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2篇 |
免费 | 6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2篇 |
临床医学 | 5篇 |
内科学 | 4篇 |
特种医学 | 1篇 |
综合类 | 6篇 |
药学 | 2篇 |
中国医学 | 26篇 |
肿瘤学 | 5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2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2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2篇 |
2012年 | 1篇 |
2011年 | 3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3篇 |
2007年 | 2篇 |
2005年 | 3篇 |
2004年 | 2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7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3篇 |
1995年 | 6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2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42.
就病理与临床而言,晚期恶性肿瘤当指局部广泛的肿瘤浸润或有远处转移,其Karnofsky积分常在50分以下,即生活不能自理,需特别照顾和治疗。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升高,以及目前对彻底根治肿瘤和控制肿瘤发展尚无特效疗法,故绝大多数肿瘤患者终将进入晚期。自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肿瘤医院及综合医院肿瘤科住院情况而观 相似文献
43.
44.
45.
46.
目的 观察动静脉双途径联合化疗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根据原发肿瘤病理类型、化疗药物作用特点及代谢特征 ,将每一化疗方案中细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 (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除外 )经肝动脉灌注或栓塞 ,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经外周静脉给药。静脉给药于动脉给药后第 3天开始 ,4周为 1周期 ,至少进行 3周期。每周期治疗前重点复查肝脏CT及相关肿瘤标志物 ,随访时间从治疗结束至死亡。结果 总有效率与平均生存期分别为肺鳞癌 6 0 .0 %、13.2月 ,肺腺癌 5 5 .5 %、10 .8月 ,肺小细胞癌 75 .0 %、31.4月 ,胃癌 5 3.3%、17.6月 ,胆囊癌 33.3%、10 .9月 ,大肠癌 6 3.3%、18.8月 ,乳腺癌 6 6 .6 %、2 1.7月 ,卵巢癌 6 6 .6 %、2 3.4月 ;5 6例肝转移瘤治疗前相关肿瘤标志物值均高于正常值 ,治疗结束后均显著降低 ,P <0 .0 1。该治疗方法不良反应与单一静脉化疗基本相同。结论 动静脉双途径联合化疗是众多肝转移瘤治疗方法中较为理想的一种可行手段。 相似文献
47.
试论心律失常的因机证治廖子君解放军二炮西安中医多学科研究所(西安710004)戴宗富四川省阆中市丝绸电厂医院(阆中637400)心律失常是一种极为常见的临床体征及心电图改变,包括频率与节律之异常,乃多种心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如病毒性心肌炎、冠心病、风... 相似文献
48.
本文报道1例胃原发性肠病相关型T细胞淋巴瘤。患者为1例22岁年轻女性,初始临床分期为Ⅳ期,首先采取了CHOP、GDP、HD-MTX、IEO、DHAP方案序贯化疗,然后行远端胃切除术与淋巴结清扫术,为获得较长的生存期还进行了局部姑息性放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患者的生存期已超过2年,并且生活质量较高。本病例强调了在高侵袭性结外淋巴瘤的治疗中外科手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9.
恶性腹膜间皮瘤是一种起源于腹膜腔上皮或间皮组织的少见恶性肿瘤,起病隐匿,几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敏感性实验室指标及影像学明显特征,早期诊断困难,极易误诊,病理学及免疫组化诊断是其金标准。该病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推荐,确诊时多为晚期,病死率高,预后极差。本文报道一例54岁男性,初始误诊为结肠癌合并腹腔积液,后在腹腔镜下探查及活检,方得以明确诊断,采用多种药物灌注而腹腔积液仍不能控制,胸腹腔积液引流总量达7万余毫升,如此大量腹腔积液在临床上较少见,其生存期15个月。本文加以报道与文献回顾,旨在提高对该病之认识。 相似文献
50.
1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的发现1889年,Paget在对700例乳腺癌转移情况进行分析后,即发现肿瘤细胞具有明显的器官转移倾向性。其后,肿瘤细胞器官特异性转移现象被许多实验所证实。Fidler等发现,将人肾癌细胞移植于裸鼠肾内后发生肺转移,而将人结直肠癌细胞移植于裸小鼠的脾或盲肠后发生肝和淋巴转移,指出肿瘤转移形成依赖于转移性肿瘤细胞和不同器官环境的相互作用;该作者还观察到,将RAW117瘤细胞注射到尾静脉内,可迅速通过肺到达肝脏,瘤细胞无论移植到尾静脉或门静脉内,均可转移到肝内中央静脉区的肝窦内,形成多发性淋巴结转移灶,小鼠网织… 相似文献