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0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病人 男,58岁.活动后胸闷、气促2月余.查体: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X线胸片示心影增大.心脏超声示左房内一较大的囊实性回声团附着于房间隔上,约9.18 cm×9.39 cm.  相似文献   
132.
目的 比较和评价在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中应用两种蛋白作为载体的免疫效果.方法 构建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的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确定rLTB主要为可溶性表达.应用一步阳离子交换层析对rLTB进行纯化,获得较纯的目的蛋白.利用GM1-ELISA和非变性SDS-PAGE的方法确定纯化后的rLTB能够形成具有生物学活性的五聚体.最后利用化学方法(ADH方法)将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的重组LTB五聚体蛋白与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CMP)耦联,获得多糖蛋白结合物GCMP-rLTB.以单一蛋白破伤风类毒素(TT)为载体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TT和GCMP-TT)及同时应用两种蛋白载体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TT和GCMP-rLTB)分别通过腹腔注射途径免疫小鼠.应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小鼠血清中IgG水平.结果 单独以TT为载体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TT和GC-MP-TT)和同时以两种蛋白作为载体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TT和GCMP-rLTB)通过注射途径免疫小鼠,后者产生的血清多糖特异性IgG水平显著高于前者.结论 双蛋白载体在改善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疫苗的免疫原性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immunogenicity of group A and C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s conjugates using different proteins as carriers. Methods Heat-labile enterotoxin B subunit (LTB)pentamer form was expressed in E. coli. The target protein was identified and purified by cation-exchange chromatography. Then biological activity of rLTB was tested using GM1-ELISA. GCMP was conjugated to rLTB with the chemical method (ADH). Furthermore, the mice were immunized with GAMp-TT/GCMP-TT conjugates and GAMP-TT/GCMP-rLTB conjugates via peritoneal. Finally the anti-polysaccharide antibody was detected. Results The GAMP-TT/GCMP-rLTB conjugate elicits remarkably higher serum antibodies in mice than GAMP-TT/GCMP-TT conjugate. Conclusion Thes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polysaccharide conjugates using different proteins as carriers were superior to those using only one protein as carrier.  相似文献   
133.
目的探讨食管癌病人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食管癌病人手术实施直线切割缝合器胃小弯侧切除,用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后随访,重点探讨该术式在防止并发症方面的优势。结果本组64例病人中,无胸胃综合症、返流性食管炎及胸胃漏发生,吻合口瘘发生率低,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以直线切割缝合器制作管状胃,重建上消化道治疗食管癌可有效预防或减少胸胃综合征、返流性食管炎、胸胃漏、吻合口瘘等并发症的发生,术后对病人肺功能影响小,远期生活质量高。  相似文献   
134.
<正>白癜风是一种后天性顽固难治的皮肤病。以皮肤色素脱失而出现白斑,形状大小不一,无痛痒为特点。中医文献中早有相类似的记载,又称"斑驳"、"白驳风",其病因与感受风邪而致气血失和有关。本文  相似文献   
135.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一类临床常见病,是胃内容反流入食管引起食管炎症性疾病。其临床表现为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虽然对该病治疗已取得满意效果,但还有少部分治疗不尽如人意。近来我科用铝碳酸镁联合奥美拉唑和西沙比利治疗,对其疗效进行临床观察,以奥美拉唑和西沙比利治疗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6.
pDC1抑制T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 pDC1体外对T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集健康恒河猴外周血 ,用Ficoll Hypaque梯度离心法和三色流式细胞仪分离 pDC1,经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MLR)研究其免疫调整功能。结果 新鲜分离的 pDC1具有较弱的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 ;在经CD40L培养后 pDC1即成熟DC1成为有效的T细胞刺激增殖者。结论 本实验用MLR方法成功地研究了恒河猴外周血pDC1体外抑制T细胞增殖的作用 ,为阐明pDC1诱导免疫耐受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7.
慢性支气管炎哮喘600例冬病夏治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学峰 《中医杂志》1996,37(12):730-731
三伏天在背部穴位针刺及贴白芥子泥膏治疗600例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患者,结果治愈243例,好转264例,无效93例,有效率为84.5%。喘证中以风寒束肺型效佳,有效率为90%;慢性支气管炎中以风寒犯肺型和痰湿阻肺型较好,有效率分别为85.71%和88.19%。  相似文献   
138.
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在我国基层医院已普遍开展 ,主要有创伤小、复位满意、固定可靠等优点。我们自 1995年 6月~ 2 0 0 1年 6月以来应用不同椎弓根内固定器治疗胸腰椎骨折并截瘫 4 6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 6例 ,男 39例 ,女 7例。年龄 18~ 5 0岁 ,平均 33岁。爆裂型 2 9例 ,屈曲压缩型 17例。 1个椎体骨折 4 3例 (T10 椎体 3例 ,T11椎体 9例 ,T12 椎体 15例 ,L1椎体 9例 ,L2 椎体 4例 ,L3 椎体 3例 ) ,2个椎体以上骨折 3例 (T12 、L1椎体 1例 ,L1、L2 椎体 1例 ,L1、L4…  相似文献   
139.
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所致.是目前最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之一。在我国位居性传播疾病第三位。而妊娠期妇女并发阴道感染尖锐湿疣较以往常见。我们尝试采用微波治疗妊娠期阴道尖锐湿疣,并对产后24个月新生儿感染尖锐湿疣情况进行追踪调查。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对重组霍乱毒素B亚单位(rCTB)作为多糖蛋白结合疫苗候选载体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并对以破伤风类毒素(TT)与rCTB为蛋白载体的黏膜投递型疫茸的免疫效果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首先通过基因工程手段获得具有五聚体结构的rCTB.再将rCTB五聚体蛋白利用化学方法(ADH方法)与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AMP)耦联,获得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rCTB,并将其与TT为蛋白载体的A群流脑多糖蛋白结合物(GAMP-TT)以滴鼻和注射途径免疫BALB/c小鼠,并对其进行免疫学评价.结果 以rCTB和TT为载体的A群流脑多糖蛋白结合物,通过黏膜投递途径均可在血清中产生相对较高的多糖特异性IgG抗体,在肺部盥洗液和小肠黏膜也产生了相应的特异性IgA抗体.结论 rCTB和TT均可作为黏膜投递型多糖结合疫苗的候选蛋白载体.以rCTB为载体的多糖蛋白结合物,黏膜途径可能在免疫功能方面优于注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