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7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62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1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138篇
内科学   91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1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91篇
综合类   363篇
预防医学   115篇
药学   153篇
  1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94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中医手法整复踝部骨折的实际临床疗效。方法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5月收治踝部骨折患者94例,对所有患者均给予3个月的中医手法整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再加以功能锻炼,观察所有患者的愈合情况,统计实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94例踝部骨折患者中,治愈87例,好转6例,无效1例,总的有效率为98.94%。结论中医手法整复踝部骨折实际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检测ⅢA期肺鳞癌和腺癌患者术后癌及癌旁组织中的白介素17(IL-17)、Foxp3的表达情况,分析IL-17与Foxp3的相关性及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探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辅助性17(Th17)与Foxp3+调节性T(Foxp3+Treg)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术前未行化疗或放疗的汉族肺鳞癌和腺癌患者的手术切除标本癌组织、癌旁组织中IL-17和Foxp3表达。结果 IL-17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53例(85.5%),相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35例(56.5%),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IL-17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79,P=0.009)。Foxp3在肺鳞癌和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48例(77.4%),相应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34例(54.8%),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Foxp3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38,P=0.025)。肺癌组织中IL-17表达与Foxp3表达呈正相关(r=0.309,P=0.010)。IL-17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86,P=0.002);Foxp3阳性表达组和阴性表达组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69,P=0.000)。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IL-17阳性表达(P=0.046,OR=2.359)及Foxp3阳性表达(P=0.003,OR=3.180)是影响肺鳞癌和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组织学类型(P=0.162,OR=1.518)及年龄(P=0.292,OR=1.019)不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 Th17细胞特异性分泌IL-17,Treg细胞最可靠的特征性标记是Foxp3,肺鳞癌和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L-17和Foxp3较自身癌旁组织阳性表达率高,癌组织中IL-17与Foxp3表达呈正相关。IL-17和Foxp3阳性表达均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IL-17及Foxp3是影响肺鳞癌和腺癌发展和预后的重要免疫学指标。提示Th17和Foxp3+Treg细胞与肺鳞癌、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但尚需大规模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结合Bobath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偏瘫后肩痛的疗效。方法将145例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A、B、c3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A组采用中药熏蒸治疗,B组采用Bobath疗法康复治疗,c组采用中药熏蒸结合Bobath疗法治疗。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2个月后以VA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对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结果3组治疗后VAS评分及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C组疗效更优于A、B组(均P〈0.05)。结论中药熏蒸与现代康复技术结合起来,能减轻患者脑卒中偏瘫后肩痛,增加患侧上肢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成人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前后的CT征象演变。方法连续收集活动性肺结核患者138例,在抗结核治疗前后分别行螺旋CT检查,对比观察肺结核CT征象的转归表现。结果本组病例中提示肺结核活动性的CT征象均具有很高的检出率。经过抗结核治疗后,磨玻璃影、空洞、肺实变、树芽征、模糊结节、气道壁增厚、网状微结节吸收率均超过85%。治疗前后上述征象的检出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结节和纤维条索影为活动性肺结核治愈后的主要CT转归征象。结论 CT检查有助于活动性肺结核治疗后病变转归的观察,可作为其治疗效果评价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抗核小体抗体(Anu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了解其与其他自身抗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58例SLE患者,41例其他风湿性疾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血清中AnuA、抗ds-DNA抗体及抗Sm抗体,并比较分析各组血清中的三种抗体的关系.结果 AnuA在SLE患者中的阳性率为72.4%,疾病对照组中为2.3%,健康对照组中为0%;SLE组患者AnuA阳性率显著高于疾病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AnuA在SLE中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2.4%和97.7%.抗ds-DNA与抗Sm抗体阴性的SLE患者中AnuA阳性率分别为53.3%、47.5%.结论 AnuA对SLE诊断的敏感性高、特异性强,AnuA测定对SLE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评价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侧块固定治疗寰枢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5月至2008年1月,共收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寰枢椎不稳或脱位患者3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8例;年龄17~67岁,平均43.5岁.寰枢椎不稳或脱位原因有:齿状突陈旧性骨折17例,游离齿状突8例,齿状突骨折4例,横韧带断裂1例,类风湿关节炎1例.31例患者均有枕颈痛表现,28例有颈椎活动受限,19例有不同程度颈髓受压症状和体征.所有病例均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失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对手术前后有关临床疗效指标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对比评价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2.5 h,平均出血量300 ml.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7个月,平均13个月.1例患者术后出现切口感染,通过调整抗菌素和切口换药2周后得到控制;1例患者术后第5天出现肺动脉栓塞(经肺动脉造影证实),经抗凝等治疗2个月后康复.术中无椎动脉损伤,术后无C_2神经分布区疼痛或麻木病例.31例患者术前存在的枕颈部疼痛均减轻.19例颈脊髓损伤症患者末次随访脊髓功能JOA评分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P<0.01).31例末次随访动态X线片未见寰枢椎移位,无内固定物断裂或松动;CT三维重建有2例患者寰枢椎后弓间骨小梁连续性中断.总融合率达93.6%.结论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侧块固定具有直视下置钉、术中复位、良好的三维短节段固定等优势,是良好的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107.
