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血清载脂蛋白的异常改变是预示和判定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具有特异性的生物化学指标,动脉粥样硬化(AS)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有报道指出血清载脂蛋白ApoAl和ApoB较HDL和LDL作为AS的危险指标更有意义,并认为血清ApoAl和ApoB含量变动可作为AS症的一种可靠的预测指标。为了探讨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糖尿病与血清载脂蛋白的关系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我们应用速率散射比浊法对72例,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ApoAl和ApoB进行检测并与正常体检人群进行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42.
目的: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芪莲汤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用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芪莲汤药物血清对美洲商陆(PWM)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的活细胞数;用ELISA法测定不同浓度芪莲汤药物血清对PWM诱导的淋巴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同时设白山云芝多糖组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20%和10%芪莲汤药物血清可增强PWM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0%芪莲汤药物血清作用效果要优于白山云芝多糖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20%芪莲汤药物血清使PWM诱导的脾淋巴细胞IL-2表达增加,与空白对照血清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芪莲汤药物血清可正向调节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及IL-2的表达.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良、恶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血清及尿液中κ、λ轻链水平和κ/λ比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以散射浊度法检测 1 6 2例各类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患者血清及部分尿液Ig、κ、λ轻链含量 ,并计算κ/λ比率。结果 :1 52例MMGIg水平均显著减低 ,κ型κ/λ比率为 5. 3~ 493 ;λ型κ/λ比率为 0 . 0 0 6~ 0 . 2 3。 1 0例BMG及 3 2例多克隆高丙种球蛋白血症患者κ/λ比率接近正常人。 1 7例BJP型中仅 4例血清轻链明显升高且蛋白电泳谱出现M带 ,而 1 7例尿蛋白电泳谱均出现单一的轻链型M带。结论 :血清及尿液κ、λ定量和κ/λ比率对BMG与MMG、轻链病、单克隆与多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周氏蛋白(BJP)是指没有与免疫球蛋白分子中重链结合的单克隆κ或λ轻链,即单克隆游离轻链。BJP主要存在于两种类型的综合症中:①伴随存在于典型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殖病;②游离轻链疾病。亦可出现于其他B细胞相关的肿瘤疾患中如: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μ重链病、原发性淀粉样变性症及淋巴增殖性肿瘤。大多数BJP往往以单体(MW~24KD)或二聚体(dimers MW~44KD)的形式存在。1986年首先由Glrey和Kohler等描述了四聚体BJP。发现一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λ型BJP分子量达84KD,这种蛋白由两个非共价结合的λ型轻链二聚体组成。到目前为止累计报道有数10例原发性浆细胞恶质病患者血清或尿液中存在四聚体BJP。本文报告3例四聚体BJP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  相似文献   
45.
58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自身抗体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对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法检测了58例PBC患者抗核抗体(ANA)、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并对AMAM2亚型及抗可溶性肝抗原/肝胰抗原(SLA/LP)、抗肝肾微粒体Ⅰ型(LKM-1)和抗肝特异性胞浆Ⅰ型抗体(LC-1)等肝脏疾病相关的自身抗体进行检测。结果:PBC患者自身抗体以AMA和AMAM2亚型为主。其阳性率分别为96.5%和93.1%。患者的抗体滴度均大于1∶100,其中有8例出现ANA和SMA,1例出现AMA和SLA/LP同时阳性,表现与Ⅰ型和Ⅲ型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另有19例AMAM2阳性患者进行肝穿病理检查时,12例(63.7%)患者病理提示符合PBC诊断。结论:自身抗体对PBC有诊断意义,注重自身抗体的检测对明确自身免疫性肝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6.
