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4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徐锋  张喜  张传森 《解剖学杂志》2019,42(3):240-243
目的:探索骨髓胚胎样干细胞(ELSCs)的分离纯化和鉴定方法,并探讨该细胞分离培养方法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明胶包被和无血清培养的方法,培养SD大鼠骨髓细胞,5 d后进行第1次传代,以后每2 d传代1次。观察其形态结构;免疫荧光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73、CD90、CD105、SSEA-4、Sox-2、Nanog;流式细胞术检测干性标志物SSEA-4、OCT-4、Sox-2、Nanog的表达,并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相比较;检测其向成骨细胞和成脂细胞的诱导分化能力。结果:获得的ELSC呈现长梭形,体积小且形态均一。免疫荧光示其表达CD73、CD90、CD105、SSEA-4、Sox-2、Nanog;流式细胞术检测示ELSCs表达CD73、CD90、CD105,且纯度高于95%,与MSCs相比,ELSCs的SSEA-4、OCT-4、Sox-2、Nanog等干性基因表达较高。结论:该方法获得的ELSCs干性较强、强度较高,可分离、培养出ELSCs。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异常闭孔动脉的走形、分布,并对其盆内段进行测量和定位,为腹股沟区相关手术提供可靠的解剖学基础。 方法 解剖研究37侧成人骨盆标本,对闭孔动脉进行观测和分类,并测量闭孔动脉盆内段长度,起始端外径,闭孔管处外径,以及闭孔动脉入闭孔处和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连线中点的距离。 结果 在37侧标本中,异常闭孔动脉出现率为18.92%。异常闭孔动脉与腹壁下动脉共干(1.57±0.12)cm发出,盆内段平均长度(4.05±0.49)cm,起始处平均外径(2.52±0.87)mm,闭膜管处闭孔动脉平均外径(2.14±0.72)mm,入闭孔处和连线中点的距离(3.63±1.29)cm。异常闭孔动脉多与腹壁下动脉共干,之后绕股环或跨过股环,紧贴盆壁下降至闭孔处。 结论 正是由于异常闭孔动脉的特殊性质,在腹股沟区及骨盆、髋区骨折固定手术,甚至肿瘤治疗、淋巴结清除术中,术者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93.
目的:观察40例Fournier坏疽(FG)患者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探讨改良后负压引流灌洗技术在FG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采用病历回顾性分析法分析本科室收集的40例F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手术清创联合负压灌洗技术治疗。记录术前患者病因、并发症、临床表现、病理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创面细菌培养和术后住院时长,观察患者创面愈合情况和预后远期随访情况。结果:40例患者中,男性35例,女性5例,年龄22~81岁,伴有肛周感染28例,糖尿病11例,外伤5例,截瘫致压疮1例,无明显诱因6例。病理检查,慢性化脓性炎症伴脓肿形成;采用手术清创,根据创面结果,覆盖负压同时改良引流灌洗方式进行创面治疗。患者全部治愈出院,无复发,平均住院时间24.65 d,25例肛周脓肿患者术后未出现明显狭窄;8例累及阴囊患者恢复良好,外形及功能正常;7例植皮患者皮片生长良好;2例皮瓣修复患者皮瓣血供良好,未出现红肿破溃;8例累及下肢患者患部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明显残疾及瘢痕增生。结论:采用手术清创联合负压引流灌洗技术治疗FG有利于观察创面的变化,减少换药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4.
福建省部分人群蠕形螨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在人体表普遍寄生的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是一种具有致病性的寄生螨。我们结合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用统一的方法、部位对福州、福鼎、福清、清流、闽清、漳州、邵武、南靖、德化、南安10个县市部分人群(主要是成人)的蠕形螨进行检查。 材料与方法 受检者于睡前用温皂水洗净受检的两侧鼻唇沟和前额,待干后分别贴上1×2.5cm的透明胶带、次晨取下平贴在载玻片上,写上姓名、年龄、性别。及时收回在80~200倍镜下检查计数并作虫种鉴定。感染者作症状随访检查。  相似文献   
95.