甲状腺切除术中喉返神经损伤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喉返神经损伤是甲状腺手术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 对东河中心卫生院2004年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行甲状腺手术的446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以探讨甲状腺手术中防止喉返神经损伤的方法.446例患者中女352例,男94例,年龄19~72 岁,平均42.6 岁;均因甲状腺包块或颈淋巴结肿大就诊,其中Graves病95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3例,甲状腺腺瘤264 例,功能性腺瘤16例,乳头状癌26例,甲状腺囊肿12例;术前均经间接喉镜或喉内镜检查排除声带麻痹.  相似文献   
108.
探讨从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高效扩增淋巴细胞的方法,取3例恶性肿瘤患者的PBMCs,每例患者重复3次,在GMP实验室体系下,经淋巴细胞刺激因子体外诱导扩增淋巴细胞和观察扩增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扩增前后总CD3^+、CD3^+CD4^+、CD3^+CD8^+淋巴细胞、CD3^+CD16+56^+(NK细胞)、CD3^+CD16+56^+(NKT细胞)以及CD4^+和CD8^+T细胞比值的变化,分析培养前后各淋巴细胞亚群的扩增情况和重复性,同时观察淋巴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后回输患者的生物安全性。结果表明,CD3^+、CD3^+CD8^+、CD3^+CD16+56^+细胞比例较培养前明显增加(P〈0.01),而CD3^+CD^+、CD3^-CD16+56^+细胞比例、CD^+和CD8^+T细胞比值则明显的降低(P〈0.01)。CD3^+、CD3^+CD8^+、CD3^+CD16+56^+细胞增殖倍数的中位数分别为487.9、832.5和2540.6;而CD3^+CD4^+和CD3^+CD16+56^+则分别为159.6和155.5。细胞体外扩增培养前后亚型和扩增倍数的重复性较差,在本研究中只有CD3^+T细胞在体外培养前后、CD3^+CD16+56^+细胞在培养后的CV值在10%以内。培养扩增后淋巴细胞细菌、真菌、支原体、外来病毒及内毒素检查后无阳性发现,所有患者细胞回输治疗后无明显的毒副反应。在本研究体系下体外诱导扩增培养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NK细胞及致敏淋巴细胞效率较高,细胞毒性细胞比例增高较大,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为恶性肿瘤患者应用NK细胞进行过继免疫治疗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扩增NK细胞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9.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time-course of relaxant effect of rocuronium between patients of Uygur and Han nationalities.Methods Thirty ASA Ⅰ or Ⅱ patients (15 Uygur nationality,15 Han nationality) of both sexes,aged 20-55 yr weighing 45-73 kg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n=15 each):group U Uygur nationality and group H Han nationality.Anesthesia was induced with midazolam,propofol,fentanyl and suxamethonium chloride.Tracheal intubation was performed and the patients were mechanically ventilated.Recuronium 0.6mg/kg was then given iv.Neuromuscular function was monitored with acceleromyograph using single stimulation of the ulna nerve.The onset time (time from injection of recuronium to maximal paralysis),nonresponse time (duration of maximal twitch depression),clinical duration (time required for the twitch to return to 25% of control height after injection of initial dose),75%recovery time (time for twitch to return to 75%of control height after injection of initial dose) and recovery index (time for twitch height to return from 25% to 75% of control height) were recorded.Result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onset time between the two nationalities.The time of nonresponse period,clinical duration and 75% recovery time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Uygur patients than in Han patients.Recovery index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in Uygur patients.Conclusion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time-course of muscle relaxant effect of recuronium between Uygur and Han nationalities.The influence of nationality on recommended dosage of recuronimn should b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110.
目的:研究3种常用抗癌药物对于HepG2细胞的抑制情况。方法:细胞铺96孔板,3种抗癌药物以不同浓度给药,每浓度设3复孔,不加药组做空白对照,MTT法测定,以抑制率对药物浓度作图。结果:在1~420μg/mL浓度范围内,5-氟尿嘧啶抑制效果最差;20~300μg/mL丝裂霉素C抑制效果好于长春新碱;1~20μg/mL和300—420μg/mL浓度范围内,长春新碱抑制效果好于丝裂霉素C。结论:该方法评价对比了3种常用的抗癌药物对于人肝癌细胞的抑制效果,为药物筛选中阳性药物的选择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