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1篇 |
免费 | 7篇 |
国内免费 | 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3篇 |
临床医学 | 10篇 |
内科学 | 9篇 |
特种医学 | 11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20篇 |
预防医学 | 15篇 |
药学 | 45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2篇 |
2013年 | 1篇 |
2012年 | 2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2年 | 6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7年 | 4篇 |
1995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2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2篇 |
1979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6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51.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克隆胚胎鼠的GDNF基因,构建pCDNA3-GDNF-GFP质粒,注射于大鼠脑出血部位。选用成年SD大鼠制备脑出血模型,共分9组,每组20只,假手术Ⅰ组,脑出血Ⅰ组,干预Ⅰ组观察大鼠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Na,K离子浓度的变化;假手术Ⅱ组,脑出血Ⅱ组,干预Ⅱ组观察++血脑屏障的改变;假手术Ⅲ组,脑出血Ⅲ组,干预Ⅲ组观察组织形态学和GDNF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出血组和干预组相比,神经缺损评分在出血后24h为8.53±1.44和8.34±1.28(P>0.05),72h,7d,14d为7.58±1.08,5.46±0.74,3.06±0.43和4.21±0.76,3.25±0.52,1.92±0.26(P<0.01)。72h,7d时脑组织含水量为(84.26±0.64)%,(80.38±0.86)%和(78.26±0.42)%,(77.51±0.33)%(P<0.01)。72h,7d时Na,K++离子浓度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干预组坏死体积较出血组减小,GDNF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GDNF能改善出血大鼠行为学,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增加脑组织抗损伤能力,有一定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52.
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及治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CT对3.0c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86例孤立性肺结节采用高分辨率CT(HRCT)扫描及配合增强扫描与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对经临床病理及随访证实的102例直径3.0cm以下周围型小肺癌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恶性结节发生、发展规律,结节本身密度、增强形式、与正常肺组织之间的关系等情况。结果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分叶征、毛刺征及胸膜凹陷征出现率较高。结论HRCT扫描及配合增强扫描与MSCT扫描对诊断早期周围型小肺癌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53.
目的 考察乳腺不同组织经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检查中的血流灌注相关参数,分析其在评估乳腺癌微血管生成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98例成年女性单侧乳腺实质性肿瘤首诊患者,均经病理学检查结果确诊,其中乳腺癌70例(72个病灶),乳腺良性实质病变28例(65个病... 相似文献
54.
55.
空军地面保障人员心理健康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空军地面保障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官兵心理保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问卷(16PF)对427名空军地面保障人员进行测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官兵个人生活背景、家庭状况、部队环境及人际关系等4个方面的23个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SCL-90阳性筛查总分异常者占15.6%,因子分大于等于2的平均发生率为13.3%,神经症发生率1.6%。SCL-90总均分与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及24个相关因素的逐步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有15项,分别为稳定性、与战友的关系、忧虑性、苦恼时能否找到倾诉对象、有否苦恼、自律性、父母婚姻状况、父母健康状况、敢为性、军龄、家里是否有大事发生、与领导的关系、本人身体状况和家庭经济状况等。15个变量能联合预测SCL-90总均分45.6%的变异量。结论 部队心理卫生工作应着重提高官兵的心理适应能力,指导官兵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官兵独立意识和果断的心理品质,开发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56.
