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观察喉罩通气在新生儿急救转运与复苏中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我院产科分娩的90例需要急救、复苏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面罩通气,研究组采用喉罩进行正压通气,观察和记录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成功插入时间、不良反应、复苏起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复苏成功率、平均通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研究组5min时Apgar评分>7分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1min Apgar评分、一次性成功放置率、成功插入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喉罩通气可以帮助新生儿迅速开通气道,保证急救顺利进行,提高成功复苏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鼻塞式呼吸机间歇指令通气(NIMV)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NHMD)的临床疗效,并与常规机械通气及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 NIMV组25例患肺透明膜病的早产儿经气管内滴入PS[100 mg/(kg·次)],然后拔管,予NIMV支持治疗,并与25例常规机械通气及24例CPAP的患儿进行比较,指标包括患儿的临床症状、体征、血气变化及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1 h,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6、12及24 h,3组患儿的血气较治疗前显著改善,NIMV、常规机械通气及CPAP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治疗过程中NIMV组的肺部感染及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机械通气组[(8%vs 36%)、(20%vs 72%)],且NIMV组的反复呼吸暂停和二氧化碳潴留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常规CPAP组[(8%vs 36%)、(20%vs72%)].结论 应用NIMV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既可减少或避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慢性肺病等并发症,又可治疗早产儿常发生的反复呼吸暂停,避免二氧化碳潴留.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病状况,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并符合入选标准的早产儿(胎龄≤36周,体重≤2500 g,出生后需要吸氧),生后2周进行ROP筛查,并定期随访。将患儿全身状况和吸氧情况,以及母孕期吸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55例患儿完成了全部眼底筛查,在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或病变退化后终止随访。发现ROP 16例(26只眼),ROP患病率为6.3%(5.1%),其中I期12例,Ⅱ期3例,Ⅲ期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OR=0.220,95%CI 0.120-0.490)、出生体重(OR=1.235,95%CI 1.109-2.872)、吸氧时间(OR=2.329,95%CI 1.044-3.531),吸氧浓度(OR=1.881,95%CI 2.268-18.973)、机械通气(OR=1.924,95%CI 2.014-17.615)与ROP相关(P均〈0.05)。结论早产、出生体重低、吸氧浓度高、吸氧时间长和机械通气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早产儿适时进行ROP筛查,早期对发现的ROP患儿进行有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提高早产儿日后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白质损伤(PVL)早产儿血清S100B及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预后判定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7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于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住院的出生胎龄〈34孕周的121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并根据头颅超声检查及MRI检查结果,将结果提示有PVL表现的78例早产儿纳入PVL组,将结果未见明显异常的43例早产儿纳入正常组。两组早产儿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出院后每3个月随访1次,并采用《Gesell量表》测定患儿运动及智力发育商直至患儿纠正胎龄达1岁。根据早产儿生后第7天的血清MBP(〉10.0μg/L)及S100B(〉4.5μg/L)水平,再将其分为1组(正常早产儿)、2组(血清S100B和MBP水平明显下降的PVL早产儿)及3组(血清MBP和S100B持续升高的PVL早产儿)。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妇幼保健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1PVL组早产儿血清S100B水平在生后第3天开始升高,至生后第7天达最高峰,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早产儿,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血清S100B水平在生后第14天时降至最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PVL组早产儿血清MBP水平在生后第3天达到峰值,此后逐渐下降,且其生后第1,3,7,14天的血清M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组早产儿,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结果显示,3组早产儿1岁时运动和智力发育商较1组和2组早产儿显著降低,前者与后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L患儿的血清MBP及S100B水平与其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患儿血清MBP及S100B水平持续升高超过7d,则提示其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状况,并探讨RO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胎龄≤36孕周,出生体重≤2500 g.于生后第14天对其进行ROP筛查,记录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早产儿完成ROP筛查后,对其随访至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病变退化(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ROP相关危险因素[胎龄、胎次、出生体重、性别、吸氧持续时间及浓度、机械通气治疗、是否合并新生儿窒息、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发症及是否输血等]分析.结果 250例早产儿全部完成ROP筛查,共计检出ROP 16例(26只眼),ROP发生率分别为6.4%(16/250,ROP患儿发病率)和5.2%(26/500,ROP眼发病率),其中ROP 1期为12例(75.0%),2期为3例(18.8%),3期为1例(6.3%).非条件logistic ROP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OP与早产儿胎龄、吸氧持续时间及浓度、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密切相关(OR=0.668,95%CI:-0.721~-0.088,P=0.012;OR=7.768,95%CI:0.608~3.492,P=0.005; OR=5.241,95%CI:0.191~3.121,P=0.027;OR=1.235,95%CI:1.109~2.872,P=0.001);其余因素与ROP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早产、吸氧持续时间长及浓度高、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是发生ROP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早产儿适时进行ROP筛查,可为临床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入硝普钠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妇幼保健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头罩加压吸氧、抗凝、强心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气管内滴入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平均肺动脉压(PAMP)。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高于对照组的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P<0.05),对照组治疗前平均PAMP为(24.45±3.65)mm Hg,治疗后为(24.55±3.75)mm Hg,治疗前平均Pa O2(43.25±4.33)mm Hg,治疗后平均Pa O2(43.13±4.55)mm Hg,前后P>0.05,治疗前后结果无改变;观察组平均PAMP(25.95±3.35)mm Hg,PAMP(18.55±2.45)mm Hg,实验前平均Pa O2(45.66±4.73)mm Hg,试验后平均Pa O2(63.13±5.55)mm Hg,前后P<0.05,结果提示差异巨大,气管内滴入硝普钠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临床意义。结论:气管内滴入硝普钠有利于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其临床效果明显,简单经济,能迅速解决持续动脉高压状态,提高血氧含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对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血液中髓鞘碱性蛋白含量(MBP)及NBNA评分、BAEP的影响,探讨高胆红素血症早期干预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4例高胆红素血症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入院后即刻予以常规蓝光照射及支持治疗;试验组:在一般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神经节苷酯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血液中MBP含量,同时进行NBNA评分及BAEP检查,观察两组血液中MBP水平及NBNA评分、BAEP的改变。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NBNA评分明显改善,MBP水平明显降低,BAEP异常耳数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胆红素水平均明显下降,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神经节苷酯联合光疗能更有效治疗和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神经系统损伤,值得在新生儿科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6例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静滴神经节苷脂治疗,20 mg,1次/d,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治疗,舱内温度21℃~26℃,氧分压0.04~0.08 MPa,浓度85%左右,1次/d,10 d为1个疗程,2组均治疗3个疗程,观察2组患儿体征及临床症状恢复时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停止惊厥、意识障碍消除、反射正常及肌张力正常时间分别为(4.2±1.2)d、(3.1±0.5)d、(8.9±2.1) d及(7.4±1.4)d,对照组为(6.0±2.4)d、(4.9±1.9)d、(10.9±2.7)d及(10.0±1.8)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5%,对照组为79.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2组患儿均未发生任何不良反应。结论神经节苷脂联合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