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810篇 |
免费 | 434篇 |
国内免费 | 34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6篇 |
儿科学 | 37篇 |
妇产科学 | 24篇 |
基础医学 | 267篇 |
口腔科学 | 38篇 |
临床医学 | 698篇 |
内科学 | 406篇 |
皮肤病学 | 42篇 |
神经病学 | 153篇 |
特种医学 | 184篇 |
外科学 | 424篇 |
综合类 | 1586篇 |
预防医学 | 649篇 |
眼科学 | 70篇 |
药学 | 707篇 |
9篇 | |
中国医学 | 997篇 |
肿瘤学 | 26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4篇 |
2023年 | 219篇 |
2022年 | 227篇 |
2021年 | 264篇 |
2020年 | 201篇 |
2019年 | 201篇 |
2018年 | 184篇 |
2017年 | 115篇 |
2016年 | 159篇 |
2015年 | 182篇 |
2014年 | 357篇 |
2013年 | 278篇 |
2012年 | 343篇 |
2011年 | 337篇 |
2010年 | 367篇 |
2009年 | 321篇 |
2008年 | 293篇 |
2007年 | 326篇 |
2006年 | 292篇 |
2005年 | 263篇 |
2004年 | 240篇 |
2003年 | 195篇 |
2002年 | 124篇 |
2001年 | 175篇 |
2000年 | 125篇 |
1999年 | 105篇 |
1998年 | 78篇 |
1997年 | 94篇 |
1996年 | 83篇 |
1995年 | 61篇 |
1994年 | 59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30篇 |
1989年 | 22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1篇 |
1986年 | 13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6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1篇 |
1965年 | 1篇 |
1960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AKT注射液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AKT注射液体内外抗肿瘤作用,并探讨其初步作用机制。方法MTT法检测AKT注射液对多种肿瘤细胞的体外抗增殖作用,并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应用S180荷瘤小鼠模型进行AKT注射液的体内抗瘤实验,观察移植瘤的瘤质量及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的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AKT注射液对人肺癌细胞株A549、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人前列腺癌细胞株PC-3及人卵巢癌细胞株SKOV-3的IC50值在3.54~5.29mg/L。小鼠移植瘤S180抗瘤实验结果显示,在0.5mg/kg、1mg/kg和2mg/kg的剂量下AKT注射液的抑瘤率(%)分别为23.06±7.42、34.76±8.76、50.12±12.41。免疫组化结果表明随AKT注射液浓度增加,Caspase-3和Bax蛋白的表达有所上调而Bcl-2蛋白表达下调。结论AKT注射液具有较强的体内外抗瘤作用,其抗瘤机制与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阿德福韦酯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试验分两个阶段,持续48周。将病人随机分为阿德福韦酯组(A组)和安慰剂组(B组),第一阶段A组服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每日1次。B组服用安慰剂,每日1次,双盲治疗12周;第二阶段A组和B组都服用阿德福韦酯片10mg,每日1次,开放治疗36周。分别在治疗的4、8、12、24、36、48周末进行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两组治疗至12周,血清HBV-DNA水平(对数值)分别下降2.27、0.48,较基线水平相比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即阿德福韦酯与安慰剂相比,可显著降低HBV-DNA水平。治疗至48周时,两组可使血清HBV-DNA(对数值)的含量较基线时分别下降3.30和3.40,两组数值较基线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有73.89%和74.68%的患者血清HBV-DNA的含量较基线时下降≥21og10,两组数值较基线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德福韦酯片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安全有效,是可以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药物。 相似文献
93.
急性脑卒中患者就医时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与就医时间的调查,指导此类病人及时就诊。方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发病时间及就医时间进行调查统计,并按发病至就诊时间的长短判别就诊的及时性。结果944例急性脑卒中患者中,仅有9.32%的患者在发病<1h就医,1~6h为27.23%,6~12h为33.16%,而>12h高达30.30%。较及时就医者为36.55%,不及时就医者为63.45%,两者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136.69,P<0.01)。结论大部分急性脑卒中患者未能早期及时就医,延误了最佳的抢救治疗时机。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的治疗措施。方法对1997年2月至2007年5月收治11例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进行临床分析。结果11例患者经对症处理3-6周后均治愈。结论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一经诊断明确应积极保守治疗,切忌草率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95.
中专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适应 21世纪现代化建设及市场经济的需要,努力提高国民素质,中专学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的重任。几年来,我校以邓小平同志的“三个面向”为指导,以能力培养为重点,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应用研究,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现总结报告如下:1 关于素质教育的涵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一般内涵可表述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 相似文献
96.
以国产亚麻籽(低、中、高3种剂量)喂饲Wistar大鼠32d,观察其对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总胆固醇的比值(HDL-C/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及动脉硬化指标(AI)的影响,并与高脂饲料组和基础饲料组进行比较。结果,亚麻籽粉低、中、高剂量组的TC和LDL-C均显著低于高脂饲料组(P<0.05);中、高剂量组的TG、Apo-B及AI显著低于高脂饲料组(P<0.05),HDL-C/TC、AI显著高于高脂饲料组(P<0.05),而HDL-C则与高脂饲料组无显著差异(P>0.05)。提示富含α-亚麻酸的国产亚麻籽具有良好的降低血脂的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97.
目的 探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自主呼吸取代加压预充氧的可行性、安全性和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术中胃扩张度,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以及对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诱导后意识消失,呼吸停止,麻醉机面罩加压预充氧75 s后气管插管;观察组30例,诱导前嘱患者深慢呼吸一直持续至诱导后呼吸停止,不再加压预充氧,患者处于无通气状态,约75 s后气管插管.记录两组患者开始诱导给药即刻(T0)、呼吸停止即刻(T1)、气管插管后开启机控通气即刻(T2)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同时记录患者术中胃扩张度评分、术后胃肠通气时间及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例数.结果 两组患者气管插管均无呛咳,T1及T2,MAP、HR、SpO2变化幅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 MAP、HR、SpO2与T0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胃扩张度评分高于观察组,术后24 h的恶心、呕吐例数多于观察组,术后胃肠通气时间较观察组延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全麻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自主呼吸取代加压预充氧对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安全、可行,有利于患者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98.
目的:挖掘归纳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组方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近10年内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文献,采集方剂中方药及其用量、疗程等信息,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方剂组方数据库,基于软件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药物使用频次、药物相互关联统计、潜在新处方等。结果:通过分析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233首处方、166味中药,得出中药使用频次前3位为白术、半夏、茯苓,常用药对前3位为"白术,茯苓""党参,白术""半夏,白术",潜在新处方组合12个。结论:从益气健脾燥湿论治糖尿病胃轻瘫探讨组方用药规律方法得当,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思路,为指南的制定提供参考,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中药复方及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长股骨重建钉治疗粉碎性股骨粗隆下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长股骨重建钉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24例,骨折按照Seinsheimer分类[1]:Ⅲ型8例,Ⅳ型12例,Ⅴ型4例。结果:20例获得随访6~18个月,平均13个月,1例股骨头颈切割,1例感染,其余18例患者无锁钉断裂,下肢短缩及髋内翻等并发症。结论:长股骨重建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下粉碎性骨折并发症少,功能恢复满意,但细致的手术操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