磷霉素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重新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霉素(Fosfomycin,Phosphonomycin)于1969年被发现,目前已可人工合成。国内于1972年试制成功,而于1979年进行较大规模的临床试用。本品的分子量小,其化学结构式如下: 相似文献
57.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Ⅰ)——硫脒头孢菌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硫脒头孢菌素在7例健康受试者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以及合用丙磺舒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分析。 静脉注射后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开放型二室模型;但肌内注射时可以简化为开放型单室模型。 合用丙磺舒对硫脒头孢菌素药代动力学过程的影响比较复杂。对计算的主要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后认为:丙磺舒能够抑制硫脒头孢菌素的经尿排泄,表现在尿药排泄量减少,血药峰浓度及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总面积增加。对合用丙磺舒的临床意义也进行了讨论。 与常用头孢菌素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进行了讨论比较。 相似文献
58.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库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与临床病理特征、肠道菌群的关系,探讨其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是否与肠道菌群失衡有关。方法收集公共基因芯片(GEO)数据库中3个结直肠癌数据集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选择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2021年5月至11月88例结直肠癌患者,检测其血清标本中HMGB-1的表达,并以最佳截断值为界将标本分为HMGB-1H组和HMGB-1L组,从两组中各选取10例患者粪便进行16S rDNA序列测序。结果ROC曲线显示,数据库中HMGB-1水平预测结直肠癌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583,HMGB-1的最佳截断值为10.24 ng/ml。与HMGB-1L相比,HMGB-1H的患者TNM分期较晚,总生存期短,易复发和转移(P<0.05),且高HMGB-1水平及和TNM分期是结直肠癌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两组患者的16S rDNA测序结果提示HMGB-1H组与HMGB-1L组的菌群组成有一定的相似性;两两比较,在门水平,HMGB-1H组主要以厚壁菌门为主,而HMGB-1L组主要以变形杆菌门为主。在属水平,HMGB-1L发现普罗威登斯菌属富集。Tax4Fun功能预测显示,两者差异菌群的功能富集多集于DNA损伤修复功能,糖酵解、氨基酸代谢等。结论HMGB-1的升高与结直肠癌的预后差密切相关。HMGB-1的升高可能导致普罗威登斯菌属的减少而影响结直肠癌的预后,机制与结直肠癌的癌细胞DNA损伤修复及其代谢等有关。 相似文献
59.
张贤雨马欢席强张志林 《中国免疫学杂志》2023,(7):1457-1462
目的:探索pH敏感型纳米颗粒(DGNPs)是否可以实现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和免疫细胞因子GM-CSF的共递送,并在肿瘤局部释放药物,实现对宫颈癌的协同抗肿瘤效应。方法: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Dox纳米粒,然后用无溶剂包埋方法负载GM-CSF。电镜观测纳米颗粒DGNPs形态;HPLC检测Dox从DGNPs中的释放,ELISA检测GM-CSF从DGNPs中的释放;使用活体成像技术观测DGNPs在荷瘤小鼠体内的生物分布;利用小鼠移植瘤模型检测DGNPs的体内抑瘤活性;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D4+和CD8+T细胞的肿瘤浸润情况;Western blot检测肿瘤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制备DGNPs,电镜观测其具有均匀的纳米颗粒形态;DGNPpH在pH=6.5时Dox的释放量明显高于pH=7.4时的释放量,但pH对DGNPpH和DGNPnon释放GM-CSF无明显影响;活体成像显示DGNPpH显著聚集于肿瘤组织;小鼠移植瘤模型显示,相较于回输DGNPnon组及Dox与GM-CSF联合回输组,DGNPpH抑制肿瘤生长的能力更强(P<0.01),且CD4+和CD8+T细胞的浸润增强(P<0.0001),肿瘤组织中c-caspase-3表达增强(P<0.0001)。结论:DGNPpH可以方便地实现Dox和GM-CSF的共递送,在宫颈癌肿瘤组织中有效富集,并展现出显著的抑制肿瘤生长及增强抗肿瘤免疫反应能力。因此,DGNPpH有可能在今后发展成为一种针对宫颈癌的可靠的免疫化疗策略。 相似文献
60.
穿心莲内酯化合物抗感染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穿心莲系爵床科穿心莲属(Andrograp-his Paniculata Nees.)植物的全草,民间主要用作清热解毒药,曾广泛地用以治疗多种感染性疾病。目前已提出其“抗菌有效成份”(1)——穿心莲的4种内酯化合物,即穿心莲内酯(A)、穿心莲新甙(B)、脱氧穿心莲内酯(C)和脱水穿心莲内酯(D)。通过磺化、加成和开环等工艺过程,已制得十余种水溶性穿心莲内酯注射剂。上海市穿心莲协作组曾用穿心莲内酯的磺化注射剂(下简称AS)治疗各种肺部感染,获得了满意疗效。为了探讨其抗感染原理,我室进行了多种实验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