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3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2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慢性肾炎属于免疫性疾病。本文试将我们对慢性肾炎及尿毒症的植物血凝素(PHA)皮试、淋巴细胞转化试验、E 玫瑰花结试验,IgG、IgA、IgM 的几项测定结果进行小结如下:方法1、慢性肾炎的临床分型按1977年北戴河肾炎座谈会制定的标准进行。  相似文献   
72.
乙型肝炎病毒前Sl抗原(PreSlAg)阳性血清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前Sl抗原(PreSlAg)与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记物(HBV-M)、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的关系,以及与肝炎分型的关系。方法:PreSlAg测定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209例PreSlAg阳性血清标本中,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原、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三者阳性者共84例,占40.19%;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乙型肝炎e抗体、乙型肝炎核心抗体三者阳性者74例,占35.41%;二者合计75.60%。PreSlAg阳性与HBV-DNA符合率94.74%。结论:PreSlAg阳性与HBV-DNA呈正相关性,是乙型肝炎病毒存在和复制的新标志。  相似文献   
73.
新生儿硬肿症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现阶段新生儿硬肿症发病的危险因素以便更有效地预防该病。方法 :以 2 0 0 0年 1月~ 2 0 0 3年 1月 3年间住院新生儿 883例发生硬肿症者 2 65例为研究对象 ,观察出生季节、孕周、体重、出生时是否窒息及程度 ,以及原发病等 ,并对其进行统计学处理 ,卡方检验。结果 :硬肿症发生与季节无明显相关性。P >0 0 5说明寒冷已不是硬肿症的主要病因。窒息、早产、低体重、感染是引起硬肿症的高危因素。结论 :及时发现宫内窘迫 ,普及新法复苏 ,感染的早期预防和干预 ;早产、低体重儿注意保暖 ,热能的供给及维持内环境平衡是预防硬肿症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4.
240例放射治疗宫颈癌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宫颈癌低、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外照射中线挡铅与否的疗效和副作用 ,以进一步提高宫颈癌放射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 2 4 0例Ⅰ~Ⅲ期宫颈癌的放射治疗后的随访结果 ,比较低、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和盆腔大野中线挡铅与否疗效的高低和副作用发生率的差异性。结果 :全组病例均顺利通过治疗 ,全组随访时间为 5~ 9年 ,随访率 91 7%。 3年总生存率和 5年总生存率Ⅰ期均是 10 0 % ;Ⅱ期 92 3%和 87 3% ;Ⅲ期 6 9%和 5 8%。低剂量率组 3年生存率和 5年生存率Ⅰ期均是 10 0 % ;Ⅱ期 92 1%和88 2 % ;Ⅲ期 6 9%和 5 7 1%。高剂量率组 3年生存率和 5年生存率Ⅰ期均是 10 0 % ;Ⅱ期 92 5 %和 86 6 % ;Ⅲ期 6 9%和 5 8 6 %。低、高剂量率组Ⅰ期中线挡铅与不挡铅的 5年生存率均为 10 0 % ;Ⅱ期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87 1%、90 %和 86 1%、87 1% ;Ⅲ期的 5年生存率分别为 5 8 3%、6 1 1%和 5 6 7%、5 7 1%。经过显著性检验 ,P >0 0 5。本组较重的放射性直肠损伤总的发生率为 13 3% ,其余均表现为轻中度放射性直肠炎的症状。挡铅组的副反应要轻一点儿。放射性膀胱损伤 8 8%。结论 :低、高剂量率后装治疗的疗效均较好 ,后者较前者具有较多的优越性 ,建议推广使用高剂量率后装治疗。对经济状况不好的病  相似文献   
75.
目的探讨降温速率对深低温保存兔颈总动脉力学性能、组织结构和生物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家兔双侧颈总动脉100根,均分为5组(n=20)。A组:新鲜家兔动脉作为对照组;B、C、D、E组分别以-0.5、-1、-2、-5℃/m in的降温速率进行低温保存。对各组动脉力学性能?组织结构?生物学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低温保存动脉与对照组比较,其黏弹性均有损失;随降温速率的增加,其黏弹性损失趋于增加。B、D、E组与C组的生物活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0.5℃/m in降温速率低温冷冻保存的血管参数最接近新鲜血管,是血管低温保存的最佳降温速率。  相似文献   
76.
