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7篇
  免费   93篇
  国内免费   33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53篇
内科学   76篇
皮肤病学   12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80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203篇
预防医学   8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76篇
  5篇
中国医学   117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9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随着介人放射学的不断发展,利用血管造影技术诊断疾病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普及。然而由于血管造影技术不同于普通摄片及造影,要求较为特殊,所以,要求血管造影的造影片必须是高质量的,因此,在进行血管造影时,医技人员及病人必须充分合作。现对我科6年来所进行的200例血管造影摄片的质量进行如下分析讨论。l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病人年龄6~72岁,均经股动脉插管将导管插人所需检查部位。其中肺动脉造影50例,肝动脉造影60例,肠系膜动脉造影40例,腹腔动脉造影20例,其他动脉造影30例。1.2仪器与方法:①仪器:日产岛津1250mAX线机…  相似文献   
82.
83.
背景:阿仑膦酸钠的抗骨吸收作用是通过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完成的,近年亦有报道证实红霉素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抑制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14h后分为红霉素组及阿仑膦酸钠组,每组分为6个亚组。红霉素组:A组:仅为巨噬细胞;B组:巨噬细胞+钛颗粒;C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μg/L;D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μg/L;E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0μg/L;F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00μg/L。阿仑膦酸钠组分组及剂量同红霉素组。培养24h后,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B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F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钛颗粒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红霉素、阿仑膦酸钠能够呈剂量依赖型地有效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白细...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福州市登革热的流行病学特征及蚊媒监测情况,为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从传染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福州市2017—2022年登革热病例资料,比较本土病例和输入性病例的流行特征,探索发病影响因素。结果 福州市2017—2022年共报告登革热701例,其中本土病例占80.0%(561例)、输入性病例占20.0%(140例)。本土病例前3位是仓山区、台江区和闽侯县;输入性病例前3位是福清市、仓山区和晋安区,主要来自东南亚;登革热年均发病率1.56/10万,2019年发病率最高(8.56/10万);6年间登革热本土病例发病高峰在8—10月,输入性病例呈全年散发;登革热输入性病例男性占比(84.3%)高于本土病例(50.4%);6年间20~59岁组本土病例占65.8%(369例),而输入性20~59岁组病例占94.3%(132例);蚊媒监测布雷图指数(BI)高峰主要在每年6—8月份。结论 福州市2017—2022年输入性病例占20.0%,与本土病例的地区分布、季节分布及主要年龄组等有所不同;福州市登革热的流行因素依然存在,今后应在重点地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病例早期发现能力,继续开展常态...  相似文献   
85.
计算机X线摄影与传统摄片影像质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的影像质量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材料和方法:参照卫生部“三甲”医院检查采用的标准,评定甲、乙、丙级和废片。对1000份不同部位CR影像片和1000份与前者部位相同的传统片影像的质量进行评定,分析造成非甲级片的成因,对两组影像质量及影响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片的甲片率为53.6%,明显高于传统片42.5%的甲片率,造成CR非甲级片主要成因是体位及铅字号码放置缺陷、摄影体部有异物和摄影前患者准备不佳(98.92%),传统片为76.7%;摄影条件不佳、影像处理技术不良(暗室技术)对CR影像质量影响不大(1.08%),而对传统片影像质量的影响为23.3%。CR片的废片率为0.0%(不包括机器故障造成的废片),低于传统片的2.0%废片率。结论:CR片影像质量明显优于传统片的影像质量,可广泛应用于除动态影像检查外的临床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86.
