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22篇
特种医学   67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2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目的:分析脑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特点,提高本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立体定位活检、手术及病理确诊的脑内原发性淋巴瘤的MRI表现。20例术前均行MRI平扫,其中19例行MRI增强扫描,1例行DWI检查。结果:20例患者中单发15例,多发5例,20例共发现病灶28个。幕上18例,小脑2例。幕上者病变多位于脑室周围深部脑组织,其中基底节9例,大脑半球6例,胼胝体3例。MRI平扫表现为等T1、T2信号者13例,稍长T1、稍长T2信号7例,1例DWI上表现为高信号。病灶边界清楚,多为不规则形、类圆形,2例为结节状。增强扫描病灶明显均匀强化13例,不均匀强化6例,11例表现为"握拳状"强化,13例见"尖角征",9例患者出现"缺口征"。结论:脑内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术前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对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相对血流量(rCBF)及相对血容量(rCBV)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37例脑胶质瘤患者行CT灌注成像,计算脑肿瘤实质区rCBV及rCBF值,术后行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法测定其VEGF表达,分析VEGF与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关系及VEGF表达程度与 rCBV、rCBF的相关性。结果 各组胶质瘤rCBF值、rCBV值及VEGF表达平均光密度(ALD)值随病理级别升高而升高,各组间rCBF、rCBV及VEGF表达ALD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胶质瘤 rCBF、rCBV值与VEGF的ALD值呈正相关(P<0.01)。 结论 CT灌注参数与脑胶质瘤VEGF表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间接反映肿瘤血管生成,为胶质瘤术前分级及抗血管治疗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PVL)合并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灰质体积改变及其与运动功能的相关性。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4月—2020年12月于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0例PVL合并痉挛型脑瘫患儿(研究组)及24名对照组儿童,进行3DT1结构像全脑扫描,并行粗大运动功能分级系统(GMFCS)及手功能分级系统(MACS)对PVL合并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运动功能评估。采用体素形态测量学方法比较两组灰质体积的差异,提取差异脑区灰质体积,以年龄作为协变量,与GMFCS及MACS分级进行偏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双侧(顶叶、丘脑、小脑)、右侧(额叶、壳核)灰质体积下降(P<0.05,FDR校正,t>3.2505);双侧丘脑、右侧小脑半球第6区及左内侧和旁扣带回灰质体积与GMFCS分级呈负相关(r=-0.668、-0.397、-0.414,P均<0.05);双侧丘脑、右侧壳核灰质体积与MACS分级呈负相关(r=-0.557、-0.630,P均<0.01)。结论PVL患儿双侧丘脑、右侧壳核、小脑及左侧扣带回灰质体积变化与运动功能相关,体素形态测量学技术可用于评估PVL患儿脑灰质体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应用基于脑表面形态学的分析,探讨特发性全面性癫痫(IGE)脑皮层的结构改变。方法 收集IGE患者16例(IGE组)和健康志愿者16名(对照组),均行常规序列和高分辨率3D-T1WI结构像采集。利用FreeSurer软件测量脑皮层厚度、表面积及灰质体积,并分析形态学异常脑区与病程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IGE组右颞中回皮层变薄(P=0.010 9),左颞中回表面积减小(P=0.000 3),左额下回中部(P=0.000 2)、左外侧枕叶(P=0.043 6)、右岛叶(P=0.000 7)表面积增大;左颞上回体积减小(P=0.011 9)。皮层厚度、脑表面面积、脑灰质体积与病程、发病起始年龄均无相关性(P均>0.05);右颞中回皮层厚度与病程呈负相关(r=-0.48,P<0.05)。结论 IGE存在多个脑区微观结构的形态学异常。基于脑表面形态学分析可为IGE提供一定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5.
目的 比较双源CT双能量虚拟平扫(VNC)与常规平扫(CNC)在纵隔淋巴结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50例临床疑诊纵隔淋巴结病变患者行双能量CT CNC和增强扫描,并重建动脉期VNC和静脉期VNC,对CNC与动、静脉期VNC图像平均CT值、SNR、图像质量评分及总辐射剂量进行比较。结果 50例患者气管杈水平胸椎椎体后方肌肉CNC及动、静脉期VNC的平均CT值、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三期扫描的容积CT剂量指数、剂量长度乘积、有效剂量均高于双能量双期扫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恶性组、良性组、正常组淋巴结CNC及动、静脉期VNC的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纵隔双源CT双能量VNC与CNC图像质量无差别,均可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VNC辐射剂量更小。  相似文献   
66.
67.
目的分析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CT及MRI表现,提高对其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的CT、MRI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其影像学特点。结果 CT表现为小脑半球低密度,密度不均匀,其内可见条纹状等密度影及钙化影。MRI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其内见条纹状等T1、等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病变常较大,占位效应明显,周围水肿较轻。结论小脑发育不良性神经节细胞瘤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术前可作出定性诊断,为临床治疗及预后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8.
患者 女,18岁,头部持续性胀痛1周,以双颞部为重,伴恶心,无肢体无力。查体:神智清,回答切题,双侧瞳孔直径约3 mm,对光反射灵敏,病理反射未引出。CT 扫描第脑四室内见不规则等低混杂密度肿块,与小脑蚓部呈窄基底相连(图1)。MRI:第四脑室区见大小约26 mm×30 mm×32 mm 不规则长 T1长 T2为主混杂信号肿块,信号不均,与小脑蚓部呈窄基底相连,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图2~6)。  相似文献   
69.
患者 女,45岁,头痛1年,加重1月入院。查体:生命体征正常,双瞳等大等圆,直接、间接对光反射灵敏,视力、视野未见异常。实验室检查: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泌乳素、人生长激素、促甲状腺素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未见异常,皮质醇正常。既往病史无特殊。  相似文献   
70.
目的:分析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提高对SFT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病理证实的SFT患者的临床、病理及影像资料。58例SFT中47例行CT扫描,23例行MRI扫描,12例同时行CT、MRI检查。结果:58例均为单发肿块,最大径1.1~19.4 cm,其中病灶位于颅内14例,颅外3例,肺内9例,胸腔10例,腹盆部14例,椎管内3例,膈肌、胸壁、胫骨、肱骨及大腿各1例。肿瘤表现为类圆形28例,不规则或分叶状30例。肿块边界清楚46例,边界不清12例。CT上病灶多呈等或稍低密度。T1WI上病灶呈等或等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低混杂信号,DWI呈等或等低混杂信号。CT或MRI增强扫描17例呈均匀明显或轻度强化,41例呈不均匀明显或中度强化,其中29例呈“地图样”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32例持续强化。29例见迂曲血管或流空信号。结论:若CT和MRI发现边界清楚、密度或信号不均的孤立性肿块,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或“地图样”持续性强化,且多发迂曲血管或流空信号时,应考虑SFT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