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710篇 |
免费 | 424篇 |
国内免费 | 12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8篇 |
儿科学 | 62篇 |
妇产科学 | 30篇 |
基础医学 | 399篇 |
口腔科学 | 63篇 |
临床医学 | 722篇 |
内科学 | 369篇 |
皮肤病学 | 87篇 |
神经病学 | 107篇 |
特种医学 | 225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1篇 |
外科学 | 257篇 |
综合类 | 1579篇 |
预防医学 | 676篇 |
眼科学 | 38篇 |
药学 | 646篇 |
11篇 | |
中国医学 | 823篇 |
肿瘤学 | 12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86篇 |
2023年 | 265篇 |
2022年 | 300篇 |
2021年 | 337篇 |
2020年 | 249篇 |
2019年 | 170篇 |
2018年 | 195篇 |
2017年 | 108篇 |
2016年 | 125篇 |
2015年 | 116篇 |
2014年 | 250篇 |
2013年 | 229篇 |
2012年 | 267篇 |
2011年 | 252篇 |
2010年 | 213篇 |
2009年 | 207篇 |
2008年 | 242篇 |
2007年 | 198篇 |
2006年 | 170篇 |
2005年 | 204篇 |
2004年 | 203篇 |
2003年 | 160篇 |
2002年 | 160篇 |
2001年 | 142篇 |
2000年 | 138篇 |
1999年 | 119篇 |
1998年 | 113篇 |
1997年 | 77篇 |
1996年 | 107篇 |
1995年 | 88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52篇 |
1992年 | 85篇 |
1991年 | 60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48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40篇 |
1986年 | 38篇 |
1985年 | 29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5篇 |
1981年 | 35篇 |
1980年 | 22篇 |
1978年 | 4篇 |
1973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3篇 |
1963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咖啡酸为提取率指标,对不同干燥方法处理的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优选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结果:蒲公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晾干蒲公英,浸提剂使用甲醇,使用频率800 kHz的超声15 min,超声温度控制在80℃。结论:采用此工艺提取效果较好且操作简单。 相似文献
22.
23.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的影响,探讨频率调节脂代谢异常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谷氨酸钠和高脂饮食诱导的下丘脑性肥胖大鼠模型,选取大鼠曲池、丰隆、三阴交、后三里、中脘和关元穴,采用2Hz、50Hz、100Hz频率针刺。测定大鼠体质量指数(Lee,s指数)、左肾周脂肪和大网膜脂肪湿重;用酶学终点法测血清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的含量;用磷钨酸-镁沉淀法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用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电针3组大鼠Lee,s指数、左肾周脂肪和大网膜脂肪湿重、血清TG、TC和LDL-C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2Hz、50Hz、100Hz电针频率降低大鼠Lee,s指数、调整脂代谢的作用有依次递减的趋势,50Hz电针频率似在降低脂肪重量上较2Hz和100Hz有优势。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调查郴州市社区老年人跌倒的现状以及对康复的认知程度,研究老年人跌倒的相关因素,探讨全身振动(Whole-body vibration training,WBV)综合训练对预防老年人跌倒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问卷调查,采用先分层后抽样的方法,运用SPSS 26.0对统计数据进行分析,确定老年人跌倒的影响因素,了解当前郴州市老年人防跌倒的知行差异,提出相应的康复对策。结果 研究共纳入136人,52.2%曾发生过跌倒,38.1%因跌倒而产生消极情绪,37.5%曾了解防跌倒的知识,24.56%对康复训练有一定了解,63.23%的老年人有参与康复训练的意愿。相关性分析表明老年人跌倒与性别、运动情况、体重、是否有冠心病、是否骨折具有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在控制运动情况因素后,性别、体重、冠心病、骨折为老年人跌倒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老年人的康复认知普遍较低,但康复参与意愿较高,其中发生过跌倒的易产生消极情绪。性别、体重、是否有冠心病、是否骨折是影响跌倒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 α)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0年12月-2015年12月经病理切片确诊为鼻咽癌的患者72例;同时选取24例慢性鼻咽炎组织标本进行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Survivin蛋白和HIF-1α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表达水平的临床意义.