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36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55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9篇
内科学   49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50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287篇
预防医学   89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76篇
  6篇
中国医学   127篇
肿瘤学   3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64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3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简捷的PCR点突变实现人胰岛素原基因非β细胞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技术将人胰岛素原基因进行两处突变 ,引入Furin酶的裂解位点 ,再构建突变人胰岛素原基因逆转录病毒载体重组质粒 ,转染HepG2肝癌细胞 ,经检测可表达成熟胰岛素。所采用的PCR点突变法简单且无错误掺入产生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5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脑血管介入治疗中心采用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20例MCA M1段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行头颅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根据脑血管旋转造影数据建立数值模型,应用血流动力学系列软件计算手术前、后及计算机模拟狭窄部位完全修复后狭窄局部、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和管腔内总压力。术后复查DSA判断血管狭窄程度,以残余狭窄率<30%(定义为"亚满意")为手术成功。结果20例患者的手术均成功。术后即刻造影显示MCA狭窄率较术前明显降低[分别为(29.9±13.2)%、(86.6±10.0)%,t=15.31,P<0.05]。20例患者术后MCA狭窄部位和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25.1±4.6)Pa、(49.0±13.2)Pa,穿支根部:(1.1±0.2)Pa、(3.5±0.4)Pa,均P<0.05],而狭窄近端和远端正常血管的壁剪切力均较术前增高[近端:(7.2±3.8)Pa、(3.6±2.6)Pa,远端:(12.6±5.8)Pa、(4.9±2.6)Pa,均P<0.05]。术后狭窄部位和近端正常血管壁面的总压力均较术前降低[狭窄部位:(276.5±86.3)Pa、(992.6±15.7)Pa,狭窄近端:(605.4±27.8)Pa、(992.6±15.7)Pa,均P<0.05],而穿支根部和狭窄远端正常血管的总压力均较术前增高[穿支根部:(58.2±5.6)Pa、(2.7±0.3)Pa,狭窄远端:(101.0±43.4)Pa、(10.3±4.3)Pa,均P<0.05]。通过计算机技术将狭窄部位管腔恢复至同两端血管完全一致时,狭窄部位、狭窄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壁剪切力、总压力与术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MCA M1段重度狭窄"亚满意"成形术后狭窄局部、近端、远端正常血管及穿支根部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均较术前发生明显改变,且达到较理想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相似文献   
33.
【摘要】 目的 本研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全基因合成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的8个基因节段,并利用反向遗传技术从体外拯救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同时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为下一步研究B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传播机制以及开发新型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通过基因合成和反向遗传技术体外拯救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全基因组测序验证拯救病毒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序列的一致性。将拯救病毒以105EID50的攻毒剂量人工感染BALB/c小鼠,通过体重变化、生存率、肺脏病毒复制等方面进行致病性分析,建立小鼠感染模型。结果 成功从体外拯救出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命名为B-S9。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B-S9基因组序列与Genbank公布序列一致。B-S9能够人工感染BALB/c小鼠,但不致死,对BALB/c小鼠呈现低致病性; 攻毒后第3天,B-S9感染小鼠体重出现下降,攻毒后第8天,小鼠体重开始回升;攻毒后第3天和第6天,B-S9感染小鼠的肺脏内均能检测到病毒复制,且攻毒后第3天的小鼠肺脏病毒滴度比攻毒后第6天的小鼠肺脏滴度高132倍。结论 成功搭建B型流感病毒冷适应株B/Yamagata/16/88反向遗传操作平台,并建立BALB/c小鼠感染模型。目前国内外对B型流感病毒的研究还较少,该反向遗传操作平台的建立为B型流感病毒致病机制和传播机制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包括B型流感病毒减毒活疫苗在内的新型疫苗的研制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观察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40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多巴丝肼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普拉克索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帕金森病评定量表(UPDRS)评分,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UPDR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左手及右手1 min限时运动次数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10 m步行折返起立耗时及转弯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巴丝肼联合普拉克索治疗帕金森综合征,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改良端侧套入式胰空肠吻合术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oduodenectomy,P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6月完成的25例PD的-瞄床资料。所有病例均采用张氏首层吻合为胰腺全层与空肠浆肌层交叉褥式缝合的端侧胰肠套入式吻合方式。结果除1例发生胆肠吻合口漏,无一例发生胰瘘和胰肠吻合口出血,无手术死亡。结论改良端侧套入式胰空肠吻合术吻合牢靠、操作简便,胰瘘及胰肠吻合口出血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VBD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分析。结果2例患者均有高血压病史,均有动脉粥样硬化,均有后循环缺血症状,均行CT血溶造影或DSA确诊。1例患者DSA检查后突发意识更新丧失、呼吸停止,抢救无效死亡;另1例CT血管造影确诊后9个月,病情突然恶化,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检查可以明确诊断该病,目前对该病没有特殊的治疗手段,但影像学证实椎基底动脉管壁有附壁血栓者,均应进行抗凝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  相似文献   
38.
