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4篇
  3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目的长期随访一组采用双侧脑深部电刺激(DBS)丘脑底核(STN)的帕金森(PD)病人,为临床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195例PD病人在我院接受了双侧STN-DBS手术。术中采用微电极记录STN的外放电信号,刺激电极测试病人症状改善情况及副反应阈值。分别在术前术后1年、3年和5年采用UPDRS评分评估PD病人"开/关"两种状态下的症状改善程度。结果术前对照,PD病人术后5年"关"状态运动评分改善率为60.3%;日常生活评分的改善率为54.2%。语言是运动评分中唯一没有改善的症状。异动症除外,术后1年"开"状态下运动评分没有显著改善。第1年和第5年"开"状态下运动迟缓、姿势障碍和步僵症状较术前均有加重。术后第5年异动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PD病人双侧STN-DBS术后长期随访结果表明,"关"状态下运动评分和"开"状态下异动症均明显改善。术后第1年和第5年比较,行动迟缓、语言、姿势异常、步僵和认知功能的障碍均有加重。  相似文献   
112.
专家简介:张宗岐,男,1945年生,河南省南召县人。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系,毕业后一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从事肿瘤的临床和科研工作,并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务理事。先后担任国家科委"六五"、"七五"中医肿瘤攻关课题主要成员及"八五"中医肿瘤攻关课题组副组长,中国中医科学院院级科研课题组副组长及组长等职务。1991年获中国中医科学院科技进步奖。在临床上擅长用消痰、化瘀、解毒等法治疗各种良恶性肿瘤,尤其对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恶性胸  相似文献   
113.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治疗精神发育迟滞( Mental Retardation,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毁物)的临床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年9月~2009年6月收治的33例MR伴冲动、攻击、自伤、毁物行为障碍患者,均符合ICD-10和DSM-Ⅳ的诊断标准.治疗靶点选择内囊前肢和杏仁核,采用可视靶点CT定位.全麻下头皮切口,钻孔切开硬脑膜,直径2.0 mm毁损电极穿刺,毁损前行宏刺激确定非功能区后,进行毁损灶的制作,参数80℃、60 s.术前、术后6、12、24个月由精神科医师应用临床总评量表(CGI)和儿童攻击行为量表(CAS- P)对治疗效果进行评定,采用韦氏智力量表(WIS)评定智商.结果 (1)术后24个月CGI量表评定结果显示,33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1.5%,其中优5例(15.1%),显著进步16例(57.6%),进步9例(21.2%),无变化3例(6.1%);(2)术前CAS-P评分平均为(67.00±10.95)分,术后6个月为(15.20±1.62)分,24个月后为(16.30±1.64)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3)术前WIS评分为(35.88±14.60)分,术后24个月为(36.24±12.35)分,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安全性评估:脑内血肿1例,经治疗完全康复;偏瘫1例经康复治疗明显好转;术后高热3例;性欲亢进2例;食欲亢进2例,经治疗均于2周内恢复.结论 立体定向杏仁核联合内囊前肢毁损术治疗MR伴有的行为障碍(冲动、攻击、自伤和毁物)安全、有效,长期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14.
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性疾病的结构和功能显像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意义重大.传统主要根据病史、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表现进行诊断,但在帕金森病和运动障碍性疾病早期,该方法难以做出准确的鉴别诊断,其中诊断的偏差主要在于鉴别帕金森病与帕金森综合征上.近年来,医学影像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结合,使临床医生能够从结构与功能两方面认识运动障碍性疾病,提高帕金森病的诊断准确度.本文就这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5.
帕金森病(PD)病人存在高比例的言语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音量减小、音调单一、声音沙哑等。言语产生的每个环节包括:呼吸、发声、发音和韵律等,在PD构音障碍中均有可能受到影响。对PD构音障碍的治疗主要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嗓音治疗。目前对PD构音障碍最好的治疗方式是在药物和(或)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嗓音治疗。  相似文献   
116.
1997年11月美国心肺血研究所(NHLBI)发表了美于预防、检测、评估与治疗高血压全国委员会的六次报告(JNC Ⅵ),这是继上一次报告(JNC Ⅴ)发表5年后,综合最新的研究结果修订而成的,同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WHO/ISH)1996年所发表的高血压方面的指导原则一样,这一最新权威性献不但对美国,而且也对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其他国家的高血压防治和治疗指南的制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7.
帕金森病患者丘脑底核的微电极定位技术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丘脑底核(STN)及其邻近结构神经元电活动的特点,指导手术靶点的准确定位。方法 30例PD患者在行STN电极埋植(8例)或毁损术(22例)时,应用微电极和EMG记录技术,采集STN及其邻近结构的细胞外电活动和肢体的EMG活动。分析其电活动的特点。结果 在31个记录针道中,共记录到388个STN神经元,其中14%呈紧张性放电,28%呈规律性簇状放电,58%呈不规则或簇状放电。放电频率20~50Hz,平均42.2±11.6Hz。确认震颤细胞,节律为3.8~6Hz,与肢体震颤密切相关(r=0.63,P<0.01)。多数(82%)震颤细胞位于STN中上部分。黑质神经元呈均匀的紧张性放电,放电频率72.5±17.9Hz。结论 STN及其邻近结构存在特征性的电活动,微电极记录技术为STN手术的精确定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18.
目的 为观察单侧双靶点毁损对偏身性肌张力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通过MRI定位,微电极技术术中对靶点行功能确认,对5例偏身性肌张力障碍患施行脑立体定向病变肢体对侧苍白球腹后部和丘脑腹外侧核联合毁损术治疗。结果 5例患术后运动功能显改善。结论应用单侧双靶点毁损治疗偏身性肌张力障碍是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9.
1.研究背景 全球每年大约有500万患者死于脑卒中,脑血管病成为主要死亡原因。每年约有1500万人发生非致命性脑卒中,其中1/3致残。脑卒中发生后5年内,大约有10%~20%的患者再次发生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有高度发生脑卒中的危险性。 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表明,非脑卒中或心肌梗死的人群血压水平与首次脑卒中发生密切相关。即舒张压每升高4~5mmHg,首次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就增加1/3。无论是高血压或非高血压者均为如此。一系列大样本随机对照的抗高血压临床试验汇总分析表明,舒张压每下降5~6mmHg,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就减少30%~40%。 有样本数有限的资料提示,脑血管病患者的血压水平与脑卒中的再发危险有关,即患者血压水平越高,脑卒中再发的危险越大。  相似文献   
120.
目的:比较Syst-China和Syst-Eur的一线药物中国资寿尼群地平和德国拜尔尼群地平的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副作用的异同.方法:用随机、交叉比较方法,分别给8个男性健康志愿者口服40mg资寿尼群地平或拜尔尼群地平,采用高效液相紫外荧光检测法测定服药前及服药后不同时点血清中尼群地平的浓度.结果:8个健康志愿者服用上述药物后,各时点测定的平均血药浓度在两种药物之间无明显差别;其药代动力学参数AUC、Cmax、Tmax均无明显差别,两药的AUC之比为0.996;两药对收缩压影响不大,对舒张压降低明显,降压幅度及反射性心率增快作用相似,最大降压幅度分别为37、3%和47.6%.结论:中国资寿尼群地平和德国拜尔尼群地平是“生物等效”的,因此分别用上述两种药物作为一线药物的大规模临床试验Syst-China和Syst-Eur得出的结果是可比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