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31.
目的探讨经十二指肠镜胆管逆行造影/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ERCP/EST)+腹腔镜胆囊切除(LC)+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75例,ERCP/EST术后2~5天行LC或LC+LCBDE。结果成功实施ERCP/EST+ENBD+LC 57例,实施ERCP+ENBD+LCBDE+LC 14例,实施LC+LCBDE+T管引流术3例,LC中转开腹1例,ERCP+EST+ENBD术后高淀粉酶血症8例,经内科保守治疗,未发现胰腺炎及十二指肠乳头出血病例,随访6~24个月,均未见明显反流性胆管炎症状及结石复发,未发现胆管狭窄表现。结论 ERCP/EST+LC+LCBDE联合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效果,而且具有微创的特点。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3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系统与同位素稀释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ID-LC/MS/MS)检测总甲状腺素(tT4)结果的一致性。方法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15A方案评价3种检测系统(Antolumo A2000、CL-1000i为国产,ADVIA Centaur~为进口)检测不同浓度水平tT4的不精密度。选择北京协和医院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144例剩余血清样品,浓度覆盖tT4的测量范围。以ID-LC/MS/MS候选参考方法为参比方法,分别评价Antolumo A2000、CL-1000i及ADVIA Centaur~检测系统tT4检测结果与参比方法的一致性。以Passing&Bablok回归分析2种方法之间的相关性,绘制Bland-Altaman图并比较医学决定水平处的偏倚,以一致性相关系数(CCC)评估方法间的一致性。结果 3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系统的实验室内不精密度均小于说明书标示值,但在低浓度水平的不精密度(以变异系数CV表示)均大于来源于生物学变异的允许不精密度(3.7%),各化学发光法检测系统tT4结果与ID-LC/MS/MS结果相关性良好(r均>0.975),但仅有Antolumo A2000与ID-LC-MS/MS相比的斜率的95%CI包含1,且3种方法的截距的95%CI均不包含0;与ID-LC-MS/MS比较,平均偏差超过最低偏倚要求(4.5%),且在医学决定水平处各法均未能全部满足最低偏倚要求。一致性分析显示,Antolumo A2000和CL-1000i与ID-LC/MS/MS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CCC:0.95~0.99),ADVIA Centaur~与ID-LC/MS/MS具有中度一致性(CCC:0.90~0.94)。结论 2种国产和1种进口tT4检测系统与ID-LC-MS/MS方法一致性良好,但在精密度、偏倚等方面均仍需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钙腔蛋白(CALU)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探讨CALU对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CALU共表达基因的相关生物学功能。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mRNAseq_325数据库中CALU阳性表达的288例脑胶质瘤患者的CALU测序表达量和临床资料,分析不同类型脑胶质瘤患者CALU的表达水平对生存期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回归法分析影响患者生存期的相关因素。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筛选与CALU共表达的相关基因,应用在线富集分析工具分析共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结果288例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HO)Ⅱ、Ⅲ、Ⅳ级患者CALU的表达量分别为4.74±0.68、5.49±1.12及6.17±0.94;异柠檬酸脱氢酶l(IDH1)野生型和突变型的脑胶质瘤中,CALU的表达量分别为6.13±1.17、5.08±0.76;无1p/19q共缺失和有1p/19q共缺失的胶质瘤中,CALU的表达量分别为5.79±0.07、4.71±0.07。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不同性别间、原发与复发性胶质瘤患者CALU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CALU高表达、低表达患者(各144例)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0(1~132)个月和82.5(2~149)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WHOⅡ~Ⅳ级胶质瘤患者中,CALU的高表达量主要与Ⅲ、Ⅳ级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有关(均P<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CALU表达量是胶质瘤患者生存期的独立影响因素(RR=2.193,95%CI:1.507~3.192,P<0.01)。CGGA数据库中,与CALU表达呈正相关的基因有325个,这些基因的生物学功能主要为信号传导、细胞黏附及细胞代谢等,主要参与了内质网内的蛋白质处理、黏附作用及癌症通路。结论CALU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其可作为高级别胶质瘤患者预后的预测因子,以及潜在的研究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铁死亡调控基因亚精胺/ 精胺N1- 乙酰基转移酶1(SAT1)在脑胶质瘤患者中的 表达趋势及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中国脑胶质瘤基因组图谱计划(CGGA,http://www.cgga.org.cn/)及美 国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 http://www.cancergenome.nih.gov/)数据库中3 批次共1 720 例(CGGA-325 组、CGGA-693 组及TCGA组分别为325、693、702 例)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胶质瘤组织样本表 达谱数据,分析SAT1 基因的表达趋势及与患者病理、分子病理指标、预后等因素的相关关系。应用细 胞模型研究SAT1 基因在脑胶质瘤中的生物学功能。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SAT1 基因表达量 不同的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SAT1 对脑胶质瘤患者1 年和 3 年总生存率的预测作用。结果 在脑胶质瘤患者样本中,SAT1 在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胶质 母细胞瘤中表达水平最高,在IDH突变联合1p19q 缺失的低级别胶质瘤中表达水平最低(CGGA-325 组、 CGGA-693 组及TCGA 组患者中,均P< 0.001)。