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6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6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 探讨合并Ⅳ级门静脉血栓(PVT)者肝移植时门静脉重建的方法.方法 合并Ⅳ级PVT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6例,4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和肝性脑病.术前4例曾接受脾切除+门奇断流术,1例曾接受脾切除+门奇断流术+脾肾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腔内支架分流术,1例曾接受脾切除术.术前均明确诊断为Ⅳ级PVT.6例均行经典非转流原位肝移植术.4例采取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其中2例将门静脉与扩张的胃冠状静脉吻合,2例将门静脉与胆总管旁曲张静脉吻合.另2例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门静脉,1例将结肠中动脉与供肝门静脉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者的肝动脉吻合,另1例将供肝门静脉与受者的肝总动脉吻合,供肝肝动脉与受者的胃十二指肠动脉远端吻合.结果 采取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者,术中检测门静脉血流量为(1258±345) ml/min,1例术后2个月死于腹腔感染,其余3例分别随访14、16和17个月,门静脉血流均保持通畅,无狭窄及血栓形成,肝功能正常,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有所减轻.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者,术中检测门静脉血流量为(2275±247)ml/min,1例术后反复出现上消化道出血,术后47 d死于腹腔感染;另1例目前已随访33个月,肝肾功能良好,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加重.采取门静脉动脉化重建者各时间点的AST和ALT均优于采取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者.结论 合并Ⅳ级PVT者肝移植时采用供肝门静脉-内脏曲张静脉吻合重建门静脉临床效果满意;门静脉动脉化重建门静脉通道有利于移植肝功能的早期恢复,但只能作为合并PVT者肝移植时的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72.
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后乙肝复发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肝移植术后乙肝病毒再感染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0月到2007年10月肝移植109例乙肝相关性终末期肝病患者,移植后给予抗病毒预防乙型肝炎病毒再感染,拉米夫定治疗组50例、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组59例,观察临床表现,血清HbsAg、血清HbeAg、血清HBVDNA及必要时肝穿刺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bsAg等指标。结果109例接受了3个月一8年的抗病毒治疗随访。①拉米夫定治疗组50例,10例复发,复发率为20%,复发病例中2例分别于术后5个月、8个月死于乙肝复发爆发性肝炎;余8例给予阿德夫韦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肝功能好转,目前在随访中。②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治疗59例,2例复发,给予调整免疫抑制药后,肝功能好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22,P〈0.05)。结论用拉米夫定和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肝移植后乙型肝炎病毒的再感染。  相似文献   
73.
目的观察肝移植治疗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原发性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接受经典原位肝移植治疗的受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移植效果。结果在围手术期,1例术后发生移植肝功能不全和凝血功能障碍并发肾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出现急性胰腺炎,给予生长抑素治疗10d缓解;2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行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3d逆转。10例受者顺利出院。出院后,3例分别于术后第5个月、第7个月、第19个月死于肝癌复发,1、2年受者存活率分别为72.7%(8/11)和63.6%(7/11),至今最长存活的1例已达4年余。获长期存活的受者肝癌肝切除术前原发病均为小肝癌,肝切除术后复发行肝移植时肝癌均符合Milan标准。结论小肝癌行肝癌肝切除术后应密切随访,如发现肝癌复发且符合Milan标准可考虑行肝移植治疗,患者仍有可能获较长时间生存。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中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对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我院1999年10月至2007年10月间肝移植生存1年以上的8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经典原位肝Σ植组36例、下腔静脉逆灌注原位肝移植组50例,观察各组胆道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对两组早期及晚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1个月~8年,总共有12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95%。①原位肝移植组36例,5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3.89%。其中2例为早期并发症 另3例为晚期并发症,5例患者经保守治疗后有好转。②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原位肝移植组50例,7例发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为14%。其中3例为早期并发症,1例死于合并腹腔感染,2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另4例为晚期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分别对两组早期及晚期胆道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无显著差异。结论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并没有增加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小鼠心肌中Toll样受体4 (Toll like receptor 4,TLR4)通路分子靶点激活的时间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将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LPS处理组(腹腔注射LPS 10 mg/kg)和生理盐水对照组.Western blotting检测处理后5 min、10 min、30 min、1 h、2 h、6 h、12 h、24 h各时间点(n=3)心肌TLR4通路各分子靶点的激活.结果:TLR4-MyD88-IκBα通路5 min即被激活,2 h达高峰,随后开始下降(P<0.05).MAPKs 5 min被激活,6 h达峰值,随后开始下降(P<0.05).Akt 10 min被激活,6 h达峰值,其后逐渐下降(P<0.05).结论:LPS诱导心肌TLR4通路的激活与时间变化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76.
