采用大量丙种球蛋白及激素的治疗,但是对于预防手足口病目前中医尚属空白."不治已病治未病"一直是中医的特色之一.笔者正是依据上述现状基于在手足口病流行期利用新疆复方一枝蒿颗粒,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手足口病行业专项这个平台上,对当地幼儿园整建制班级及散居儿童进行了小样本干预性预防手足口病临床试验工作,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3.
背景:颈椎骨关节炎是使颈椎发生障碍的疾病,严重影响中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目前国内研究相对较少。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中老年人症状性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 方法:抽取广州地区具有当地正式户口的40岁及以上居民进行颈椎骨关节炎的流行病学问卷调查。对有症状者进行X射线投照,摄取颈椎正侧位片。颈椎骨关节炎的最终诊断为最严重节段有颈椎骨关节炎临床症状合并影像学Kellgren & Lawrence分级Ⅱ级及以上者。 结果与结论:共分析1 342名40岁以上人群资料,症状性颈椎骨关节炎总患病率为23.2%,女性多于男性(30.2% vs. 15.5%,P < 0.001)。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P < 0.001);颈5~6节段骨关节炎患病率为21.0%,明显高于周围节段;城市地区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地区(P < 0.001)。调查结果说明广州地区症状性颈椎骨关节炎患病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4.
动力内固定系统预防腰椎融合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在头侧邻近节段加载动力内固定是否有助于降低刚性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的退变。方法筛选2002年1月-2007年7月因腰腿痛(腰椎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及腰椎滑脱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腰椎内固定手术的101名患者。分为A组和B组,A组为单纯刚性内固定(72名),B组为在刚性内固定的头侧邻近节段加载动力内固定(29名)。比较2种手术术后邻近节度退变的发生率、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结果 A组中有15例患者(20.83%)发生了邻近节段退变,B组中有1例(3.45%)发生了邻近节段退变,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只有最佳恢复期内B组比A组得到了更好的ODI及VAS评分结果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至末次随访期时2组的ODI及VAS评分之间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刚性内固定的头侧邻近节段加载动力内固定确实能有效地预防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但是其并不能显著地提高远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55.
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国内已有报道。现报道我院神经内科及内分泌科2003年1月~2008年12月间收治的糖尿病性颅神经病变住院患者21例,结合文献就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等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 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基因修饰的嗅鞘细胞(OECs)移植联合轴突生长抑制蛋白抗体(IN-1)局部持续注射对大鼠急性横断性脊髓损伤(SCI)的修复作用.方法 构建载有GDNF基因的慢病毒(Lentivirus)载体并体外转染OECs,Western Blot检测GDNF的表达.用50只成年雌性SD大鼠建立胸脊髓全横断损伤模型,随机分为A(对照组)、B(IN-1微泵注射组)、C(OECs组)、D(GDNF-OECs组)和E(GDNF-OECs+IN-1组)5组各10只.应用神经丝蛋白200(NF200)单抗免疫组化、生物素化的葡聚糖胺(BDA),顺行神经追踪对SCI区神经纤维再生进行形态学观察.采用BBB评分评估大鼠后肢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共有13只大鼠死亡.术后8周可观察到Hoechst标记的OECs在体内存活并在脊髓内迁移;E组和D组可见SCI区杂乱无序的再生轴突,有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C组可见少量无序的再生轴突,可疑连续性神经纤维通过损伤区;B组和A组脊髓残端萎缩,未见轴突再生.A、B、C、D和E组后肢功能运动平均BBB评分分别为7.70±0.24、7.89±0.15、10.50±0.25、11.43±0.23和12.81±0.40.结论 GDNF-OECs移植联合IN-1抗体注射可有效促进损伤脊髓神经轴突的存活、再生,促进损伤脊髓的修复.  相似文献   
57.
患者男,60岁,因腹痛腹胀,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8 h入院.患者于饱餐后活动2 h突发右中腹持续性绞痛,伴有腹胀,呕吐少量咖啡色液体.  相似文献   
58.
目的:研究嗅鞘细胞(olfactory ensheathing cells,OECs)体外诱导神经干细胞(neuron stell cells,NSCs)分化的作用.方法:分别从3月龄SD大鼠的嗅球和新牛SD大鼠的海马中分离OECs及NSCs.进行体外分离、培养及免疫荧光鉴定.构建OECs与NSCs共培养体系,分为3组,纯化培养的OECs+NSCs组,末纯化培养的OECs+NSCs组,单纯NSCs组.共培养后4、8、12d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免疫荧光鉴定,统计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百分率.结果:经P75和S100双重免疫荧光鉴定所培养的细胞为OECs,经巢蛋白抗体(Nestin)免疫荧光鉴定所培养的细胞为NSCs.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被特异件烯醇化酶一异硫氰酸荧光素(NSE-FITC)荧光标记的神经元大多为多极神经元,少部分为双极神经元或假单极神经元,带有较长的轴突.在各时时间点,共培养组中可见到多个神经元聚集生长,神经元数目明显多于单纯NSCs培养组,而共培养组之间无明显差别.共培养后12d,共培养组中NSCs分化为神经元的百分率大约为23%,而单纯NSCs培养组约为4%.在各时间点,共培养组神经元的转化率与单纯NSCs培养组神经元的转化率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01),而共培养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ECs在体外能够有效诱导NSCs向神经元转化.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对比椎间融合器(Cage)和椎间植骨对重度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探讨Cage在治疗重度腰椎滑脱中的作用.方法 本组病例男24例,女18例,年龄17~68岁.按Meyerding分类:Ⅲ度26例,Ⅳ度16例.根据椎间植入材料分为Cage组(25例)和骨组织组(17例).检测指标:椎间隙高度、腰骶段-骨盆参数、假关节发生率和Stauffer-Coventry下腰椎疗效评定标准对两组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25例植入Cage者,18例达到解剖复位,6例复位至Ⅰ度;1例复位至Ⅱ度,无螺钉断裂及假关节形成;1例Cage位置欠佳,无手术后神经根性疼痛.17例植入骨组织者,8例达到解剖复位,6例复位至Ⅰ度,3例从Ⅳ度复位至Ⅱ度,2例植骨块部分脱落至椎管,2例螺钉断裂,1例假关节形成,3例有短暂神经根性疼痛.两组在手术后椎间隙和椎间孔高度均比术前显著增高(P<0.01).植入骨组织者术后2年丢失高度显著高于Cage组.植入Cage者,骶骨倾斜角、骨盆倾斜角和骨盆入射指数均比术前显著降低,手术后随访角度丢失较小;而植入骨组织者,手术后上述指标与植入Cage者具有显著差异,手术后随访角度丢失较多.结论 椎体间融合器更有利于手术后维持复位状态、改善腰骶段一骨盆参数及恢复椎间隙高度.  相似文献   
60.
胃肠道间质瘤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杨  石承先  张忠民 《贵州医药》2010,34(8):720-721
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GIST)是消化道最常见的间叶源性肿瘤,以往多被误诊为平滑肌瘤或平滑肌肉瘤。1983年Mazur和Clark首先提出GIST概念,认为其起源与胃肠道肌层的Cajal细胞有关。近年来对该病认识逐渐深入,普遍认为GIST是发生于胃肠道、肿瘤细胞呈梭形、上皮样或多形性并表达具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生长因子受体KIT蛋白的间质性肿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