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0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6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对原发性肝癌(PHC)患者21例,正常体检人员64例,肝病患者27例,非肝脏良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18例,非肝脏恶性肿瘤患者20例,进行血清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AFu)务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测定,结果显示:PHC组的AFu值(198.36±52.94nKat/L)显著高于其它各组病例(P<0.001),AFu对PHC诊断的特异性、敏感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9%、76.19%、80%、96.15%;准确度为94%;PHC患者AFu的阳性率为53.33%,AFP和AFP联合检测对PHC诊断阳性率达93.33%。  相似文献   
42.
自 196 8年McCune等首次开展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以来 ,ERCP已成为临床上胆胰疾病的重要诊断技术之一。在诊断性ERCP不断完善和提高的同时 ,各种治疗性ER CP的技术相继问世 ,为胆胰疾病的治疗开拓了广阔的前景。我科从 2 0 0 1年 2月~ 2 0 0 2年 1月对 4 3例患者进行了诊断性和治疗性ERCP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资料分析、总结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一般材料 本组 4 3例中男性 2 1例 ,女性 2 2例。年龄 3…  相似文献   
43.
<正>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作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性淋巴样组织淋巴瘤等上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发病因子,已日益受到重视。根除Hp对上消化道疾病的防治至关重要。以质子泵抑制剂(PPI)为基础的标准三联疗法(PPI+2种抗生素7 d)是临床治疗Hp感  相似文献   
44.
此研究对AccuStat全血试验和FlexSure Hp血清快速抗体试验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以确定诊室快速方法是否能够取代更细致的实验室方法用于诊断未经治疗患者的幽门螺杆菌(Hp)感染。  相似文献   
45.
目的:评估镇江地区H pylori临床株的cagA基因阳性率、了解菌株CagA蛋白的可能分型、其羧端可变区EPIYA的数目以及与临床结果之间有无关联.方法:培养分离来自临床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的H pylori,提取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检测H pylori cagA基因的状况.随机选择不同病种的cagA基因阳性(cagA )的PCR产物,通过转化质粒,进行cagA PCR产物测序,通过ExPASY-Tranlation软件获得cagA基因相应的CagA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国际标准株NCTC11637的cagA基因以及CagA蛋白序列通过搜索NCBI(www.ncbi.nlm.nih.gov)数据库获得.结果:60株H pylori临床株中,56例为cagA ,阳性率达93.3%.20例测序的结果表明,CagA蛋白结构可分为2种类型,19株东亚型和1株西方型.所有19株东亚型均为Yamaoka分型的A型,所有20例菌株的EPIYA的数目均为3个,与临床结果无关联.结论:cagA基因阳性率在不同病种之间无差异.镇江地区H pylori临床株的CagA蛋白的一级结构,与日本、韩国菌株一样,主要为东亚型,其CagA蛋白羧端可变区EPIYA数目均为3个,与临床结果无关联.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胃癌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在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分子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提取胃癌组织样本的总RNA,通过荧光差异显示技术(DD-PCR)获得胃癌样品中差异的片段,对这些片段进行克隆和测序,通过在GenBank中同源性检索,查找与差异片段相对应的同源基因.利用半定量PCR及定量PCR方法验证该基因表达的差异性.结果:通过DD-PCR得到差异片段中的一个片段对应与人ATP/GTP结合蛋白1基因(A/GTPBP1).半定量PCR及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结果表明,A/GTPBP1基因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量高于其对应的癌旁组织.该基因的读码框长3561 bp,编码1186个氨基酸,分子质量为84.4 kDa,蛋白质相似性分析表明该蛋白为G蛋白家族成员.结论:A/GTPBP1在胃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可能在胃癌发生过程中起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7.
业已明确,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可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淋巴瘤,也是胃癌的高危因子。炎症反应可能是Hp 致病的重要机制之一,炎症细胞浸润胃黏膜后释放的炎性细胞因子作为第二信使可能参与致病过程。白细胞介素8(IL- 8)是一种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因子,可吸引中性粒细胞向炎症局部聚集并脱颗粒。本研究探讨了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胃黏膜JL-8表达与Hp感染的关系,旨在进一步阐明Hp感染的致病机制。  相似文献   
48.
目的克隆RASSF1B基因并观察其序列。方法采用RT-PCR从胃腺癌细胞AGS、肝癌细胞HEPG2、高转移肺癌细胞95D、肺腺癌细胞LTEP—a-2、白血病细胞U937中克隆RASSF1B基因,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克隆基因的序列进行分析。结果RASSF1B在5种肿瘤细胞中均有表达。序列分析显示,该基因中有一个Ras结合区域和一个SARAH区域。结论在胃腺癌、肝癌、高转移肺癌、肺腺癌、白血病细胞中成功克隆出RASSF1B基因,该基因序列中含有一个Ras结合区域和一个SARAH区域。  相似文献   
49.
目的:克隆不同疾病来源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γ-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peptidase,GGT)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方法:从人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培养获得Hp,提取其基因组DNA,对GGT基因进行 PCR扩增,克隆进 pMD18-T 载体,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并与基因库中公布的标准株26695和J99的GGT氨基酸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成功克隆了分别来源于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的4种Hp菌株GGT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4种病源的Hp GGT序列大小均为1 704 bp,编码 567 个氨基酸,理论分子质量是61 kDa,等电点是9.3,在N端具有信号肽,含有ATP蛋白激酶结合结构域和γ-谷氨酰转肽酶保守结构域.序列比对分析显示,不同来源的Hp菌株GGT具有很高的保守性.结论:GGT在Hp中高度保守,具有分泌作用,可能对宿主细胞产生影响.该基因的成功克隆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0.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对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通过ERCP和MRCP影像资料对132例胆管梗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诊断结果表明,两者一致的117例(88.6%),不一致13例(9.8%),总符合率MR-CP为88.6%,ERCP为98.4%。患者行MRCP后无并发症,但行ERCP检查后有9例出现并发症,发生率为6.8%,但无死亡病例。结论:MRCP在胆管梗阻性疾病诊断方面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创伤性,经济实惠等优点,诊断胆总管扩张的敏感性及准确性较高,但对胆总管较小结石(〈3 mm)的诊断不如ERCP准确,而且不能行取石治疗。因此MRCP在对胆管梗阻性疾病的诊断中应作为首选方法,但不能取代ERCP,两者需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