在世界卫生组织(WHO)Ⅲ级及Ⅳ级的患者中,SAT1 高 表达的患者预后更差(不同数据库、不同级别SAT1 高表达及低表达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CGGA- 325 组WHO Ⅲ级患者,485 d 和1 321 d,P< 0.05;CGGA-325 组WHO Ⅳ级患者, 286 d 和493 d,P< 0.05; CGGA-693 组WHO Ⅲ级患者, 836 d 和2 982 d,P< 0.05;CGGA-693 组WHO Ⅳ级患者,356 d 和459 d, P< 0.05;TCGA 组WHO Ⅲ级患者, 31.57 个月和114 个月,P< 0.05;TCGA 组WHO Ⅳ级患者, 11.24 个 月和13.77 个月,P < 0.05)。CGGA-325 组患者中,应用ROC 曲线评估SAT1 对患者1 年和3 年生存的预 测能力,其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25、0.793;在CGGA-693 组数据中,其AUC 分别为0.615、0.671; 在TCGA 组中,其AUC 分别为0.791、0.808(均P< 0.001);在细胞模型中,下调SAT1基因表达,可抑制胶 质瘤细胞增殖率(两种细胞系作用24 h 及48 h 后, 均P< 0.05)。结论 SAT1基因与脑胶质瘤患者级别、 分子亚型、预后等显著相关,可能通过激活肿瘤细胞增殖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剂对肝移植受者他克莫司(FK506)血药浓度测定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肝移植受者静脉全血34份,使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K2)、枸橼酸钠和肝素锂抗凝剂分别抗凝同一份血样本,在IMx型免疫分析仪上用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MEIA)测定FK506血药浓度。结果肝素锂组与EDTA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60),呈正相关(r=0.982 8)。枸橼酸钠组与EDT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呈正相关(r=0.961 3)。枸橼酸钠组与肝素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呈正相关(r=0.939 8)。结论肝素锂组与EDTA组几乎无偏差,但是枸橼酸钠组分别与EDTA组和肝素锂组存在一定程度的负偏差。枸橼酸钠对MEIA测定FK506血药浓度有一定的影响,应优先考虑EDTA或肝素锂抗凝剂采集全血样本。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全国甲状腺激素项目的检测性能。方法用室间质量评价(EQA)数据估计各实验室结果与靶值的差值百分数,室内质量控制(IQC)数据[变异系数(CV)]评估不精密度。使用我国EQA评价标准和基于生物学变异的标准计算各项目差值百分数和不精密度的合格率,根据公式西格玛(σ)=[允许总误差(TEa)-偏倚(bias)]/CV计算各检测项目的σ水平,绘制散点图,分析σ水平的分布。结果促甲状腺素(TSH)项目CV均值和差值百分数中位数最低,而三碘甲腺原氨酸(T3)项目最高。无论使用何种标准计算CV和差值百分数的合格率,TSH项目的合格率都比其它项目高,而甲状腺素(T4)项目合格率最低。T4项目σ水平散点图的散点位置整体比其它项目低,分别有63.0%和98.2%σ3;而TSH项目整体比其它项目高,分别有75.6%和72.9%σ≥3。结论σ水平分析是一种简便直观的评价分析性能的方法,甲状腺功能检测项目中TSH项目检测性能优于其它项目,而T4项目检测性能低于其它项目。  相似文献   
37.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饮食和药物干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LDLC可以减少CVD事件的发生和死亡。因此,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计划(NCEP)成人治疗方案第三版(ATPⅢ)和我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中,都将降LDLC治疗作为CVD防治的第一目标。所以,CVD危险评估和干预效果评价有赖于LDLC的准确测定。为保证病人危险水平的正确划分,NCEP脂蛋白测定工作组建议LDLC常规分析的总误差不超过....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中血浆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TF)活性、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活性、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g)等高凝状态指标,以及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探讨慢性心衰患者中凝血系统激活状态以及炎症反应。方法:采用发色底物法分别测定慢性心衰患者(心衰患者根据是否有心房颤动分为两组:心衰1组为无心房颤动者,心衰2组为合并有心房颤动者)、心功能正常的心脏病患者(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和正常人(正常对照组)血浆TF活性和TFPI活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D-二聚体、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血浆Fg、用免疫浊度法测定hs-CRP。结果:慢性心衰患者各组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水平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 0.05-0.01)。慢性心衰患者各组中hs-CRP也显著高于心脏病心功能正常组及正常对照组(P<0.01)。心衰1组和心衰2组之间TF活性、TFPI活性、D-二聚体、Fg、hs-CRP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心衰患者中TF活性与LVEF负相关(r=-0.38,P<0.05),Fg水平与hs-CRP正相关(r=0.37,P<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中存在凝血系统的激活,TF促凝活性明显增加,存在明显的高凝状态,并且左心室收缩功能越低的患者中TF促凝活性越高。慢性心衰患者中hs-CRP显著升高提示心衰中存在炎症反应,并且与高凝状态有一定的关联。  相似文献   
39.
目的验证4个HbA1C测定系统的正确度、精密度,以判断是否符合相关要求,为临床实验室的使用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采用一种简便的实验方案,在5d内,对3个基于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和1个基于免疫比浊法原理的HbA1c测定系统进行精密度和正确度验证实验,计算各个系统的批内精密度、实验室内精密度及测定结果的正确度。结果4个系统的批内精密度CV为0.26%~1.02%,实验室内精密度CV为0.28%~1.50%;4个系统测定标准物质的均值[美国国家HbA,C标准化计划(NGSP)值]和标准物质定值的偏倚为-0.34%HbA1c~0.41%HbA1C,与国际临床化学与检验医学联合会(IFCC)定值导出的NGSP值的偏倚为-0.14%HbA1c~0.60%HbA1c。结论4个系统的批内精密度和实验室内精密度及正确度性能符合相关要求,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40.
糖尿病尤其是老年人糖尿病的发病率和致残、致死率已跃居威胁人类生命和生活质量的第4位.目前,我国60岁以上人群的糖尿病患病率为7%以上,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虽然糖尿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增龄是2型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已被公认,因此,应特别关注老年人糖尿病的早期预防、早期发现和治疗,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实现健康老龄化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