患者女,58岁。因右手掌凹陷性红斑10余年,于2019年3月3日就诊。患者10余年前发现右手掌大鱼际孤立、绿豆大小淡红色凹陷性红斑,边缘无明显隆起,无明显自觉症状,未治疗。近年来皮损缓慢扩大,2周前原皮损旁出现粟粒大小类似皮损。否认局部外伤、烫伤及局部治疗史。既往史无特殊,否认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究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澜沧县林下三七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选择最适合林下三七生长的土壤含水量。方法:通过烘干称重法测量三七种植墒土壤含水量,对林下三七进行为期5个月的控水试验,设置3个土壤水分梯度,分别为0.60W、0.75W和0.90W(试验地的田间最大持水量记为W,W=42.83%);控水结束之后通过测量三七的株高,茎粗,干鲜重,皂苷含量来评价三七的生长发育和有效成分积累情况。结果:三七株高和茎粗均为:0.90W>0.60W>0.75W,地下部分的鲜重和干重均为:0.90W>0.75W>0.60W,地下部分总皂苷含量高低为:0.90W>0.60W>0.75W,叶片的主要皂苷总含量为:0.60W>0.75W>0.90W。结论:在林下三七的种植管理过程中,最适宜三七生长和品质提升的土壤含水量为0.90W(土壤含水量约38.5%)。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32例髌骨下极袖套样撕脱骨折患儿,随机分为2组,每组1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插管全身麻醉,取膝前正中切口,骨折复位后钢丝垂直捆绑张力带固定髌骨下极骨块。治疗组在钢丝垂直捆绑张力带固定的基础上采用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伸膝装置。术后随访并指导康复锻炼,术后6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Lysholm评分等评价膝关节功能及稳定性。结果 2组患儿均手术成功,未发生感染及内固定物断裂等并发症。32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2个月,平均11.4个月。治疗组髌骨骨折愈合时间(3.2±0.5)个月,对照组髌骨骨折愈合时间(3.3±0.4)个月,2组骨折愈合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膝关节HSS评分及优良率,Lysholm评分、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采取双锚钉结合改良Krackow缝合方法重建儿童髌骨下极撕脱骨折,具有固定牢固、伸膝装置重建可靠及不需附加外固定等优点,有利于术后早期膝关节康复锻炼及膝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CR诊断颈椎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0例颈椎病的CR表现,并对其影像学改变的发病机理和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颈椎生理曲度异常684例(68.4%),椎体旋转391例(39.1%),滑椎298例(29.8%),椎间隙狭窄共1517个(以C5~6椎间隙狭窄为多见),椎间孔变形、狭窄874个(亦以C5~6椎间孔变形、狭窄为多见),椎体骨赘1836个,其中前缘骨赘579个,后缘骨赘901个,侧缘骨赘356个,钩椎关节退变769例(76.9%),椎间关节退变596例(59.6%),韧带钙化352例(35.2%),此外尚有椎间盘真空征(或积气征)13例、正位裂隙征86例,侧位裂隙征117例等.结论 CR在颈椎病诊断上具有重要价值,也是一种重要的检查方法,特别是颈椎的侧位和左、右后斜位片.  相似文献   
90.
目的 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16 E6、E7和E5基因在湖北地区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患者组织中的分布以及E6、E7基闪的变异特点.方法 从124例宫颈癌、1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 Ⅰ+CINⅡ级、23例CIN Ⅲ级和36例慢性宫颈炎患者活检或手术切除标本中提取组织DNA,用HPV16 E6、E7和E5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对部分扩增的 E6 和 E7 产物片段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在官颈炎、CIN Ⅰ+CINⅡ级、CINⅢ级和宫颈癌组织中,E6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25.0%、29.4%、60.9%和76.6%;E7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16.7%、41.2%、43.5%和61.3%:E5 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5.6%、5.9%、30.4%和40.3%.E6、E7和E5基因在不同阶段宫颈上皮病变组织中的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80例官颈癌测序组织中,有47例发生E6基因178位点的T→C突变,突变率为58.8%,相应氨基酸由天冬氨酸(Asp)改变为谷氨酸(Glu);而在20例宫颈炎和22例CINⅠ~Ⅲ级测序组织中,E6基因178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25.0%和31.8%.在30例宫颈癌测序组织中,有21例发生E7基因647位点的A-G突变,突变率为70.0%,相应氨基酸由天冬酰胺(Asn)改变为丝氨酸(Ser);而在20例宫颈炎和22例CINⅠ~Ⅲ级测序组织中,E7基因647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35.0%和40.9%.结论 HPV16 E6、E7和E5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和发展有高度的相关性.但E5基因在不同阶段官颈上皮病变中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中国湖北地区流行的HPV16病毒株可能为HPV16亚洲型变异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