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40篇
神经病学   50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6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本文通过随机、对照、开放性临床研究,对海王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方法 将90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2: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低分子右旋糖酐作为基础治疗。试验组加用降纤酶静脉给药,首剂量10 IU,其后5 IU隔日1次,共3次,总剂量20 IU。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降纤组治疗后血浆FIB水平明显下降(P<0.001)。在降纤治疗过程中,有2例颅内出血发生,没有死亡病例,两组出血的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14天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降纤酶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较为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椎基底动脉狭窄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对28例椎基底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28例患者,18例为优势侧椎动脉狭窄,4例为双侧椎动脉狭窄,3例为一侧椎动脉狭窄、对侧椎动脉闭塞,1例为串联狭窄,2例为基底动脉狭窄.狭窄段位于椎动脉开口9例,位于颈部椎动脉2例,位于颅内段17例.Mori A型病变24例,B型病变3例,C型病变1例.全组技术成功率100%,术前28例平均狭窄率为81.3%,术后残余狭窄率均<10%.所有病例在围手术期内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本组随访17例患者,时间为6个月,Malek评分为1分者15例,2分者2例.其中3例经DSA脑血管造影复查均未见支架内再狭窄.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是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预防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安全和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3.
本文应用放射免疫法对20例多发性腔隙梗塞(MLI)患者及16名健康人的血浆生长抑素(SS)含量进行了观察,结果显示MLI患者血浆SS含量为17.16±4.86ng/L。较健康对照组(22.94±9.75ng/L)为低(P<0.05),提示SS含量降低与MLI有明显关系。其发生机理可能是下丘脑-垂体轴功能紊乱所致。  相似文献   
34.
脑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cerebral artery stenosis,CAS)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发病因素.国外报道缺血性卒中30%是由颈动脉病变引起[1].台湾学者Jeng等[2]指出中国人30%的皮质梗塞患者颈动脉狭窄≥50%.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中年脑梗死患者基线高尿酸血症与1年内脑梗死复发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53例1周内首发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基线尿酸水平分为高尿酸血症组(n=63)及正常尿酸组(n=190),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2组患者基线临床资料及1年内脑梗死复发比例。结果 2组患者中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等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年龄、冠心病、心房纤颤、吸烟、饮酒、家族史、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纤维蛋白原(Fib)、血清肌酐(SCr)、血清白蛋白(Alb)、血小板计数(PLT)、尿蛋白定性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相关性分析提示血尿酸与TC、TG具有相关性(r=0.378、0.302,P<0.05)。1年内复发26例,总体复发率为10.3%,其中高尿酸血症组为17.5%(11/63),正常尿酸组为7.9%(15/190),通过Kaplan-Meier法(乘积极限法)分析提示,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4.88,P=0.027)。结论中年脑梗死患者尿酸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基线高尿酸血症增加脑梗死复发风险,因此应该采取综合干预措施,以减少脑梗死复发。  相似文献   
36.
目的:研究注射用奥扎格雷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性与安全性及经颅多谱勒(TCD)检测的变化。方法:随机选择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治疗组。静滴奥扎格雷钠80mg;60例为对照组,静滴丹参16mL,qd,持续2周。2组治疗前后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疗效,做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检测,并通过TCD观察颅内血管平均血流速度(Vm)与血管搏动指数(PI)的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6%(P〈0.05)。奥扎格雷钠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生活能力等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优于对照组(P〈0.05);血浆纤维蛋白原下降明显(P〈0.01),而血小板计数、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无明显变化;与治疗前相比,Vm明显增快、血管阻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奥扎格雷钠是改善脑血流、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一种安全有效的药物、有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 对比分析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和尿激酶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超早期脑梗死老年患者分为尿激酶组、rt-PA组和对照组治疗,采用脑梗死患者临床判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C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1 d、7 d及14 d rt-PA组CSS评分低于尿激酶组和对照组,14 d和90 d BI 高于尿激酶组和对照组,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尿激酶组出血并发症高于rt-PA组和对照组,rt-PA组和对照组间无差异.结论 rt-PA静脉溶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8.
目的:分析我院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ABPA)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回顾性分析诊断为ABPA 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ABPA患者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胸闷、喘息.6例有肺部慢性疾病史,肺部CT特征性表现为囊状支气管扩张及黏液栓.结论:对于临床可疑ABPA患者,查血清总IgE及曲霉菌特异性IgE,行曲霉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治疗以激素加抗真菌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39.
卒中相关痴呆危险因素的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世界某些卒中高发地区,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生率可能高于Alzheimer,病(AD)。虽然研究进展对AD的防治已有新的认识,但是,VaD可能是目前老年人痴呆中唯一可以预防的痴呆。作者就卒中相关痴呆的危险因素状况加以探讨。 VaD这一术语比多发性梗死性痴呆有更为广泛的含义,意指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任何痴呆。这一术语常被用于描述血栓栓塞性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但不只限于这种类型的卒中。鉴于卒中和痴呆随年龄的增长呈指数增加,VaD与退行性痴呆可能会出现重叠;  相似文献   
40.
无症状性卒中(Silent Stroke,SS)是指 CT 局限性低密度灶与临床表现不相符的一种卒中。病人可不留症状,或伴有症状,但没有体征。文献报道 TIA 或卒中患者首次 CT 扫描 SS 的发生率为11%~18%。本文拟对 TIA 或非致残性卒中后,SS 的发生率、血管危险因素、动脉分布区域及对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进行研究。随机抽样3150例 TIA 或小卒中患者,除外635例 Rankin 量表评分>1和168例无或不满意的 C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