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8777篇 |
免费 | 513篇 |
国内免费 | 3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16篇 |
儿科学 | 33篇 |
妇产科学 | 32篇 |
基础医学 | 586篇 |
口腔科学 | 31篇 |
临床医学 | 1332篇 |
内科学 | 776篇 |
皮肤病学 | 212篇 |
神经病学 | 114篇 |
特种医学 | 218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799篇 |
综合类 | 2607篇 |
预防医学 | 764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886篇 |
18篇 | |
中国医学 | 883篇 |
肿瘤学 | 19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5篇 |
2023年 | 199篇 |
2022年 | 225篇 |
2021年 | 309篇 |
2020年 | 202篇 |
2019年 | 191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125篇 |
2016年 | 162篇 |
2015年 | 218篇 |
2014年 | 370篇 |
2013年 | 413篇 |
2012年 | 495篇 |
2011年 | 530篇 |
2010年 | 496篇 |
2009年 | 510篇 |
2008年 | 484篇 |
2007年 | 441篇 |
2006年 | 474篇 |
2005年 | 485篇 |
2004年 | 405篇 |
2003年 | 383篇 |
2002年 | 290篇 |
2001年 | 295篇 |
2000年 | 208篇 |
1999年 | 166篇 |
1998年 | 130篇 |
1997年 | 147篇 |
1996年 | 126篇 |
1995年 | 113篇 |
1994年 | 95篇 |
1993年 | 66篇 |
1992年 | 80篇 |
1991年 | 66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57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44篇 |
1986年 | 48篇 |
1985年 | 44篇 |
1984年 | 30篇 |
1983年 | 32篇 |
1982年 | 27篇 |
1981年 | 18篇 |
1980年 | 20篇 |
1979年 | 12篇 |
1978年 | 9篇 |
1977年 | 2篇 |
1976年 | 3篇 |
1965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6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通过对已报道的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文献进行总结分析,讨探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翻修的主要原因、主要并发症及不同假体的术后疗效.方法 按照以下标准收集和分析有关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文献:①1990年至2002年间发表,②报告患者数大于10例,③采用通用的膝关节评分标准.一名骨科专科医生独立收集数据,一名医学统计学专家独立采用Meta统计方法分析数据.结果 共有33 篇符合条件的文献被收集.患者共1356 例,其中男429例,女611例(部分文献性别分类数据缺失),平均年龄67岁(45~49岁),加权平均随访时间57个月( 6~108 个月),加权平均术前膝关节功能总评分为49 分(15~94分),术后为84分( 58~109分),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前后的总评分、功能评分、活动范围等有显著性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总评分t=12.507,P<0.01, 功能评分t=4.704,P<0.01,活动范围:t=5.346,P< 0.01).全膝关节置换翻修术的原因主要是假体松动(55%),其它包括聚乙烯磨损(11%)、假体不稳(10%)、感染(7%).翻修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仍然为假体松动(18%),其它包括假体不稳(16% )、感染(16% )、髌骨问题( 15% )及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13%).髌骨问题包括髌骨脱位、半脱位、髌韧带撕裂、髌股关节疼痛等.结论 可以认为膝关节置换后翻修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假体松动是膝关节置换翻新的主要原因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时预稀释末稍血样IHA诊断血吸虫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在实验室内对46例确诊病例分别以预稀释末稍血样和静脉血清作IHA,对二者敏感性进行比较,等于3w后用上述两种血样重复操作,对二者稳定性进行比较;在查病现场对327例人群分别以预稀释末稍血样和静脉血清作IHA,对二者阳性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室敏感性评价两组血样1:10、1:201:40和1:640四个滴度阳性数完全相同,其余滴度二者阳性数虽有不同,但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实验室稳定性评价两组血样间隔3w重复操作,各滴度阳性符合率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现场查病评价两种血样1:10、1:20和1:40三个滴度各自阳性检出率经检验,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稀释末稍血样IHA敏感性、稳定性和阳性检出率与血清IHA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可以用于血吸虫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中学生自我差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采用自行修订的自我差异量表和SCL—90对50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初中生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异(AI)和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的差异(AO)这两类自我差异分数都显著高于高中生。中学生两类自我差异各因子与心理健康各因子之间都显著相关(P〈0.05)。AI道德自我差异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AI心理自我差异与AI自我认同差异对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有预测作用。结论 应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其对自我的认识,减少诱发心理问题的因素,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本文探讨了5/6肾切除术后慢性肾衰大鼠残肾纤维化的发生机理,发现术后120天,在残肾单个核炎性细胞浸润、残肾显著纤维化和肾功能损害的同时,残肾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显著升高,抗氧化机制功能显著下降,钠钾ATP酶活力显著下降,周围血单个核细胞内游离钙浓度显著升高,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白介素-1活性增高。而摄入大量维生素E的大鼠,上述各指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残肾纤维化显著减轻。提示残肾纤维化可能与单个核白细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进而产生白介素-1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18.
床突间隙显微外科解剖及概念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为经床突间隙(CS)进行海绵窦、鞍内、颈内动脉及眼动脉等病变的直接手术提供解剖依据,进一步澄清CS的概念.方法用22例成人头颅标本,在手术显微镜下从翼点和额下入路对前床突及周围结构进行直接解剖、观察和测量.结果CS是磨除前床突后留下的一楔形空间,其顶边宽(2.39±0.18)mm(0.64~4.10 mm),底边宽(5.34±0.16)mm(2 .66~7.00 mm),上内侧边长(7.67±0.33)mm(4.02~14.32 mm),下内侧边长(11.21±0.4 9)mm(4.24~17.06 mm),下侧边长(10.00±0.32)mm(5.6~14.26 mm),底高(7.87±0.35) mm(5.12~16.38 mm),尖端空间完全被颈内动脉(ICA)床突段所占据.ICA的远硬膜环和近硬膜环都不完整,动脉壁外常有海绵窦静脉丛,术中剥离ICA床突段可引起静脉丛出血.结论ICA床突段血管壁外有海绵窦静脉丛,它是海绵窦内结构,所以手术松解ICA床突段最好只剥离其内侧缘的ICA 穴,并为术中暴露CS后的空间大小提供了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9.
慢性肉芽肿疾病(CGD)是一种以反复发作的化脓性感染为特征的少见的遗传病。此病为X-连锁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者罕见。这类病人的吞噬细胞(PC)摄入微生物的作用正常,但其膜关联的NADPH氧化酶不能产生超氧物和进行有关毒性氧的代谢,故不能杀灭微生物。这种氧化酶是含有一种独特的细胞色素b(Cyt b)的一种多组份复合物。最近的研究表明,此Cyt b是由一条91kd的糖基化重链(HC)和一条22kd的轻链组成的一种异二聚体,HC基因的突变是导致X-连锁的CGD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