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8篇 |
免费 | 13篇 |
国内免费 | 12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7篇 |
口腔科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34篇 |
内科学 | 9篇 |
神经病学 | 3篇 |
特种医学 | 8篇 |
外科学 | 13篇 |
综合类 | 42篇 |
预防医学 | 22篇 |
药学 | 34篇 |
中国医学 | 46篇 |
肿瘤学 | 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8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5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13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0篇 |
2011年 | 8篇 |
2010年 | 12篇 |
2009年 | 1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5篇 |
2005年 | 6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6篇 |
1984年 | 1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纤维胆道镜治疗肝胆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16例中87例在胆道探查手术中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外院转入术后胆管残留结石29例.结果 87例中有12例行胆肠吻合内引流术(5例为Ⅲ级及以上胆管残留结石、泥沙样结石,7例为取净结石伴胆管狭窄者),2例行胆总管一期缝合,73例安置T管引流,术后造影发现结石残留15例;术后应用胆道镜经T管窦道取石44例(外院29例,本院15例),一次取净结石32例,占72.72%,4例残余结石未能取净.结论 胆道探查术中应用胆道镜有助于降低胆管残石率,但不能完全代替病肝切除;术后经T管窦道实施胆道镜技术可有效清除胆管残留结石:彻底根除胆管残石,应采取合理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52.
高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广泛影响着全球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免疫-炎症反应作为高血压复杂机制中的关键部分之一,包含适应性免疫和先天免疫,二者均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整理既往相关免疫-炎症反应研究显示,针刺可以降低高血压状态下的炎症因子水平,减轻靶器官的炎症浸润;降低高血压引起的心肌肥厚程度,改善血管重构;纠正TH17/Treg细胞失衡,维持免疫稳态。本研究梳理总结免疫-炎症反应在针刺降压中的科学依据,发现针刺对于高血压的治疗可以关注于中性粒细胞的NETs、肠道菌群与DCs的串扰等方面,为明确针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意义提供了方向。 相似文献
53.
54.
本文根据我院已故国家级名老中医夏森柏教授所擅长的透穴针刺法,既内庭穴透涌泉穴治疗了多种疾病,并在此基础上为针灸治疗的新领域作了有益的尝试,收到了满意的临床效果,特别是对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疗效更为突出,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双腔球囊管在重症脑出血颅脑手术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重症脑出血患者分为两组:甲组患者采用术后放置双腔球囊管,并在术后逐渐释放注入球囊内的生理盐水;乙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方法治疗。结果(1)甲组患者术后较乙组患者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2)甲组患者术后较乙组患者术后的住院时间明显减少(P〈0.05);(3)甲组患者的住院费明显少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双腔球囊管应用于重症颅脑出血的患者能有效预防颅内继发血肿的发生从而缩短重症脑出血患者的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6.
为了探讨细胞凋亡及相关基因bax和bcl 2表达在胰腺癌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 ,我们对 31例胰腺癌和 14例慢性胰腺炎组织中细胞凋亡情况及bax和bcl 2基因表达产物进行检测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收集 1990年 1月至 1998年 7月手术切除的胰腺癌标本 31例 ,其中男 2 1例 ,女 10例 ,平均年龄 5 4岁。其中高分化腺癌 15例 ,中度分化腺癌 6例 ,低分化腺癌 9例 ,未分化腺癌 1例。按TNM进行临床分期 ,Ⅰ期 5例 ,Ⅱ期6例 ,Ⅲ期 11例 ,Ⅳ期 9例。选取同期 14例慢性胰腺炎标本作对照研究。2 .染色方法 :检测细胞凋亡采用IS…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用大肠埃希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研究新型免疫标记物——纳米荧光碳点(CDs)对此两种细菌的生物相容性。方法以洽草为材料合成CDs,通过透射电镜(TEM)﹑荧光光谱仪和傅立叶红外分析仪研究合成的CDs的特征。借助比色计和扫描电镜(SEM)观察这两种细菌分别与CDs共培养后的生长曲线,及CDs对细菌形态的影响。用傅立叶变换衰减全反式红外分析(ATR-FTIR)和荧光光谱仪分析此两种菌对CDs的直接效应。结果合成得到形态较均一的CDs。与细菌共培养的CDs对E.coli和S.aureus的生长无明显影响,但可影响细菌的形态;细菌能够黏附或吞噬一定量的CDs,并可致CDs的荧光衰减。结论 CDs对E.coli和S.aureus有一定的生物相容性,但有细胞毒性;而此两种菌对CDs荧光有非特异性猝灭作用。 相似文献
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