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1篇 |
免费 | 8篇 |
国内免费 | 1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16篇 |
内科学 | 24篇 |
神经病学 | 1篇 |
特种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83篇 |
预防医学 | 4篇 |
药学 | 6篇 |
中国医学 | 93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4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8篇 |
2015年 | 8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11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6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5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运气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支化六气"是运气学说最基本的理论,但目前对其阐释仍有矛盾。运用发生学中文献分析和理论研究的方法,以《内经》七篇大论为基础,分析古代文献相关内容,认为地支化六气的理论构建受到三阴三阳定位以及季节的配属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同时也受到先期理论的影响。该理论形成过程复杂,理论内容深邃,但理论构建是紧扣四时变化的,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故地支化六气理论构建是先民对自然客观规律的总结。 相似文献
82.
认知隐喻学的基本观点为研究中医学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隐喻是通过已知事物(始源域)来认识未知事物(目标域)的思维模式,在中医学中集中体现为取象比类,包括阴阳、五行、天人相应和社会功能4种最基本的认知模型.基于阴阳隐喻认知模型,取阴阳之象,“阴静阳躁”之道为说明五脏主藏、六腑主泻的脏腑藏泻理论提供了认知基础,“阴阳互藏”之理则为阐释五脏藏中有泻、六腑泻中有藏提供了发生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咳嗽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状,但其他脏腑功能失调亦可累及肺,而出现咳嗽.正如<素问·咳论>日:"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嗽一症虽多责之于肺,但却不止于肺.咳嗽多喉痒而咳,顽固难治者,在临床中用调肝之法其效甚佳.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ECC)对术后儿童肺功能的影响,并观察这些变化和时间的关系。方法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患儿36例,根据是否应用ECC分为两组:ECC组(A组,n=18)和经胸小切口封堵组(B组,n=18)。分别测定气管插管后5 min、气管插管后15 min、开胸后5 min、术毕、术后2 h、脱机前的胸肺顺应性(CL)、气道平均压(Pmean)、气道阻力(Raw)及脱机时间。结果 ECC术后患者的CL明显下降,而封堵手术对CL影响不大;ECC组于开胸后CL明显降低(P0.05),于术毕降至最低水平,后逐渐恢复,到拔管时基本达气管插管后水平;ECC组气道阻力、气道平均压于开胸后增加(P0.05),至脱机前恢复正常水平。ECC组呼吸机支持时间明显长于封堵组。结论 ECC对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后肺功能有明显影响,引起呼吸动力学的改变,因此应注意术中对肺功能的保护。 相似文献
85.
七情内伤,肝病首当其冲。肝失疏泄依其发病诱因及临证表现之别,可分为肝气逆与肝气郁两种不同病机,临床以疏肝理气或疏肝解郁为基本治法,方选柴胡疏肝散或逍遥散为主方加减治疗脾胃病、妇科病,以及其他内科杂病 相似文献
86.
张庆祥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9(4):265-266
近年来,随着西医学的发展及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中医人士将中医学辨证论治与西医学辨病论治相结合,并将其纳入西医学辨病论治的前提下,不同程度地混淆了中医辨病与西医辨病的区别,忽视了体质差异对辨证论治的影响。为此,本文拟对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特点与存在的误区及体质与辨证论治的关系等问题进行探讨,以冀引起对中医学体质学说的重视,进一步提高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87.
论肺主宣降对水液代谢的调节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庆祥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2,26(2):97-99
肺对水液代谢的调节是以肺主宣发与肺主肃降为基础的 ,肺通过布津液、呼浊气、泄汗液与散水精、肃痰浊、通水道的作用 ,将津液输布全身 ,并将多余的水液变为汗、尿排出体外 ,从而维持人体水液代谢的平衡。临床上运用宣肺散郁调水道与降肺化痰通水道的方法治疗津液病变的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88.
89.
90.
<正>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张庆祥,从事中医基础理论专业教学、临床、科研工作20余年,擅长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辨证治疗内科杂病常获良效。现就张老师治疗失眠经验介绍如下。1肝郁血虚常致失眠张老师临床以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为主,尤重疏肝理气、调畅情志,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坚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治疗失眠。张老师认为,七情不畅,肝失疏泄易致肝郁气滞,进而化火生痰致瘀,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