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1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肝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腹水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成2组,每组55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多巴胺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8.2%,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的有效率为90.9%。结论:采用利尿剂呋塞米联合多巴胺治疗肝腹水疗效显著,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2.
43.
目的 探讨酒石酸锑钾(potassium antimony tartrate,PAT)对人结肠癌移植瘤裸鼠模型抑瘤及凋亡诱导作用.方法 60只裸鼠皮下注射结肠癌细胞株SW480建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n=15).分别为生理盐水组、5-氟尿嘧啶(5-Fu)50 mg/(Kg·d)组、酒石酸锑钾组[(20 mg/(Kg·d)和40 mg/(Kg·d)],给药15 d,每3日测量肿瘤大小1次,绘制肿瘤生长曲线;末次给药24 h后,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癌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结果 使用PAT后,肿瘤体积增长较慢,PAT处理组细胞PCNA表达[(63.63±8.88)%,(59.13±6.15)%,(33.38±12.76)%]较对照组[(69.88±8.81)%]明显下调(P〈0.05或P〈0.01).结论 PAT能有效抑制结肠癌细胞生长和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4.
鲍圣涌  张少君  林婉娟  陈竞芬 《中国针灸》2012,32(12):1108-1112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60只6月龄雌性SD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后饲养90 d,造成实验性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然后随机分成模型对照组(不做任何针刺治疗)、常规取穴组(针刺“脾俞”“胃俞”“肾俞”“气海俞”)、补益电针组(针刺“关元”“足三里”穴)、通瘀电针组(针刺“肾俞”“膈俞”“大杼”穴)、补益通瘀组(针刺“关元”“足三里”“肾俞”“膈俞”“大杼”穴)5组,每组12只,电针治疗每天1次,每次30 min,连续治疗6d后休息1d,共治疗12周.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TNF-α),放射免疫法测定雌二醇(E2)、骨钙素(BGP)及Ⅰ型前胶原羧基末端前肽(PICP)、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ICTP),对硝基苯酚磷酸盐法测定碱性磷酸酶(ALP),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尿钙(Ca)、磷(P)、脱氧吡啶啉(DPD)、肌酐(Cr).结果: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所有电针组尿DPD/Cr、Ca/Cr、血清ALP、BGP及TNF-α、ICTP值均显著降低(均P<0.01),血清E2、PICP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与补益通瘀组比较,另外3个电针组的尿DPD/Cr、Ca/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血清ALP、BGP及TNF-α、ICTP值均显著升高(均P<0.01),血清E2、PICP值均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电针能够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模型大鼠尿DPD/Cr、Ca/Cr、血清ALP、BGP及TNF-α、ICTP值显著降低,血清E2、PICP含量显著升高,且“补益通瘀电针法”效果明显优于其他针刺方法.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对威海市504例手足口病(HFMD)患儿粪便样本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威海地区HFMD病原特征,为今后制定HFMD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送检的504例临床诊断为HFMD患者标本,应用实时荧光(Real-time)RT-PCR法检测标本中的人肠道病毒(HEV)、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特异性核酸。结果:504例HFMD患者标本中,EV71阳性率为50.99%,CVA16阳性率为18.25%,其它HEV阳性率为17.26%;46例HFMD重症病例中,EV71阳性率84.78%,CVA16阳性率6.52%。结论:威海地区手足口病病原体以EV71和CVA16为主。EV71型是引起重症病例的优势病毒型,应加强监测,特别是4岁以下婴幼儿的监测。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伴肾功能不全的肝癌行消融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以及术后肾功能恶化的发生率.方法 2004年2月~2012年9月,16例伴肾功能不全的肝脏恶性肿瘤行24次经皮超声引导肝穿刺微波或射频消融治疗.肾功能分期:代偿期11例,失代偿期5例.10例消融1次,5例2次,1例4次.观察消融术后并发症、疗效以及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16例初次消融术后围手术期肾功能衰竭发生率6.2% (1/16);初次消融完全消融率87.5%(14/16).初次消融至末次消融后,肾功能恶化(肾功能分期由某一期进展为更高级别一期)发生率18.8%(3/16).结论 肾功能不全的肝脏恶性肿瘤行消融治疗有效,但可能增加术后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8.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92例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两组均予常规保肝、降糖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观察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阴转率、治疗前后肝功能与血糖指标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BV-DNA阴转率为67.39%、HBeAg阴转率为39.13%,分别高于对照组的43.48%和13.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伴肝源性糖尿病效果较好,可明显改善患者肝功能,有利于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49.
[摘要] 目的 研究黄芪甲苷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两肾一夹制备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术后两周将大鼠随机分为手术组和黄芪甲苷治疗组[5.0mg/(kg?d)],以假手术组为正常对照,治疗两周后,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的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2)的表达。结果 术后两周大鼠收缩压明显高于正常对照大鼠。手术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内嵴断裂、消失,基质电子密度降低,肿胀、空泡化明显;黄芪甲苷治疗后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损伤程度明显减轻。手术组大鼠胸主动脉内皮细胞SOD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大鼠明显降低,黄芪甲苷治疗后恢复至正常大鼠水平。结论 黄芪甲苷对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主动脉内皮细胞线粒体的损伤有保护作用,上调主动脉内皮细胞SOD2表达可能是其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50.
盐酸小檗碱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3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盐酸小檗碱(BBR)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34例NAFL患者应用BBR治疗,每日剂量1.5 g,分3次餐后服用,疗程8周,治疗前后测定肝肾功能、血糖及血脂水平,并行B超检查.结果:BBR治疗后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r-谷氨酰转肽酶显著降低(P<0.01),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也显著下降(P<0.01),B超检查发现脂肪肝程度得到显著改善.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BBR治疗NAFL疗效确切安全,尤其是对有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肥胖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