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9篇 |
免费 | 2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2篇 |
内科学 | 14篇 |
特种医学 | 39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16篇 |
预防医学 | 5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11年 | 1篇 |
2008年 | 1篇 |
2007年 | 1篇 |
2006年 | 7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1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6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耳聋是人类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对遗传性聋的基因定位和基因克隆的研究发展飞速。目前国际上已定位了143个非综合征型遗传性聋的基因座,并成功克隆了24个显性遗传性耳聋相关基因。在已登录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聋57个基因座(DFNA1~DFNA57)中,有29个位点(DFNA1~DFNA18,DFNA20,DFNA25~DFNA28,DFNA30,DFNA32,DFNA34,DFNA36~DFNA38)被定位于染色体的狭窄区段,提供用于筛查的微卫星标记物。 相似文献
22.
采用可逆性肠结扎成兔腹泻动物模型检测了毒素源大肠杆菌定居固子抗原和表面抗原3(CS3)重组菌各1株的肠道粘附力,免疫原笥和保护性。经肠道及口服接重组菌株对肠道均有较强的粘附力,与CFAs阴性宿主菌相比P<0.0025。 相似文献
23.
不耐热肠霉素和耐热肠毒素基因的融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重组基因技术将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耐热肠毒素(STa)基因与不耐热肠毒素B亚单位(LT-B)基因融合。表达的LT-B/STa融合蛋白,既有LT-B的抗原性又有STa的抗原性。由于基因融合的方式不同,对STa的抗原性影响很大,但对LT-B的抗原性没有影响。LT-B/STa融合多肽保留了ETEC肠毒素结合GM-1神经节甙酯的能力,却仍具有STa的生物毒性。 相似文献
24.
25.
26.
幽门螺杆菌粘附素基因hpaA的克隆及表达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基因工程技术获得具有良好免疫原性的重组N-乙酰神经氨酰乳糖结合原纤维样血凝素。方法利用PCR技术从幽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总DNA中钓取hpaA结构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后在大肠杆菌中进行高效表害,表达产物纯化后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其抗原性。 相似文献
27.
目的:为了提高幽门螺杆菌DNA疫苗的免疫原性,构建具有靶向作用于APC细胞的核酸疫苗.方法: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靶向基因片段和过氧化氢酶基因融合构建了核酸疫苗.体外转染293T细胞,间接免疫荧光和ELISA检测其基因表达情况.用该核酸疫苗肌肉免疫注射BALB/c小鼠后,测定其血清IgG、IgG1和IgG2a水平.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转染DNA疫苗的293T细胞,表明该疫苗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目的抗原,通过ELISA方法测定表明其仍具有IgG抗体结合能力.BALB/c小鼠免疫后血清测定结果表明,该靶向核酸疫苗诱导的抗体水平高于对照质粒pDNAkat,抗体分型实验显示靶向核酸疫苗pcDNAkathIgz和pcDNAkat,促进了免疫反应类型由Th2向Th1的部分偏转.结论:成功构建了靶向APC细胞的幽门螺杆菌核酸疫苗,并在小鼠体内诱导了较高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基因工程疫苗的抗原性效果,筛选有效的防治ETEC腹泻病基因工程疫苗株。方法将表达ETEC抗原成分的重组质粒pZCF16和pZHY22分别转化入载体痢疾福氏2a菌株FWL01中,构成含不同ETEC抗原成分的工程疫苗株FE3和FE16。分别用FE3与FE16活菌和灭活菌制成的疫苗以同等剂量梯度,通过口服和鼻饲途径免疫小白鼠,经过一定时间检测2组小白鼠的免疫效果。结果在免疫后的小白鼠血液中均产生了特异性抗IgG抗体,在活菌免疫组肠道内也产生了特异性分泌型抗体IgA;抗体IgG 1周后开始升高,且在8周后达到高峰。抗体IgA的产生规律与IgG相似。结论肠毒素大肠杆菌载体菌苗FE3和FE16有较强的免疫原性,作为多价疫苗的构建是有效的,从而为ETEC腹泻的特异性免疫防治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