目的:研究酌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03~2011-03内62例进行酌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老年病人的疗效,全部62例病人均经病理证实为非小细胞肺癌,酌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方法为利用50%~70%等剂量线包绕计划靶区,单次剂量为400-500 cGy/次,5次/wk,共计10~12次,肿瘤边缘总剂量达40~60 Gy,Kaplan Meier法计算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结果:62例病人全部完成治疗,中位随访期为22mo,随访率为100%,治疗结束后3mo评价近期疗效:完全缓解率(CR)为19%(12/62),部分缓解率(PR)为71%(44/62),稳定(NC)为8%(5/62),进展(PD)为2%(1/62),总有效率(CR+ PR)为90%;治疗结束后1a局控率为98%,总生存率为100%;治疗结束后2a局控率为89%,总生存率为92%。早期肺放射反应I级6例,II级2例;晚期肺损伤II级反应5例。结论:对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病人,采用酌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够较好的控制肿瘤的局部进展,缓解症状,且副作用低。  相似文献   
77.
80kVp、低浓度对比剂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蕊  张保翠  王霄英  罗健  王鹤   《放射学实践》2013,28(5):501-50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采用ASIR技术、80kVp管电压及低浓度碘海醇(300mg I/mL)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可行性。方法:搜集在我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BMI 20~25kg/m2的25例患者。扫描方案采用前门控扫描技术,管电压80kVp,对比剂为碘海醇(300mg I/mL,用量60mL),自动毫安,30%ASIR技术重建。将冠状动脉分为16个节段,分别对每例患者冠状动脉各节段的CT值进行测量,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记录每例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冠状动脉各节段CT值均可达到临床诊断要求。冠状动脉各节段图像质量评分均为3分及以上。辐射剂量远低于常规后门控扫描技术(管电压120kVp,对比剂碘帕醇浓度370mg I/mL)。结论:64排螺旋CT80kVp条件下采用300mg I/mL碘海醇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可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能够满足临床诊断需要,同时大幅度降低患者所受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行CT增强扫描时,血清肌酐(Scr)正常人群中糖尿病与对比剂肾病(CIN)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10月-2012年4月在本院行CT增强扫描的Scr正常人群,共1163例患者入组,其中男632例,女531例.记录患者是否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病史情况,使用肾脏疾病饮食改良(MDRD)公式计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记录患者在CT增强扫描前2周内及检查后48~72 h内的Scr值,以判断是否发生CIN.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糖尿病是否为C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1163例Scr正常人群中,糖尿病患者182例,非糖尿病患者981例;67例eGFR<60 mL/min/1.73 m2,其中6例eGFR<45 mL/min/1.73 m2.CT增强扫描后48~72 h,共检出CIN101例(糖尿病患者中16例,非糖尿病患者中85例).Logistic回归分析认为糖尿病是CIN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糖尿病是CIN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是Scr正常人群,行CT增强检查时,仍应对糖尿病患者给予重点观察和监测.  相似文献   
79.
目的:探索乳腺癌根治术后大分割放疗的远期疗效和副作用。方法:利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578例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分为常规分割放疗组(A组)、3 Gy分割组(B组)和大分割组(C组)3组进行放疗,并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和随访资料分析。A组放疗方法为:2.0 Gy/次,1次/d,5次/w,总剂量50 Gy;B组为:3Gy/次,1次/d,5次/周,总剂量45 Gy;C组为:5 Gy第1、3 d,6.5 Gy/15、17 d,总剂量为23 Gy。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了治疗,随访时间15~18年,中位随访时间16.4年,死亡170例,失访36例,随访率93%。死亡原因多为远处转移或局部复发并远处转移。9例患者死于心脏事件。治疗期间,A、B组123例有明显放射反应,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和不同程度的吞咽不适、梗阻或吞咽疼痛。C组除放疗当日和次日有轻度乏力、恶心外,其余无不良反应。A、B组疗中或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皮肤色素沉着,部分有干性脱皮和湿性脱皮。C组仅有轻质皮肤发红和色素沉着改变,皮肤变化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2级放射性肺炎、肺纤维化和上肢水肿A、B组与C组间也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级肺炎、胸壁纤维化、肋骨骨折和心脏事件等C组很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各组死亡率、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均相似,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B、C两组放疗方法可获得与常规方法相似的效果,特别是C组方式,明显减轻了放疗反应,缩短了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80.
放射疗法对骨转移癌止痛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分割方式对转移性骨肿瘤放射治疗的止痛效果。方法将42例骨转移癌患者72处病灶分为两组,常规分割组31例44处病灶40~50Gy/4~5周,5次/周,2Gy/次;大分割组11例28处病灶采用大分割快速照射,30-39Gy/2~3周,5次/周,3Gy/次,照射10~13次的不同分割方式进行止痛治疗。结果全组病例有效率(CR+PR)为91.7%;常规分割组完全缓解率(CR)72.7%、部分缓解率(PR)20.5%、总有效率(CR+PR)93.2%;大分割组CR率60.7%、PR率28.6%、CR+PR率89.3%。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骨转移癌进行局部止痛放疗是有效的治疗手段,两种分割方式止痛效果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