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HIF-1α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慢性鼻咽炎组织(P< 0.001).Ⅲ+Ⅳ期鼻咽癌组织Survivin蛋白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中等及以上阳性表达率均高于Ⅰ+Ⅱ期鼻咽癌组织(P <0.001);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Survivin蛋白和HIF-1α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0.05和P<0.001).结论 Survivin和HIF-1α表达在鼻咽癌组织中具有较高的表达,两者在鼻咽癌的分期,进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基于呼出气在线分析系统筛查苯暴露小鼠呼出气中的生物标志物。方法:30只8周龄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0 mg/m
3)、3、32、324、648、1 296 mg/m
3六个组,采用静式吸入法进行苯染毒28 d。染毒结束后检测小鼠外周血血常规和全血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乾坤胶囊治疗肺癌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复方中药制剂抗肺癌的作用机理.方法:对100例经细胞病理学证实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乾坤胶囊组(胶囊组)34例,化疗组33例,化疗 胶囊组(综合组)33例.从临床症状、免疫指标、血象、生活状态(Karnofsky评分标准)、体重及p53、PCNA的表达等方面进行了前瞻性对比治疗研究.结果:胶囊组、综合组、化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1%、90.9%、57.5%.经统计分析,胶囊组、综合组与化疗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及P<0.05).显示乾坤胶囊对肺癌患者能明显改善症状、增加体重、有效地提高生存质量、显著地提高细胞免疫功能(NK细胞、LAK细胞、IL-2、CD3、CD4、CD4/CD8)、降低p53及PCNA阳性细胞数.结论:乾坤胶囊治疗肺癌疗效确切,无不良反应.其机理是全面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抑制p53及PC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28.
目的 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喉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对应性防治措施提供有效信息。方法 选取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7月—2021年3月211例喉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171例)。收集两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喉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临床分期、合并糖尿病、术前2周应用抗菌药物、术前白蛋白水平、使用呼吸机、手术时间、留置胃管、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是喉癌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术前2周应用抗菌药物、使用呼吸机、手术时间≥4 h、留置胃管、气管导管拔除时间≥12 d是喉癌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白蛋白水平≥25 g/L是喉癌术后肺部感染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似然比卡方检验显示模型建立具有统计学意义;Wald卡方检验显示模型构建有效;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利用7个独立危险因素建立的Logistic回归模型,根据概率值,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 相似文献
29.
2015年7月15日-12月16日,我院对石家庄市21个加油站的1 876名加油工进行了初次汽油作业(含乙酵)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未见异常为471人,其他疾病或异常为1 403人,疑似职业病为0人,复查为0人,职业禁忌证为2人.现将对其中4例是否列为职业禁忌证的典型案例分析讨论内容报道如下,为今后的汽油作业...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二线治疗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有效性、安全性及疗效预判因素,为开展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单中心、前瞻性地收集2018年1月—2021年3月应用小剂量利妥昔单抗单剂或四剂二线治疗的90例ITP患儿的临床资料,分析疗效、安全性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90例患儿中,中位用药年龄6.9(1.1~15.9)岁,中位病程9(2~98)个月;其中63例使用四剂方案,27例使用单剂方案,两种方案患者基线齐同。总有效(OR)率为35.6%,完全有效(CR)率为21.1%,部分有效(PR)率为14.4%;中位起效时间为2(1~12)周;持续有效(SR)率为31.1%,中位持续时间为49(15~51)周。用药1年后OR率为25.6%:CR率为15.6%,PR率为10%。半年后复发率为12.5%,1年时复发率为28.1%,中位复发时间为35(16~52)周。无长期不良反应发生及感染风险增加。比较OR、无效(NR)两组病例,仅抗甲状腺抗体阳性患者NR率较高(P=0.027);比较SR、非SR两组病例,仅抗甲状腺抗体阳性患者SR率较低(P=0.002)。结论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