目的:调查武汉地区急、慢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年龄及血清学分布情况,为防治病毒性肝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1997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集武汉地区急、慢性散发性病毒性肝炎3214例作为调查对象进行年龄及血清学分型与流行病学研究。结果:HA占20.41%,HB占62.44%,HC占4.44%,HE占12.69%。HA10岁以下年龄组最低(1.21%),以后随年龄的增长迅速上升,50-60岁又随年龄的增长逐渐下降,HB20-40岁感染达到高峰(69.20%),50岁以后逐渐下降,HE0-10岁未检出1例阳性,20-40岁各组几乎维持在同一水平(20.34%-23.28%),40-50岁出现一个高峰(38.48%),而后逐渐下降。HC20岁以前感染为2.09%,2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50-60岁达到最高峰(30.06%),60岁以后逐渐下降。结论:各型肝炎病例感染几乎呈现以中青年病例为主,HB感染占主要地位呈上升趋势,但大多数病例无明显暴露史。各型肝炎男女性别比例2.29:1。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对1256例 M 蛋白阳性病例的分析,提高对这类疾病的认识,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收集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1256例M 蛋白阳性的初诊患者相关资料,分析病例的病种分布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比较多发性骨髓瘤(MM)与非MM的首发症状,分析MM 的M蛋白类型和M 蛋白水平。结果1256例M蛋白阳性病例中,M M 1215例(96.7%),良性或继发性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疾病41例(3.3%)。患者男女比例1.34∶1,平均年龄63.1岁,50岁以下初诊患者306例(25.2%)。M M 首发症状以腰痛、骨痛为主,非M M 以发热、贫血、乏力为主,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 M 患者中 IgG 型742例(61.2%),IgA型280例(23.0%),IgM型81例(6.7%),IgD型36例(3.6%),轻链型53例(4.4%),双克隆M 蛋白型12例(1.0%),非分泌型1例(0.1%),其中IgG、A、M、D型相应的免疫球蛋白显著增高。结论 M 蛋白阳性主要见于M M ,男性多于女性,且近两年发病更趋于年轻化,以IgG型为主。当患者出现腰痛、骨痛,且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或降低时,应及时检查血清蛋白电泳和免疫固定电泳,必要时进行骨髓检查。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肝病患者血清载脂蛋白A(apoA1)、载脂蛋白B(apoB100)和血脂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以287例肝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肝炎36例,慢性肝炎(CH)199例(轻度63例、中度89例、重度47例)、肝硬化33例、肝癌19例和29例正常对照。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apoA1、apoB100,酶法检测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重氮反应法检测总胆红素9TB)及溴甲酚绿检测白蛋白(ALB)。结果:肝病组血清apoA1、apoB100和TC、TG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肝癌组下降最为明显(P<0.01),其次为肝硬化、CH重度组(P<0.01;P<0.05)。血清apoA1与TB的浓度上升呈明显负相关,(r=-0.59)与ALB浓度下降呈正相关(r=0.61)。结论:血清apoA1、apoB100的浓度变化可动态监测肝细胞功能状态,是反映肝病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49.
乙型肝炎是一种遍及世界的疾病,估计全世界有3.5亿HBV感染者.我国是乙肝高发区之一,人群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均为9.8%.为有效控制乙肝病毒(HBV)在我国的传播,对易感人群实行乙肝疫苗的有效接种是十分必要的.我校已开展对入校新生HbsAg阴性者进行乙肝疫苗的接种工作十多年,十多年来在校学生HBV感染是否得到了有效控制.应用乙肝疫苗接种后的群防群治工作效果如何?在校学生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HbsAb)阳性率是否提高,HBV感染的风险是否降低,都是学校卫生工作面临的新课题,因此我们对1997年至2006年在校的27 511名新生,25 303名毕业生血清中的乙肝五项标志物进行了检测分析,以便有针对性的指导今后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抗可溶性肝抗原/抗肝胰抗原(SLA/LP)抗体在自身免疫性肝病中的意义.方法 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免疫印迹法检测抗SLA/LP抗体,并与抗平滑肌抗体(SMA)、抗线粒体抗体(AMA-M2)及抗肝肾微粒体(LKM-1)抗体之间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 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组、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组抗SLA/LP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1,7%、5.9%和0.0%,与SMA、AMA-M2及LKM-1抗体之间的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抗SLA/LP抗体在AIH相关抗体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视为AIH新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