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6篇
内科学   12篇
皮肤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7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 毫秒
91.
【目的】 研究黄芪的主要有效成分黄芪甲苷和三七的主要有效成分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配伍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能量代谢的影响。 【方法】 C57BL/6小鼠随机分组,连续给药3 d,末次给药1 h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20 min,再灌注24 h。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脑组织中ATP、ADP、AMP含量,计算总腺嘌呤核苷酸(TAN)、能荷(EC)值; RT-PCR法测定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3) mRNA表达,蛋白质印迹法测定脑组织磷酸化的单磷酸腺苷激活的蛋白激酶α1/2 (p-AMPK α1/2)、GLUT3蛋白表达。 【结果】 (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人参皂苷Rb1、三七皂苷R1可显著增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ATP、ADP、AMP含量,提高TAN值;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及四种有效成分配伍均可显著提高脑组织ATP、ADP、AMP含量及TAN、EC值,且两种有效成分配伍的效应强于各有效成分单用,四种有效成分配伍的效应强于各有效成分单用及大部分两有效成分配伍。(2)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四种有效成分配伍组、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g1及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能显著增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p-AMPK α1/2蛋白表达,且四种有效成分配伍,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三七皂苷R1配伍升高p-AMPK α1/2的效应分别高于各有效成分单用,四种有效成分配伍组的效应高于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组。(3)脑缺血再灌注后,各药物均能提高脑组织GLUT3基因和蛋白表达,且黄芪甲苷与人参皂苷Rg1和三七皂苷R1两药或四种有效成分配伍增强GLUT3表达的效应大于各有效成分单用;四种有效成分配伍上调GLUT3 mRNA表达的效应大于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配伍,上调GLUT3蛋白表达的效应大于黄芪甲苷+人参皂苷Rb1及黄芪甲苷+三七皂苷R1。 【结论】 黄芪和三七的四种主要有效成分配伍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能量代谢的改善具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上调脑组织AMPK磷酸化水平,增强脑组织GLUT3蛋白表达,从而介导葡萄糖进入神经细胞,增加神经细胞的葡萄糖供应和摄取,改善缺血后脑组织的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观察芍药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变化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探究其对UC大鼠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TNBS诱导制作UC模型。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美沙拉嗪组和芍药汤组,各给药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连续7 d。观察大鼠一般状况、体质量、结肠组织大体形态、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评分,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4含量,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IL-1β、TNF-α、IL-4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CMDI评分、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IL-4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芍药汤组和美沙拉嗪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升高(P0.05),结肠组织一般形态和病理变化显著改善,CMDI评分、血清和结肠组织IL-1β、TNF-α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IL-4含量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芍药汤能有效改善UC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一般状况及病理变化,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与调节IL-1β、TNF-α及IL-4等细胞因子的含量和蛋白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93.
李楠  戴宏娥  张彧 《中国医刊》2008,43(2):44-45
目的明确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临床分离病原菌的流行病学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对EICU3279株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感染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21.9%,肺炎克雷伯杆菌17.4%,白色念珠菌10.5%,光滑念珠菌7.4%,大肠埃希杆菌6.0%,金黄色葡萄球菌5.7%,表皮葡萄球菌5.6%,革兰氏阴性菌所占比例为62.2%,真菌比例为22.3%,革兰阳性菌比例为15.5%。结论抗菌药物的不恰当使用直接造成病原菌构成变化及耐药性增加,依据病原学及抗菌药物耐药性资料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94.
目的 利用直立倾斜试验诱发血管迷走性晕厥,应用单光子发射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检查晕厥时脑血流量的变化,判断晕厥时脑血流量的阈值及缺血部位.方法 对45例血管迷走性晕厥患者行直立倾斜试验,其中阳性28例(阳性组),阴性17例(阴性组),另选择8例无晕厥病史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及30 min(静息时)行SPECT检查,测定左、右大脑半球平均脑血流量(mCBF),分别与静息时的mCBF对比.结果 阳性组mCBF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显著下降,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阴性组及对照组mCBF在直立倾斜试验后即刻与静息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管迷走性晕厥时mCBF下降,在脑额叶血液灌注不足时最明显.  相似文献   
95.
脓毒症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脓毒症是感染导致炎症反应失控的紊乱状态,来势凶猛,病情发展迅速,即使在现有良好的危重症监护条件下,脓毒症仍然是一个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花费巨大的疾病,并且目前尚缺乏确切的治疗手段,是危重病医学面临的一大难题。以往认为脓毒症患者死于过度炎症反应所致的组织器官损伤,脏器衰竭,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96.
现将本院自 1992年以来收治的主要表现为胸痛的老年上消化道出血病例 7例误诊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5例 ,女 2例 ,年龄 6 2~ 78岁 ,平均 70岁 ,既往患冠心病 4例 ,高血压病 3例 ,平素健康 2例。1 2 临床表现 本组 7例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胸痛 ,发病部位为胸骨上、中、下段及心前区 ,放射至左肩、左前臂 ,疼痛性质为压榨感、闷胀痛及刺痛 ,历时1~ 5min ,且反复多次发作 ,7例均有不同程度头晕、心慌、乏力、多汗 ,其中 4例面色苍白 ,1例入院前有柏油样便 ,便秘 ,无呕血、无明显腹痛 ,以往有胃病史 2例 ,引起…  相似文献   
97.
目的:制备复方格列本脲片。方法:用正交实验设计方法对处方工艺进行筛选与优化,并通过加速试验考察片剂稳定性。结果:以优选处方工艺制备的3批样品质量稳定。结论:该处方工艺合理,所得产品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98.
患者女,33岁.因自服硫酸二甲酯3h,恶心、呕吐伴呼吸困难2.5h急诊入院.3h前患者一次性自服硫酸二甲酯约60 ml,0.5 h后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为胃内容物,伴有胸骨后烧灼感,呼吸困难,双眼畏光及流泪,急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急诊给予胃肠减压,后收入EICU病房.既往体健.查体:T37.0℃,P 108次/min,BP 120/76 mm Hg(1 mm Hg =0.133 kPa),R 22次/min.神志清楚,声音嘶哑,双侧球结膜充血,口唇周围红肿,咽部充血水肿,口腔内可见多处黏膜腐蚀、溃疡,胃肠减压可见淡血性液.腹部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99.
目的针对国内图书馆在海外中医药书籍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海外中医药书籍资源建设策略。方法介绍海外中医药书籍的产生和发展情况,对海外中医药书籍的发展现状进行整理,最后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海外中医药书籍资源建设的基本策略。结果海外中医药书籍种类多样、版本复杂、数量庞大、分布较广,但良莠不齐。图书馆可以从顶层设计、管理机制、交流与合作、科研、特色阅览室建设、团队建设6个方面优化海外中医药书籍资源。结论图书馆应意识到海外中医药书籍资源的学术价值和重要性,利用"一带一路"为海外中医药书籍资源建设提供的机会,为中医药在海外更好地传播提供帮助和指导。  相似文献   
100.
<正>白细胞介素32(interleukin-32,IL-32)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具有调节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分化、抗感染等多种生物学作用,与病原体感染、动脉粥样硬化、气道炎症性疾病、炎症性肠病、肿瘤等炎症性疾病密切相关,是介导和调节多种炎症性疾病的核心分子。本文对IL-32的生物学活性和与炎症性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炎症性疾病的临床诊治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