患者,男性,55岁.因患乙型肝炎30余年,肝硬化伴上消化道反复出血2年余,于2008年10月行原位肝移植.术前肝功能示:白蛋白32 U/L,总胆红素32 μmol/L,丙氨酸转氨酶36 U/L,天冬氨酸转氨酶20 U/L,胆碱脂酶3670U/L,凝血酶原时间15 s;血常规示:白细胞2.01×109/L,血红蛋白浓度80 g/L,血小板35×109/L;钡餐示:食管胃底静脉重度曲张;CT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累及肠系肠上静脉.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道胰肾联合移植治疗终末期糖尿病伴肾功能衰竭6例,4例术后肺部感染,2例分别为巨细胞病毒和难羧辨杆菌感染者成功治愈,2例分别为埃希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因呼吸衰竭死亡.胰肾联合移植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防治,重在积极预防,术后一旦出现肺部感染,大幅度削减免疫抑制剂量,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8.
目的:总结本移植中心肝移植综合技术提高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两个阶段[1999~2004年和2005~2007年(后期)]因良性终末期肝病行肝移植术病人的生存率.结果:后期的肝移植病人术后1个月、3个月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1.9%、85.5%和80.0%,明显高于前期的71.8%、66.7%和64.1%.术后围手术期死亡的病人较多,而术后中远期的生存率变化不大,本中心最长的生存病例已达102个月.结论:肝移植术式的改良、移植肝预先用血浆进行灌注、术后肠内营养的应用及免疫抑制剂的减量或个体化应用是提高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原因.  相似文献   
79.
目的评价不同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式及围手术期液体管理对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从2003年4月至2007年3月行经典原位肝移植手术的终末期肝病患者107例,单因素分析兼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前(MELD评分,腹水状况,供肝冷缺血时间)、术中(手术方式,输液总量,晶体液体量,胶体液体量,输血液制品总量,白蛋白使用量,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和术后(前3天每天的液体出入量)等情况与肝移植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统计MELD评分≤15分和>15分且<25分病例,标准经典原位肝移植组和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组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有显著差异。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组比标准经典原位肝移植组术中输液总量>10L的患者(P=0.020)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的患者均减少(P=0.023)。肝移植术中输液总量>10L(P=0.023)和输血液制品总量>4L(P=0.032)是术后发生肺部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采用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P=0.006)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P=0.040)则是保护因素。结论改良经典原位肝移植术和术后前3天至少有2天的液体平衡≤-300mL,能够显著降低术后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0.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重症间质性肺炎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3年10月福州总医院肝胆病中心收治的8例肝移植术后出现重症间质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治疗经过及治疗成功的原因。结果 8例患者出现间质性肺炎的时间为术后1~3个月,均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进而表现为进行性低氧血症,胸片提示有明显间质性肺炎表现。经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加强抗感染、呼吸支持治疗、控制液体入量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后,8例患者临床症状好转,胸片恢复正常,均痊愈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并发重症间质性肺炎,病情重、发展快,若抢救不及时,病死率高。早期诊断、早期停用免疫抑制剂、使用免疫增强剂、控制液体出入量及营养支持等是提高治愈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