张喜  张传森 《解剖学杂志》2005,28(4):474-476
种子细胞是近年来组织工程研究的热点。寻找适宜的种子细胞是构建组织工程心瓣膜(tissue engineering heart valves,TEHV)必须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现有种子细胞虽各有优点,但也存在诸多不足。本文就近年来种子细胞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做一综述,以利于TEHV种子细胞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6.
糖尿病足36例中西结合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DF)具有病情重、发展快、截肢率高等特点。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我科于2004年6月至2006年12月对收治的3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综合治疗,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44~81岁,平均68岁;糖尿病病程6年~25年,平均14年;全部符合ADA l999年推荐糖尿病诊断标准。按照糖尿病足(DF)W angner分级标准:Ⅰ级8例、Ⅱ级13例、Ⅲ级12例、Ⅳ级3例、V级无。1·2方法1·2·1全身治疗1·2·1·1严格控制血糖,所有患者均使用强化胰岛素治疗,使空腹血糖在4…  相似文献   
97.
竹子在中医药和保健品开发中的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地处亚太竹区的分布和起源中心,有竹 50属 500余种,竹林面积约 700万 hm2 分别占世界竹林资源相应项的71%、42%、35%。竹类资源除传统的药用得到发展外,国内外在黄酮类成分开发、多糖体效能研究、活性成分应用领域取得了长足进展;保健品开发领域除大规模开发笋制品外,在竹汁饮料、竹炭脱臭、保鲜防腐和色素利用方面已有所突破,小试、中试产品屡见报道,竹资源利用在中药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伏立康唑和氟康唑抢先治疗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的疗效,并对患儿的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旨在探索合理的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湖南省儿童医院接受治疗的41例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根据使用的抗真菌药物种类分为伏立康唑组(16例)和氟康唑组(25例),伏立康唑组给予伏立康唑静脉滴注治疗,氟康唑组给予氟康唑静脉滴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并对入选患儿的菌种分布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伏立康唑组患儿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氟康唑组(P<0.05)。伏立康唑组患儿治疗的有效率为100.0%,氟康唑组为5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白色念珠菌对氟康唑及伏立康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白色念珠菌,白色念珠菌及非白色念珠菌对伏立康唑的敏感率均要高于氟康唑(P<0.05)。结论伏立康唑抢先治疗儿童侵袭性肺念珠菌病的疗效要优于氟康唑,氟康唑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与非白色念珠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将ICU58例重症肺炎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治疗组(A组29例)和有创治疗组(B组29例)。所有患者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尽早气管插管给予有创机械通气(IMV),当出现PIC窗时,A组拔除气管插管,改用面罩无创通气序贯治疗;B组继续IMV,以SIMV+PSV模式撤机。记录两组患者出现PIC窗的时间、IMV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住院费用、死亡例数、再次插管例数、呼吸相关性肺炎(VAP)例数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患者PIC窗出现时生命体征(MAP、RR、HR)和动脉血气指标(ABG),以及出窗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IMV时间及总机械通气时间均减少,住ICU时间缩短, VAP发病率、再次插管率、病死率及住院费用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的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通气策略,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有较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00.
在解剖制作标本过程中,于股后区发现一肌肉变异,经查阅文献,此变异未见报道,现报道如下. 该肌于股后区,起于股二头肌长头内侧缘中份,肌腱与股二头肌长头融合,肌腹跨过坐骨神经,于股二头肌长头和半腱肌之间向内下走行,经过腘窝内侧,肌腱止于腓肠肌内侧头外侧缘上中1/3交界处,最终与腓肠肌内侧头外侧缘融合.变异肌全长26.50 cm,起始处肌腱长3.00 cn,终止处肌腱长5.50 cn,肌腹长18.00 cm,肌肉平均厚度0.22 cm,平均宽度0.88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