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9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3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01.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 ,2 9岁 ,既往及家族史中无癫痫病史 ,入院前 1 5d因四肢被烫伤住入一家医院治疗 ,次日行走时不慎跌倒 ,伤及头部 ,有数分钟意识障碍 ,后诉头痛但尚能回忆出事经过 ,数小时出现左侧肢体曲屈、头颈向左扭转抽搐 ,为癫痫局限性发作 ,偶尔有全身性大发作 ,开始用药物尚能控制 ,后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并伴有精神运动性发作 ,疑精神病转当地一家精神病院治疗 ,无效 ,病情进一步加重而转入我院。查体 :神志不清 ,癫痫持续状态 ,双下肢过伸强直 ,左侧肢体曲屈痉挛 ,瞳孔等大 ,光反射存在 ,未引出病理体征 ,伤后急诊及入院后影像…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肿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治疗的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其中无功能性腺瘤44例,泌乳素腺瘤32例,生长激素腺瘤8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3例,促性腺激素腺瘤6例,多分泌性腺瘤5例。结果肿瘤全切除62例,次全切除23例,部分切除13例。平均手术时间115 min,平均术后住院时间5.7 d。术后第1天复查垂体激素水平,提示激素水平恢复正常37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3例,经对症处理后恢复。无再次手术与死亡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视力、视野障碍好转40例,头痛、头晕缓解51例,月经恢复正常20例。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治疗垂体肿瘤,能够全程直视下切除肿瘤,肿瘤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缩短住院时间,具有较好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PLT)、体积(MPV)、压积(PCT)及分布宽度(PDW)的变化。方法对57倒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和98例未发生脑梗死的颅脑外伤患者的PLT、MPV、PDW、PCT进行比较。结果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MPV、PCT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LT数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在外伤性脑梗死的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检测PLT、MPV、PDW、PCT对于外伤性脑梗死的防治和病情的发展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4.
目的研究脱氧吡啶酚在绝经前后妇女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检测51例妇女尿液中脱氧吡啶酚含量。结果脱氧吡啶酚含量50~60岁组较40岁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脱氧吡啶酚含量测定,可用于骨质疏松症的日期诊断及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105.
重型颅脑损伤后脑组织氧分压和颅内压监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求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ICP)和脑组织氧分压(PbtO2)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重型脑损伤患者(GCS<8)28例,PbtO2持续监测,同时行颅内压(ICP)、血电解质、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测定;分析ICP和PbtO2的变化规律及意义。结果(1)伤后24小时PbtO2≤5mmHg,ICP≥40mmHg无法降压者预后不良;(2)伤后ICP、PaO2、PaCO2明显影响患者PbtO2;(3)没有发生与插入监测电极相关的并发症。结论脑组织氧分压测定是一种安全、可靠、灵敏的脑组织氧合程度监测方法,可反映出重型脑损伤后的脑组织缺血缺氧情况,提示预后,对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脑脊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13例重型脑室出血合并脑积水早产儿(病例组)和15例排除脑出血及脑膜脑炎的无脑积水早产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儿侧脑室的大小及脑脊液中TGF-β1的水平.结果 病例组早产儿侧脑室扩张程度和脑脊液中TGF-β1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脊液中TGF-β1的高表达与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后脑积水的发生及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07.
林坚  尹波  张弩 《浙江医学》2010,32(10):1464-1466
目的 研究眼镜蛇毒因子(CVF)激活补体系统,对兔脑出血后脑水肿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影响.方法 56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4组,实验组兔按0.5mg/kg腹腔内注射含CVF的0.9%氯化钠溶液约5ml,对照组兔腹腔注射5m10.9%氯化钠溶液.再设空白组、标准组.4组不同时间点检测血浆补体C3、TNF-α、NSE浓度,以脑(湿-干)/湿检测脑水的含量.结果 兔血浆中补体C3、NSE、TNF浓度,在4组间、组内各时点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大脑(湿-干)/湿比重:实验组(80.19±0.54)%,对照组(79.57±0.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VF能有效激活并耗竭补体,补体系统过度激活加重脑水肿的发生.脑出血急性期TNF-α、NSE升高的峰值与脑损伤、脑水肿严重程度可能存在某种联系,TNF-α、NSE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可反应脑损伤和脑水肿情况.  相似文献   
108.
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的诊治。方法:对10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依据及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急性感染2例,迟发性感染8例。根据发生感染的时间不同,给予病灶清除、内固定取出、灌注引流术。10例平均随访3.5年(1~5年),疗效优良率为90%。结论:上述3种方法对急性感染和1年以上的迟发性感染行之有效,1年以内的迟发性感染可保留内固定行病灶清除、灌注引流术。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中药疏肝健脾汤干预胃肠道功能对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影响。方法选择2006年9月至2009年7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ICU)的SHI需机械通气患者4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干预组采用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并予疏肝健脾汤(柴胡12g,枳壳12g,白芍15g,炙甘草6g,茯苓15g,白术15g,党参15g,素馨花10g,合欢花10g)每日1剂;对照组按传统方法如鼻饲流质并过渡到匀浆饮食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VAP发生率、ICU病死率及开始治疗后1、7、14、21d患者血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结果干预组机械通气时间[(19.6&#177;6.1)d比(28.5&#177;7.1)d3及住ICU时间[(31.6&#177;8.7)d比(40.8&#177;7.2)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VAP发生率(15%比55%)及ICU病死率(15%比50%)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均P〈0.05)。营养支持14d、21d,干预组血中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均P〈0.05)。结论中药疏肝健脾汤可改善SHI患者胃肠道蠕动功能,减少胃食管反流,增加肠内营养总量,提高免疫功能,从而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减少VAP发生率和ICU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早期免疫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SHI)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纳入2006年9月至2010年8月,本院重症监护病房SHI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早期营养组和早期免疫营养组,各15例。早期营养组采用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早期免疫营养组除采用肠外肠内序贯营养支持治疗外,同时给予谷氨酰胺颗粒10g,3次/d。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营养支持。观察治疗第1、7和14d,患者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总蛋白、白蛋白及转铁蛋白水平。结果①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营养治疗第1d比较,对照组第7和14d,CD3+水平较低(P0.05),CD4+水平较低(P0.01);与营养治疗第1d比较,早期营养组和早期免疫营养组第7d,CD4+水平较低(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早期营养组第14d,CD4+水平、CD4+/CD8+比值较高(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早期免疫营养组第7d,CD3+、CD4+水平、CD4+/CD8+比值较高(P0.05),第14d,CD3+水平、CD4+/CD8+比值较高(P0.05),CD4+水平较高(P0.01)。②免疫球蛋白指标:与营养治疗第1d比较,对照组第7和14d,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较低(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早期营养组和早期免疫营养组第14d,IgG水平较高(P0.05)。③营养代谢指标:与营养治疗第1d比较,对照组第7d,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水平较低(P0.05);与同期对照组比较,早期免疫营养组第7d,白蛋白水平较高(P0.05)。结论 SHI患者急性期存在蛋白质代谢紊乱和免疫功能抑制。在加强治疗的同时,给予早期营养或者早期免疫营养,尤其是早期免疫营养,能促进SHI患者营养状况及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