大脑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神经网络系统,随着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快速发展,目前研究逐步深入到人类大脑并行神经网络和不同脑区间的信息流,以更全面深入地探索脑功能机制。有效连接分析是近年来在脑功能网络方面的一个研究热点。对人脑功能网络进行有效连接分析,可能对神经精神疾病的病理机制和脑功能异常状态下的功能逻辑有着更好的理解。本文着重对有效连接的几种经典方法(包括结构方程模型、多变量自回归模型、格兰杰因果分析和动态因果模型)的算法原理、存在的问题、算法比较、最新发展及在大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中的应用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9.
目的建立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同时测定生物样本血液中6种苯系物含量的方法。方法优化吹扫捕集实验条件,富集和解析血液中6种苯系物,然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方法,以同位素内标法选择特征离子对6种苯系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通过优化吹扫捕集参数,实现了血液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邻二甲苯6种苯系物的同时富集、解析和准确测定;本方法检出限为0.002~0.011μg/L,线性范围为0.043~10.99μg/L;低、高浓度加标回收率分别为72.78%~81.03%、82.27%~109.09%;对同一样品重复进行6次分析,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47%~7.36%。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操作简便、周期短、分离度好,准确度和精密度均能满足分析测试要求,适用于生物样本血液中6种苯系物同时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40.
李芳  陈潇  齐信王  张坤  汤力宇  肖扬锐  刘烨鼎  王祖飞  李炳荣 《浙江医学》2022,44(14):1501-1505,1512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肝脏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LI-RADS)v2017(简称CEUSv2017)对MRLI-RADSv2018(简称MRv2018)中LR-3类病灶的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8月间在丽水市中心医院就诊的274例肝细胞癌(HCC)高危风险患者超声增强造影与MR影像资料;对59个被MRv2018评估为LR-3的病灶[33个HCC,2个其他肝脏恶性肿瘤(OM),24个良性病变]再行CEUSv2017评估,采用χ2检验比较两套系统的评估结果差异。结果有43个LR-3(MRv2018)病灶在CEUSv2017再次评估中出现LR类别变化,最终被CEUSv2017归类为LR-M、LR-3、LR-4、LR-5者分别为5、16、22、16个,无LR-1和LR-2者。33个被MRv2018归为LR-3的HCC在CEUSv2017中被归类为LR-M、LR-3、LR-4、LR-5的个数分别为3、4、12、14个;2个被MRv2018归为LR-3的OM在CEUSv2017中均被归类为LR-5;24个被MRv2018归为LR-3的良性病变在CEUSv2017中被归类为LR-M、LR-3、LR-4、LR-5的个数分别为2、12、10、0个。MRv2018与CEUSv2017在LR-3类病变中HCC、OM与良性病变的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CEUSv2017的再评估结果中符合LR-5者有很大的概率是HCC,而符合LR-3者有很大的概率是良性病变;但被CEUSv2017评估为LR-4者可能仍难以区分良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